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电视节目的情节2018年09月 作者: 来源:电视记者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情节,对于电视节目很重要,特别是叙述性的节目,缺少情节就缺少吸引观众的东西。
一、电视节目情节的特点
1.情节来源于事实
我们做节目的时候,要求编导下去先找故事,没有故事,一个30 ... 内容:
情节,对于电视节目很重要,特别是叙述性的节目,缺少情节就缺少吸引观众的东西。 一、电视节目情节的特点 1.情节来源于事实 我们做节目的时候,要求编导下去先找故事,没有故事,一个30分钟、50分钟的片子根本没有办法撑起来。你说道理就几句话,道理就那么多,那样的话,做电视的人就没有办法做了,所以要找情节,找故事。情节呢,要来自事实,记者下去采访,要去问有什么事?什么人?有什么情节? 2.情节的不完整性和松散性 这是电视节目的特点和特性。电视节目艺术的自由度就在这里。节目要采用时,只要是对节目有用的,不完整也没有关系,只要是有用的,松散也没有关系。你有很多办法可以串,主持人可以串,解说词可以串,字幕可以串。 3.情节运用的局限性 电视节目当中,情节运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电视节目一般来说不能创造情节,只能从生活现实中去发现具有情节因素的内容加以强化和表现。 二、组织情节的方法 电视节目对情节的要求有一种特殊性,情节的构成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怎么样才能构成情节,怎么样组织情节,有以下几种方法。 1.起结构线索的情节 这种情节一般以事件为主,表现有头有尾的事件,发展过程,事件自然发展的逻辑就成为情节进展的线索。情节说白了就是故事,情节是从头到尾都贯穿的。这种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贯穿始终。 2.前后呼应的情节 这种情节的组织方法是把一个情节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安排在片子当中的不同位置,这样可以造成一种悬念。通过某一情节的前后呼应,使整个片子的结构跌荡起伏。 什么意思?我有一个故事,不一口气说完,拆成几段,放在不同的情节中,这就成为结构线索,当中再穿插其它的一些内容。 例如:《我们的宝贝》第三集《握住物体》——关于“手的本领”的一些情节在片中得到展示、得到呼应。 卡梅伦学会了一个新技巧。(关于手的本领。) 他学会把东西捡起来已有6个月了,最后他学会了撒手。他仍在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扔东西。对大人,特别是对他母亲来说,他的举止或许看起来很烦人,但这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卡梅伦在强化大脑中控制预测及计划的路径,另外,他现在的注意广度也增加了,足以使他在玩具看不见后仍可想起来,即使当他看不到玩具时,他仍然把它们找回来。 一周以后,卡梅伦有了一个更大的飞跃,朝着使用工具迈出一大步。(手的本领越来越大。) 他很轻易地抓起葡萄干---把手曲成勺子状。 现在他试着每次拿起一个,第一次时,他还不太自信,他把姆指和其他手指相对,像钳子的样子。 这不仅仅是用另一种方法抓起小物体,将姆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是人类独特的行为,这种进步往往不被成人注意,但这种钳形取物的意义与最初的步伐及第一次说话一样意义重大。 比卡梅伦大6个月的尼基现在与成人一样,用盘子吃东西。 但要像成人那样连贯地吃东西,还需要他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他现在已掌握了许多技巧,姆指与手指相对,转动手腕以及谐调手和眼睛的能力。 但把这些技巧协调起来这本身也是一种技巧。 3.作为高潮和重点的情节 这是最常见的组织情节的方法。在作品的高潮部分,或一个段落的重点部分安排一段具有情趣又相对完整的情节内容,起到强化和强调的作用。这个故事不能够乱用。你拍到生动故事的机会不是很多,你要把它放到一个最关键的地方。 4.创造的情节 美国有一个纪录片叫《可爱的动物》,画面是这样的,一只鸟在那儿筑巢,另外一只鸟在旁边看着,解说词说“新郎在布置新房,新娘在看”。作者那么厉害,能识公母?不是,关键是构成情节。