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记者手记”?2020年06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何谓“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就是记者在报道写好之后、又另外加写的一篇短文。见报时与所写的报道放在一起,文排楷体,黑字标题,配“记者手记”栏头,格外引人注目。
下面就如何写好“记 ... 内容:
何谓“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就是记者在报道写好之后、又另外加写的一篇短文。见报时与所写的报道放在一起,文排楷体,黑字标题,配“记者手记”栏头,格外引人注目。 下面就如何写好“记者手记”,作一番介绍。 一、先看一篇例文 今年5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篇题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巩固提升”的报道。该报道介绍了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贫困县脱贫的信息,介绍了各地创新思路搞活产业的具体做法。 这是一篇全景性的通讯,所举事例典型、生动,使人们看到了我国脱贫攻坚的新气象,备受鼓舞。 按照一般的编发方法,单发此篇通讯完全可以。但记者和编辑觉得还应再写点文字,于是便写出了“记者手记”。标题为“没有劈不开的柴”,与正文一起刊登,形成了一种报道气势,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在什么情况下写“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很重要,但也不是说每篇报道都要写一篇“记者手记”。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写“记者手记”呢?简言之,要看当时稿子、版面等综合情况而定。 比如上面的例文,配合脱贫报道写篇“记者手记”,是合适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记者写罢报道后还“有话要说”。 这篇报道写的各地脱贫攻坚的消息,所举事例确实令包括记者在内的人们颇感振奋。但因报道相对集中要写这些事例,记者不宜再写抒发自己感怀的文字。所以在报道外另写了这篇“记者手记”。 从这篇“记者手记”看,记者畅快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想,表达了“摆脱绝对贫困,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小康梦想”的情怀。这篇“手记”与正文相呼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再如今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在科技版刊登题为“我为珠峰量身高”的长篇报道,同时也刊发了一篇“记者手记”。 “手记”从参加2020珠峰高程测量报道的经历说起,讲自己的感悟:“在生活中踏实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一样能攀登人生的‘珠峰’,成为新时代的攀登者。”这样的“记者手记”配合了报道正文,应该写,写得好! 三、写好“记者手记”的三点注意事项 1、有感而发。 “记者手记”如同评论一样,都是由新闻事实所引发的,是缘事有感而发。因此不能游离所写稿子之外去写感想,而是要紧紧围绕报道本身去抒情怀、讲道理、明理念,给人以启发。 同时“记者手记”行文可带有浓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情之所致,真情使然,可尽情挥洒一番。要力求把“手记”写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东坡语)。 2、画龙点睛。 “记者手记”是配合所写稿子而发,但不能就事论事。需要在“源于稿”的基础上还要“高于稿”。要跳出稿子,写出其中的典型意义,善于画龙点睛,提升稿件内容。 比如上面所说的“没有劈不开的柴”这篇“手记”,结合诸多脱贫攻坚的事例,着重论述一个道理:“没有劈不开的柴!只要有决心、路子对,定能攻克最后堡垒。”有提升,有升华,于人有启迪。 3、短小精悍。 “手记”写法多样,可写采访的由来,可写被采访者的一两句精彩话语,还可写点相关背景介绍,角度多多,不拘一格。 但稿件不能过长,一般在二三百字为宜。因为它毕竟是正文的附属品,不能喧宾夺主。 在媒体编辑业务日益发展的今天,“记者手记”这种形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记者朋友们,请挥洒笔墨写出更多更精彩的“手记”吧!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