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傅拥军在2009新文摄影高峰论坛上发言 (1)
2010年12月 作者: 来源:权威新闻培训门户-中国新闻培训网 责任编辑:rolling
简介:姚赣南:
非常高兴的请到黄文女士、傅拥军先生这两位老师来给我们做演讲。今天下午我们先这样安排一下,先请每个老师分别讲不到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呢,我们进行互动。大家在今天下午听了以后,有什么问题、有什 ... 内容:姚赣南: 非常高兴的请到黄文女士、傅拥军先生这两位老师来给我们做演讲。今天下午我们先这样安排一下,先请每个老师分别讲不到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呢,我们进行互动。大家在今天下午听了以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还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然后我们互相交流。因为摄影这门学问吧,本身很深。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欢迎黄文老师!
黄文: 非常高兴!实际上我也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被邀请做这个作业,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影像方面的经验和对摄影的一些评价。刚才姚老师很客气,给我做了这样一个介绍,我呢,十年前的时候是新华社的摄影记者,现在已经叛变了,现在在做这个市场分析、研究、策划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在过去的这十年里面,我实际上参加了一系列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评选,国际交流活动。然后这些活动当中,应该说有一份心得。从比较近的距离上,有的时候是作为评委,有的时候是作评选的秘书,或者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去了解世界新闻摄影的那些大赛当中那些获奖作品的诞生。并且通过对于这些作品的观察来了解这个行业当中出现的一些趋势。我呢,其实今天带来的东西不少,我想从今年的“荷赛”获奖作品说起。 因为我是连续两年去阿姆斯特朗担任“荷赛”的评委,那荷赛呢也被称为“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摄影比赛之一。那么在做这两年的“荷赛”评委的过程中,其实在在最近的几年的“荷赛”作品当中,从07年开始的,世界新闻摄影发生了一些及其重要的变化,它首先体现在了“荷赛”获奖作品当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是今年的荷赛年度照片大奖,它其实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下,一个侦探走进了一间房主已经迁出的一个空房子里面,全副武装,拿着手枪在四处的巡视,以确认房主离开了房间。我们看就能知道,就是说这样看这张照片的时候,有点像警匪片里的镜头,但是当我们看这幅照片图片说明里所记载的真实信息之后,我们就觉得非常荒诞。在我们看起来这是干嘛呢,其实就是房贷还不起了,一个断供的事情。次贷危机吗!但是他对美国的整个社会的影响,对人们心态的影响乃至实体经济的冲击,应该说是非常强烈的。当然“荷赛”每一年的获奖作品,尤其是年度大奖都会引起一定争议。以我两年参加荷赛做评委的经验,几乎每个年度大奖,9个评委当中都是4:5,就是赢的那张照片是以微弱的优势赢,而输的那张照片也是以微弱的劣势输。所以从一个比赛的获奖作品,我们或许能够看到评委的一些争执,好在所有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才有机会去参加年度大奖的评选。这就意味着是说不管你当不当年度大奖你都不是一个失败者,在这个里面没有输家。说完了年度大奖之后,我想给大家看的是在今年荷赛获奖作品中的中国作品,应该说在2009年当中中国摄影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往年呢如果荷赛中有3位中国的获奖者,这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情况了,而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个,这是前所未有的,应该说是中国在今年的荷赛当中变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国。我们的参赛作品获奖的类别,获奖的地位都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而且这组照片它使用的摄影手法,记载了新闻事件以及对于影像的探索,全都特别可圈可点。我就想跟大家在这做一个探讨,之后我们再进行一个交流。也有傅拥军的作品,来从这七幅作品看起。实际上这是傅拥军同事的一张照片,获得了今年现场新闻单幅一等奖的作品“解放军抢救北川县的地震中的幸存者”。作者叫陈庆港是杭州《都市快报》的摄影记者,他的这张照片是在去年的5月14日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去北川县拍摄的。