另外一只鸟又飞回来了,“新娘来检查,不满意。那只鸟就把这个巢拆掉了,筑巢的鸟垂头丧气在一旁看”。他把拍到的东西情节化了。 按照这种思路一看,我们的《动物世界》拍到豹子,拍少年豹子、中年豹子、豹子的死亡,按照人的逻辑把它编起来,叫豹子的一生。这根本不是一只豹子的所为,而是多只豹子的集合。有一些豹子的特写都是人养的豹子,然后把野生豹子捕捉羚羊的镜头剪接到一块儿。这种情节都是创造的。 有人拍松树的一生,松树的一生好几千年,你拍得下来吗?只能拍一棵小的松树,一棵大的松树,一棵老的松树,这样就可以编成了一个情节,然后串起来,起个名字叫《松树的风格》。 5.想象的情节 根据作者的想象而构成的,通过想象把一些材料组织在一起,构成一定的情节,好比说王昭君的传说,某个历史故事。 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看头,没有看头,观众就关机了。 下面的《行贿日记》就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里面有好情节—— 从2000年11月15日开始,《云南民族报》陆续发表了退伍军人谢学宽的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他在转业安置的过程当中,曾经先后四次向政府官员行贿的过程,这位政府官员就是昆明市民政局安置办公室主任杭正苍。那么谢学宽为什么要行贿,为什么要把自己行贿的经历写在日记里,又为什么要把行贿日记拿出来发表呢?《新闻调查》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天大的悬念。) 谢学宽,今年33岁,在部队服役14年,从事炊事员工作。2000年,作为转业志愿兵,他准备回到妻子的所在地云南省昆明市寻找工作。在部队的时候,谢学宽就听有些战友说,要想找一个好工作,必须提前几年跟人打招呼,拉关系,要是找不到这方面的人,以后就难办了。但是,由于谢学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部队也没有受过嘉奖,自己除了会烹饪之外没有其他的专长,像他这样的情况,要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故事开始慢慢道来。) 记者:现在转业的人,回到地方,想要找一个满意一点儿的工作,不托人不行吗? 谢学宽: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得托人,不托人就很不满意。 记者:找人托关系,后边意味着什么? 谢学宽:就是要送钱了。 (开始行贿。) 谢学宽的条件不好,却又想找一个好工作,这就必须送钱。但是给谁送钱也是需要有门路的。在他感到茫然的时候,昆明市民政局西岳庙干休所原所长骆科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骆科友是谢学宽在部队的老连长,两人在部队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骆科友在昆明市民政局干休所工作,和市安置办主任杭正苍有着良好的关系,每年直接经他手安排的退伍军人就有1000多人。小谢三番五次打电话,要求骆科友引见他认识杭正苍。 谢学宽告诉记者:人家说烧香要找对庙门,找不对庙门乱烧香,白花钱。烧香烧对了,你还得拿“炸药包”去炸,部队有一句话经常说,你炸不死他,人家不给你办事,应该炸死他,就是要把钱多送点给他,他就给你办了。 记者:你当时怎么反应?能够被引见认识这个处长,下一步呢,你也得炸他吗? 谢学宽:也可能要炸他,但可能炸不死,因为自己的炸药包小了点儿。 记者:你决心去炸炸他吗? 谢学宽: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炸他,搞不好一个小“炸药包”(礼品和钱)就把他炸死,也不好说。 谢学宽第一次行贿是在1999年11月20日。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下午5点半左右,在干休所所长办公室,我用牛皮信封装了5000元现金(老连长在现场看着我装钱),晚上7点多一点,我和老连长打车到五华大厦买了一盒外酒(价值人民币275元)和一盒冰糖燕窝(价值人民币120元),8点钟打车到处长家,请处长帮忙,分配个好工作。” (行贿写日记,今古奇观。) 记者:第一次的钱是怎么送的? (抓住要害的问题。观众对“第一次”非常感兴趣。) 谢学宽:本来这个钱应该我送,老连长怕我送处长不要,所以他就送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上下级关系。