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突发事件怎样应对?如何回答记者提问?2020年08月 作者:姚赣南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岁月长河中,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谁也躲不开。今年的新冠疫情爆发是这么多年来影响最大、情况最复杂、破坏力最强的一次突发事件。我们的抗疫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 内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岁月长河中,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谁也躲不开。今年的新冠疫情爆发是这么多年来影响最大、情况最复杂、破坏力最强的一次突发事件。我们的抗疫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抗击疫情中的许多应对策略,已成为宝贵的经验。 面对突发事件 走出认识误区 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在遇到突发事件后该怎么应对?能否有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整体协调能力?能否妥善处理好,努力化危机为机遇?这一切,是对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决策者的严峻考验。 如果应对失误,一次错误的行动或一次负面的报道,其影响有时会抵消许多次正面解释。一个谣言的传播,会极大动摇人心,极大挫伤干群的积极性,当事人会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弄得不好甚至会引发群体事件。因此,处置突发事件应当果断、迅速、谨慎、有序,不可犹豫与拖延。 突发事件的产生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也有竞争对手的攻击。内部因素主要为管理不善,制度不严,法律意识不强,内贼破坏造成的。还有一些是偶然性事件,本不该发生的,却偏偏发生了。 有的突发事件牵涉少数家庭、一两个企业,有的则涉及千家万户。比如,这次疫情就涉及全世界几十亿人口。仓库爆炸、公交车墜湖、火车脱轨、森林大火、山体滑坡、洪灾肆虐等,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突发事件危害性大,关注度高,牵涉面广,有的还会造成二次灾害,延续时间长。因此,妥善处置尤为重要。 对待突发事件的处置,一些地区与部门有时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1)不说不做。面对突发事件采取拖延的办法,认为“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的”,用鸵鸟政策来应付,存在侥幸心理,迟迟不报,装聋作哑,能拖就拖,指望慢慢平息,安全脱身。结果往往是事情蔓延,造成谣言四传,风雨满城,弄得很难收拾。 (2)唯辟谣论。不分清红皂白,一古脑儿地辟谣,弄得真假不分,人心不稳。忽视网络民意,对网络上的民意民情不加分析,认为不可靠,太偏激。 (3)与媒体对立。有的拒绝媒体记者采访;有的消极应付,三言两语打发;更有甚者,抢夺记者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有的还追打记者。 (4)更有甚者,采取掩盖欺骗的手法,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用虚假内容和花言巧语引导民众,甚至引起“矛盾上移”。 对突发事件的错误应对,总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与谣言传播特别快,你不在官方媒体或较具权威的网络平台上对事件进行报道,势必会在许多自媒体和跟帖中传播,群众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会迅速传到网上,跟帖会铺天盖地出现。一旦谣言四起,真假难辨,在网上流传,就会使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那末,怎样才能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呢?怎样在突发事件中应对媒体记者?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记者蜂拥而来应声赶到之时,怎么办? 在这样的情况下,快速反应、边做边说、透明公正、及时发布、妥善处理,才是最佳的应对办法。 面对媒体记者 积极沉着应对 媒体策略是地区与企事业高层的管理战略。面对媒体,面对社会的质疑和追问,以下这些做法可供参考: ---快速反应。及时、准确、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地方规定一小时内必须发布已掌握的内容,有的地方规定为2小时内。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发布,如授权发布、发新闻稿、接受采访、新闻发布会、微博发布、直播发布等。不要封锁消息,不要一味辟谣,不能不理不睬,敷衍塞责。 ---渐进发布。事情进展到那一步,就发布到那一步,不要想一下子全都发布完,要不急不躁。要迅速把事件真相调查清楚,掌握第一手资料。 ---全面沟通。对媒体与记者,要真诚而富有人情味,对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而不是处处设防,事事掣肘。与记者建立平等关系。要记住,记者不是你部下或学生,也不是敌人。不要训斥记者,不要产生敌对情绪,更不能抢摄像机,甚至殴打记者。 对记者的基本情况要预先了解,杜绝假记者。须知,一个记者的背后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对媒体说话不要绝对化,要留有余地。 ---准备充分。在发布会前写好新闻稿与开场白的讲话提纲。了解情况,掌握事实,重视数据,备好口径。有些关键的问题、关键的地方要预想到记者可能提的问题,事先作好回答的准备。 ---积极表达。发布会上避免紧张,表态时态度真诚,声音沉稳,注意仪表,话无漏洞,掌握技巧,把握分寸,从容应答。不回答假设性问题,不回答尚不了解的问题,不回答与本次发布会专题无关的问题。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 ---借助他力。在自身发言后,以科学论证为依据,借助第三方力量,比如,可请其他权威科研部门来发言,通俗易懂地做出解释,让受众易懂明白。 ---不中圈套。对记者追问,有准备的则答,没准备的不可贸然回答,可以适当婉拒,不要中了记者的圈套。可以用“尚待证实”“尚待了解”“正在了解之中”等作为回答。对纠缠不休者,可以用“下一个问题”予以过渡。不被情绪左右。不说“无可奉告”。接受电视台、网站专访是直播的话,有条件时可以事先演练一下。 此外,要注意的是,在发布突发事件新闻稿时,切莫官话连篇,邀功做秀,要慎用“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领导重视”等词汇。这些词汇原本想在民众中塑造领导的正面形象,结果是把领导架在火上烤,引起读者反感,群众会问:“事件发生后才重视,前期的重视到哪里去了?”在新闻稿中,事件的规模、损失、影响,应急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是新闻发布的重点,不能把灾难当成庆功会来办。 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快捷优势与传统媒体的权威优势,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实现双向互动,化危机为机遇。 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及时反思总结,认真查找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处置不当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周密的处置预案。对失职及处置不力者,要适时问责。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