那么应该说在现场类获奖的中国摄影师是第一次,荷赛举行到今年实际上都52届了,这是中国第一次在突发事件这一类获奖,而且一得就得了个一等奖,应该说是很厉害的一个成绩。他本人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摄影工作者,我想用另外一个例子来佐证一下他的优秀,大家可能知道在国内有一个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叫“华赛”,2005年第一次在深圳举办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五次。第一届、第二届在深圳,第三届至第五届在上海。那么这个摄影师参加了4届比赛,4幅组照,获得了4个一等奖,而且在不同的类别里面,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摄影师。这张照片是他投送了一组叫做“走出北川”的组照当中的一幅,当他的这张照片获得了荷赛一等奖之后,他在引起了国内新闻摄影界的一片新奇之后,同时实际上也引发了很大争议。大家在看了那张照片之后,发出了一个共同的疑问,就是这是去年地震中最好的一张照片吗?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么想,就是他是我们看到过的去年5.12地震中最好的照片吗?同意他是的能不能举一下手,没有一个同意的,这种情况就是在我若干次的交流当中经常发生,倒不是一个人都没有,多数人是不举手的;那么不认为是最好的照片的请举手。我挑战一下,谢谢!我看见不到一半人举手,那些弃权了,不表态,就标准式的中国的中庸来表达自己的看法。那么应该说这张照片在荷赛这么高水平的大赛中获奖,然后又毫无悬念的引发了一个争议,我觉得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实际上如果一张照片能够在荷赛中得一等奖一定是多数评委,超出一般甚至是三分之二的评委喜欢这张照片。荷赛在决赛的时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它不光是投票,还打分,连投票带打分一起来做最后的决赛。我06年去做评委的时候,到最后可能有4到6张照片,一般不超过6张,评3个奖出来,你就会拿一张纸,在这张纸上面匿名的写上你认为这3张照片中哪张最好,然后再给这3张照片分别打分;最后评选秘书和组委会工作人员进到一个秘密的工作室里面去,把大家的票集中起来,最后来看哪三张照片获得票数最多,先从人数上和票数上选,玩了之后,在获得票数最多的3张照片中再加分,加完了之后,看谁获得最高分,来决定一、二、三等奖。所以我想这张照片获得一等奖,一定是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有相当一致的意见,才有可能得这个奖。但究竟是什么问题让中国的评判者和西方的评判者之间发生了这么大的争议呢?我们说了荷赛的评选是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参加的两届中参赛作品都是7万多,8万多,就是很高的作品参赛量,而获奖作品不过300多张,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你最后的获奖照片大概占全部参赛照片的千分之四不到,千分之二、千分之三这样一个比例。1000张里大概有2、3张得奖,而我们看到的好照片,严格意义上说大概占参赛作品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当我看到了全部的好照片之后,我要从这好照片在挑十分之一给它得奖,那有点像抽奖这个感觉,就是它有点像中彩票,对于有些作品来说;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评委在一起,他不会形成一个妥协,你的意见我的意见大家互相冲突,是你喜欢的和我喜欢的都没上去,最后是大家都不是最喜欢的,但是说的过去的脱颖而出了。这种情况在评审当中经常出现,十里挑一其实是很残酷的过程,给谁奖都是实至名归,都是好照片,都是优秀的作品,但这个时候考验的其实是评委,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实际上在看这张照片的时候,中国人和西方人观点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和国内的一个摄影朋友聊到这一点,他说其实你们都忽略了一点,我们看中国关于地震的照片的时候,由于地震发生在中国,在那里死难和受伤的都是我们的同胞,而且各种媒体连篇累牍、长时间的报道使得我们在情感上和汶川息息相关,我们更倾向于以一种非常感性、非常投入的方式来看这场大灾难、大地震,而作为一个外国评审团,他们当然一方面由于中国新闻整个的开放,大规模的开放,使得他们会看到关于地震的这么多的影像,对这个地震有很多的了解,在感情上更加倾向中国人民遭受灾难的这么一个事实,也更愿意把这样的照片带到比赛中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他可能也没有我们那种设身处地的感觉,他要比我们冷静的多,我们在看这张照片的时候,特别强的感觉是相当冷静,但是,我们也许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其实这张照片当中那个受害者,在门板上抬着离开现场的一瞬间他的眼神具有宗教感,他有非常强的坚持在里面。