老连长看着处长去了厨房,马上就跟到厨房去,处长没接,可能拒绝,又跑到客厅来,跑到客厅,老连长就示意我避开,我当时就走到客厅的门口,然后老连长就把门关上,就在门口,就送礼,送钱了,最后处长也收了。 (解说词介绍说)谢学宽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当时处长表态没问题,给我分配个好的事业单位,有住房。”谢学宽开始了满怀信心的等待。他的妻子没有固定的工作,孩子需要抚养,远在四川老家的父亲双目失明,但一家人的困苦都被谢学宽有可能得到好工作的喜悦冲淡了。 (解说词介绍说)2000年元月22日,谢学宽第二次向杭正苍送礼(第二次行贿),在日记中,他写道,“晚10点,我和老连长到百大超市一楼买了喜悦吉祥大礼盒(价值人民币102元),用牛皮信封装了4000元现金到处长家。”随着七、八月份安置工作的开始,谢学宽趁热打铁,又两次向杭正苍送礼。“(杭)处长叫我(谢学宽)放心,一定帮我分配个好工作。” (日记是线索。) (解说词介绍说)但是,杭正苍受了谢学宽的钱,却并没有给他找个好工作。 谢学宽:老连长就在中间提建议,说钱可能少了,钱不到位,还得准备两千块钱送,又建议我筹钱,我就筹钱,当时两千块钱都凑不够,我到朋友那儿借了四百块钱,当时我这个钱凑得多不容易。 (解说词介绍说)谢学宽又凑齐了2000块钱,准备第三次向杭正苍行贿,当时杭正苍不在家,他犹豫了一番,还是把钱拿了回来。(第三次行贿,未遂。) 谢学宽:我是不想送了,因为我再送,没有钱还了,因为我的负担太重了,几个月没拿工资了,基本生活费都没有,都是向朋友借钱生活,连租房子都是借钱租,钱最后就没有送。 谢学宽开始一趟一趟地奔波在自己家和安置办公室之间,继续去向杭正苍去要他认为理所应当的好工作。但是,杭正苍始终没有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谢学宽非常失望,开始要求杭正苍退钱。 记者:你什么时候明确提出,要处长还你这个钱? 谢学宽:10月19号。当时,因为他总工会协调不通了,我就问他,我说我咋跟家里面交代,他说这个我管不了,我没有办法。 记者:这是他当面跟你说的? 谢学宽:是他当面跟我说的话。我就说处长,你没办法,帮不了我,你就把九千块钱退给我。 记者:要处长退你多少钱? 谢学宽:我当时说把一万块钱退给我。 记者:一万块钱? 谢学宽:因为加了礼品,不到一万,我说我再退(找)点儿给你,退(找)几十块钱给你。 记者:你是希望连礼品钱也让他退回来? 谢学宽:因为当时买东西,也是花钱买的,既然你办不了,当然应该全部退给我,对不对,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杭正苍只承认受到了五千元,退给了谢学宽。一气之下,谢学宽把自己每次行贿之后写的日记拿到《云南民族报》去发表。行贿日记发表后,谢学宽向昆明市检察院自首,同时举报杭正苍的受贿行为。由于他行贿的数额达不到立案的标准,检察院未予立案。 昆明市民政局纪委的调查结论认为,谢学宽的安置也是符合正常安置条件的,不存在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问题,应该根据“受贿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共产党员利用职权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钱物,为他人谋取私利”的定性原则,把杭正苍的行为定性为收受礼金,而不是受贿。(没有受贿?) 昆明市检察院的检察官李春雷告诉记者:他(杭正苍)就是受贿行为。为什么呢,他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别人谋取利益,收取贿赂,他整个收取贿赂的行为已经完毕,他就是受贿行为。(还是受贿了。) 记者:我能不能这样来理解,这件案子虽然有可能最后不予立案,不予起诉,但是受贿行为依然是肯定的? 李春雷:那是客观存在的。 记者在昆明市调查期间,曾多次要求采访杭正苍,但他始终没有露面。 就在我们的节目播出之前,昆明市民政局发来传真:根据杭正苍自己交待的受贿5000元的情节,昆明市民政局做出撤销杭正苍军人安置处处长职务的决定,并给予留党查看一年的处分。 (确实受贿了。多么好的情节。很吸引人。) 如果这个节目没有这么多的情节,这个节目就没有吸引力。所以说,情节对节目来说至关重要。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