他们这样培养写评论的“主力军”2021年01月 作者:方青云 王春雷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他们这样培养写评论的“主力军”
方青云 王春雷
金华日报的《金报时评》专栏创设之初,从稿源情况看,通讯员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60后”“70后”, “80后”“90后”评论写手较为稀缺。
怎么办? ...
内容:
他们这样培养写评论的“主力军” 方青云 王春雷 金华日报的《金报时评》专栏创设之初,从稿源情况看,通讯员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60后”“70后”, “80后”“90后”评论写手较为稀缺。 怎么办? 从2016年开始,金华日报成立了金报时评组,构建评论员梯队。他们倡导记者践行“四力”,在蹲点调查、核实情况的前提下写“一线评论”。 记者的笔力,与其脚力、眼力和脑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力”融会贯通、相互激荡,做到事实与见识、理性与情感、题材与表达并重,评论必然成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力作、佳作。 金报时评组是金报集团的时评“特战小队”。社长、总编辑挂帅,组长、组员以点将制征召,从2018年开始进行实体化运作。 人选上,时评组首批7名组员来自金华日报5个采编部门; 选题上,结合金华热点、宣传重点,金报时评组不定期进行政策吹风、选题沟通; 供稿上,每周两名组员轮值,确保单周两篇的供稿基数; 考核上,奖优罚懒,金报时评组组员每月评论供稿不得少于两篇,单篇时评见报稿计考核分200分供稿基数,每少一篇扣减考核分100分。 立足于培养金报时政评论的中坚力量,通过平台创设、制度激励,金华日报在采编人员中育才、选优,培养一批擅长时评的中青年采编骨干。 从运作成效上看,培养评论主力军的实践已经有所收获:3年多来,《金报时评》专栏刊发针砭时弊、畅快直言、注重互动、破题解疑的时评总数超过320篇,主力写手多为“70后”“80后”,“90后”时评写手也在成长中,人才梯队初步成形。 评论团队力量的迸发,也使得《金报时评》质量、数量双双丰收。金华日报时评作品连续3年获浙江新闻奖;2019年7月以来,《金报时评》专栏连续多周单周刊发数在5篇以上,数量呈现“井喷”的基础,是主力写手评论采写、供稿能力的提高。组员楼盼,时评月刊发量连续3个月在4篇以上。 (作者方青云为金华日报社总编辑,王春雷为金华日报时评组组长)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