而这种东西呢,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这样的眼神直接打动的是他们的心弦,是他们的文化背景完全相同、完全契合的东西,这样第一在他们以一个更客观、更周密、中性的立场在看这场灾难的时候,更强的是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下,选择一个具有象征性的瞬间作为代表这场地震的最重要的一个瞬间;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从技术上说,叙事非常优秀,当时有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说“老师,这张照片是不是PS过了,说为什么中间受害人那么亮,周围的那么暗,他是不是专门拔暗了周围的环境?”我跟他做了一个直接的交流,他说还真是没有,当时现场光线确定造就了这个画面,看到这个地震的现场,画面的上部是个大石头,下面可能也是石头,中间可能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狭长的暗区,而暗区中间的地方又有光线下来,中间的被摄者,主体优势在浅色的状态里面,周围的士兵穿的是墨绿色的衣服,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干净,非常漂亮;他还有一个优势,他的整个影像水平非常整齐,我们在评荷赛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选择倾向,如果评委看一组照片的时候,你这一组照片只有一张好照片的话,其他照片都是特别差的照片的话,评委会选择将你这几张照片放弃,绝不给进入下一轮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共识,我们认为摄影是有偶然性的,如果一个摄影师不能够以一种比较恒定的水平来呈现他的作品的话,说明第一,他拍的好的照片是碰上的;第二,他对自己照片的好坏没有正确的判断。那么这样的摄影师一般的是不会受到评委们青睐的;而荷赛呢,一旦你是一个水平非常整齐的摄影师,你进到下一轮了以后,那有可能参加组照的比赛就被淘汰了,但是评委认为他其中有一些单幅的照片非常好,又有权力可以把这些单幅照片从组照中选出来,去参加相应类别的单幅照片的比赛。他就是这样组照中的一张进入到比赛当中去,而他没有能够赢得了的组照是中国的另外一位摄影师拍的,叫景长观。 我们来看下一组,这个是在现场新闻类组照中获得了二等奖的作品“中国四川汶川地震”。景长观是四川绵阳摄影家协会的成员,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业余摄影家,不是专业摄影师,但是当时他的这组照片,最后是为路透社拍摄的。我们来看一下这组照片,照片实际上就是要求你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来拍摄,他占了一个最大的便宜就是他是绵阳人,他等于就在震中拍摄。这次事件发生的时候他就在那,所以他有机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去获得绝大多数其他摄影师拿不到的影像,我们可以看到他拍的非常完整。他当时是这样一种情况,他拍了现场的照片之后,他的一个在北京路透社工作的一个亲戚给他打电话,说听说汶川地震了,你在现场有没有拍照片,可不可以把你拍的照片传过来;我们如果注意到这幅照片的英文名字非常有意思,这不是他的真名,据说这是在路透社工作的那个女孩子对他的称呼叫他“伯伯”,用了这个名字,用了个假名字;当时是什么一个情况呢,因为当时他是第一个拍给西方的一家通讯社,担心事后会受到追究,没用真名发稿,可是事情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前所未有的开放 ,允许国内外的记者进行大规模的现场采访,他的作品也因此脱颖而出。他最大的运气是,他拍了数以千计的影像,传过来的时候其实对于他的照片没有过多的判断,只觉得应该拍。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拍。他拍完了以后,这些东西送到路透社之后,碰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图片编辑,帮助他把这些照片进行了非常优质的选择、组合,进行了非常好的编辑之后,发遍了全世界,在全球的范围之内获得了极好的采用。这种第一时间的照片是很难得的,拍的那么完整,而且编的又非常好。事后他参加荷赛的时候,也是路透社的编辑又重新编了一下,发了很多稿子,编了以后再发出去的在荷赛得了奖,估计景长观自己都蒙了,完全没想到自己的照片能够在荷赛这样的比赛中获奖;但是应该说这些照片拍的是非常好的,我们看到一种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一种是牵肠挂肚、百感交集的画面,图片“我们还活着”中一个人在伸出手来呼救;这是一个死者,就差一步;这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孩子;这是一个获救的人民教师,获救的女孩;这是我们刚才看过的一张照片,两个人在埋锅造饭,实际上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强的信息,一种人类尊严的信念,就是说虽然遭遇了灭顶之灾,但只要我们生命还在延续,生活就在延续。实际上这张照片从现场来看就是人类尊严感,让我们觉得画面中这两位四川老乡非常的高贵;从影像上讲的话,这一张照片也是非常优秀的,非常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