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找人聊天,在“拉呱”中挖掘素材2021年07月 作者:陈汉忠 来源:老记说事 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经常找人聊天,在“拉呱”中挖掘素材
陈汉忠
有人把“拉呱”聊天看作是浪费时间,但对言论作者来说,似乎另当别论。
我有一个习惯,无论出差还是在家里,总喜欢找一些同志侃大山,从探家路上的见闻到 ...
内容:
经常找人聊天,在“拉呱”中挖掘素材 陈汉忠 有人把“拉呱”聊天看作是浪费时间,但对言论作者来说,似乎另当别论。 我有一个习惯,无论出差还是在家里,总喜欢找一些同志侃大山,从探家路上的见闻到个人家庭的的变化,乃至发牢骚、讲怪话都行。即便在办公,基层同志来办事,我也总要和他们拉几句呱。凭心而论,有不少言论就是这样“侃”出来的。 记得又一次,驻地宗教局的一位熟人来访,是负责佛协工作的,话题扯到寺庙的事儿,我开玩笑说,僧人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怪舒服的。他却说:不,和尚们晨钟暮鼓,清平简朴,忠于职守,还是蛮清苦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和尚那样撞钟尽职就好了。友人的感慨,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周围,不也常常发现有些人对本职不负责任,光做“和尚”不撞钟,或者做一天和尚撞半天钟。很快,我写了杂谈《和尚﹒撞钟及其他》,《空军报》和《解放日报》都采用了。 言论写作不仅要文字简练,逻辑严谨,说理透彻,而且要有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拉呱”最容易得到群众语言。有时,一句富有哲理的格言,一段风趣的传说,就能成为言论的题目或议论由头。 记得有一年春天,有几位熟人在家里闲扯,也许是熟人的缘故,交谈可谓无拘无束。谈到工作组抓基层,一位熟人不以为然地问我:“你以为基层就那么欢迎工作组?”冷不丁地,他又崩出一句“春雨多了也成灾,工作组多了烦基层。”“好题目”,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可春雨多了也成灾,多么通俗贴切的比喻。 在扯到领导干部自己起草讲话时,大家对某些原本是做文字工作的、后因工作需要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很有意见。一位苏州人说了句俏皮话,“他们是皇后娘娘拉过的手。”接着,他讲了一段传说,古代姑苏城里有一位姑娘,刺绣技术艺惊京城,皇上接见时,皇后娘娘一时高兴,就拉了姑娘的手。没想到从此后姑娘的这只“手”变得精贵起来,再也不用这只手刺绣了,久而久之,巧手变成了废手。 半个多小时的“拉呱”,收获还真不小,捞到了两篇言论的素材。后来据此写的言论,《春雨多了也成灾》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用;《皇后娘娘拉过的手》,也被《人民日报》和驻地一家市报采用。事后,编辑部的同志来信说:言论题目挺不错,既通俗又耐人玩味。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