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讲坛 >> 李仁臣:谈评论创作

李仁臣:谈评论创作

2014年03月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培训网(www.xwpx.com)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在人民日报社大院,偶遇刘国昌,他约我为《新闻业务参考》写篇小文,因为他在编这本杂志。我应允了。  国昌是我在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期间的同事,他的约稿,不由使我回想起那段经历。  我进人民日报评 ...
内容:

 原标题:“享受评论带来的快乐”

  在人民日报社大院,偶遇刘国昌,他约我为《新闻业务参考》写篇小文,因为他在编这本杂志。我应允了。

  国昌是我在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期间的同事,他的约稿,不由使我回想起那段经历。

  我进人民日报评论部,是1978年5月。那是中国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政治思想领域风起云涌,各行各业的拨乱反正方兴未艾,一系列重大的原则问题提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面前,需要人民日报及时发出正确的声音,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吹响时代的号角。评论部担负着繁重的任务。那时的人民日报评论部真正担负撰稿任务的也就七八个人,急需增加人手。调我进报社,就是安排去评论部的。

  我进人民日报的初衷,是想当记者,希望到记者部或是科教部工作,对于进评论部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当时,我的兴趣不在写评论。我觉得写评论是枯燥的,不及深入生活写新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可是谁曾料想,自此以后,不论是在评论部,还是在报社其他岗位上工作,实际上都没离开过评论工作,在面对新的挑战中之所以未曾捉襟见肘,很多方面是拜评论写作锻炼所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民日报评论部很简陋。部里开会,大家围坐在一张木案子周围。之所以叫它木案子,是因为它除了几条腿之外,没有抽屉,桌面是一块光板,不知哪年哪月刷过的一遍清漆已露出斑剥的底纹,只是部里唯一的一个干事小柳把它擦得一尘不染。可是,不要小看了这张木案子,在那段不平凡的日子里,有多少就中国重大事件、重要问题发表评论的稿子放在了这张案子上。经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批的评论样子放在了这张案子上。发表后在党的日程上、在人民群众中、在社会生活里、以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社论、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以及其他规格的言论,甚至包括有些重要的短评、署名文章,都曾经摆放在这张桌子上,由围坐在案子旁的人,不分资历,不分长幼,大家共同讨论、推敲、修改、润色,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只要你说得有道理,不论是标题、角度、辞句,等等,都会被吸收。这种氛围的形成,是和当时主持评论部工作的范荣康、钱湜辛密切相关。一般这样的会都非常务实,先是定选题,由老范和老钱提出近期需要撰写的评论题目,然后由与会的编辑分头认领题目。任务到人以后,简单地说一说每篇评论的主要立意,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什么观点,由每个人独立完成自己担负的任务,再送老范、老钱审看原稿。老范和老钱审稿、改稿的功夫很深,往往经他们几句一改,几段一动,文章焕然一新,立意顿显高明。经他们改过的稿子,成为评论部年轻编辑的范本和教材。正是由于他们几乎是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才带出了一批合格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日后由他们挑起了人民日报评论工作的大梁。

  评论部的工作是艰苦的,经常要废寝忘食,经常要绞尽脑汁,经常要赶写急就章,经常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里。吃这份苦,遭这份罪,确实也得到了在其他岗位上得不到的锻炼和提高。它培养人的宏观视野,敏锐的观察,准确的表达,清晰的思维,不但是为文,甚至是为人,都会留下经历评论工作磨练的印记。

  当年评论部那张木案子,报社在王府井时用,搬到金台西路还用,后来都用电脑了,延用多年的木案子也就不知所踪了。但是,人民日报重视评论的传统却是一脉相承的。

  凡是经历那个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都不会忘记那段经历。报纸的评论,是我们留下的脚印,一步步走来,我们确实得到了提高,让我们在时代的进步中感受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的乐趣所在

 

       (作者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注: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载须经我网及作者本人同意,且注明出处“中国新闻培训网”,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在编采实践中,如何体现迭代思维?
· 写好事件通讯的六个建议
· 改文风需要克服的3个毛病
· 广电新闻采编如何防范差错?
· 新闻标题巧设悬念,才能引人入胜
· 如何写出有灵魂、有滋味的新闻作品?
· 关注“冰点”人物的报道
· 长期积累对提升新闻写作至关重要
· 别再错用“感谢聆听”了!
· 一挖到底,挖出好稿!
· 关于新闻采访的18条提醒
· 媒体人要注意新闻采编中的这些“坑”,

推荐 . . .

李仁臣:谈评论创作
焦点 李仁臣:谈评论创作

相关 . . .

· 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写作六要素---5W1H原则
· 新闻写作基础:新闻的结构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 网评文章怎么写的范文
· 如何写好“记者手记”?
· 如何写好侧记?
· 记者采访技巧:七分采三分写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