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泽:时刻有“写给历史看”的意识2016年02月 作者: 来源: 中国记协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原标题 记者感言 | 人民日报杜尚泽:时刻有“写给历史看”的意识 编者按: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述评《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全方位 ... 内容:
原标题 记者感言 | 人民日报杜尚泽:时刻有“写给历史看”的意识 作为人民日报记者,3年多来我一直从事习近平主席出访的随团报道工作,因此对习近平主席推进全方位外交实践有着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和长期的观察与思考。 梳理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全方位外交,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一旦驾驭不好,或落于抽象,或陷入繁碎,或失于偏颇。 做这样一篇文章,首先要完成“突围”。回忆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夙兴夜寐,回忆中国今非昔比的礼遇,回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担当作为,一幕幕历史的镜头如何穿针引线、更好呈现? 从眼前的时空观突围,胸怀大历史观。用历史的长镜头去端详今天,从世界维度的广镜头去俯瞰今天,更能深沉地理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跋涉与执着。 一是历史的格局 将外交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去审视;将当今中国放在世界力量横坐标、过去与未来时间流淌的纵坐标上去思考。大格局、大视野不仅增加文章的厚度,更有助于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今天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笔可以明快,但文章不能飘,当有沉甸甸的纵深感和大气磅礴的气势。 二是历史的担当 “历史的纵深,铸就了战略的高度。” 开篇第一句,看似不是写外交,却是写外交思想的源泉、外交实践的土壤。“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在这两个高度凝练中华民族发展命运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这样一种历史感”。本文谱写的,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肩负的历史担当。 三是历史的视角 写此类文章,最忌讳以简单的粉丝心态去赞颂时代。写给历史看的文章,需要我们跳出时代的局限、跳出自身的角色,以谦正平和的视角去落笔。方寸之间,时、度、效,都要权衡。写法运用了“留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读者自己从字里行间得出结论远比文章直接灌输好得多。 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不仅仅需要给网友看的文章,更需要写给历史看的文章。因为在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风云激荡中,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应当书写的时代。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