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为(了)”式导语说“再见”2022年06月 作者:康龙 来源:新闻三昧XWSM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案例一: 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人居环境,建设和谐、有序、整洁的社区,近日,宝塔区凤凰山社区人居环境专项治理小组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案例二: 本报 ...
内容:
案例一: 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人居环境,建设和谐、有序、整洁的社区,近日,宝塔区凤凰山社区人居环境专项治理小组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案例二: 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对火灾的应急扑救处置能力,近日,延安公路管理局养护中心组织机关干部与全体一线养护人员开展了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和培训,并组织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案例三: 本报讯 为(了)深入持续巩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开展以来的成效,连日来,宝塔公路管理段在辖区范围内再次全方位多角度拉开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案例四: 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延安新区第一小学举行了第一届校园才艺大赛。 案例五: 本报讯 冬季来临,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切实提高正确处理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近期,新区综合服务公司特邀延安市亿安消防科教中心教官为员工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图片 来源:微信公共图片库 向“为(了)”式导语说“再见” 现在打开报纸,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为(了)”式导语,诸如上面所列举。这种“为(了)”式导语大多出现在篇幅不长的消息稿件中,有时一张报纸,甚至一个版面会出现多篇。其写法老套,生硬、僵化、干巴,读之味同嚼蜡,令人生厌。如此导语,怎能吸引人继续看下去呢? 目前,我们大力提倡改文风,如何写好导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有所谓“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之论,可以说是对“导语”的要求了。其旨在“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先得一个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毛泽东)。美国现代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对于导语的写作,我们的新闻前辈总结和传授了很多的方法,如概要式、述评式、对比式、描述式、类比式、场景式、背景式、用典式、警句式、引语式、悬念式、设问式、数据式、特写式、结论式等等,不一而足。哪一种方法最适合,那就要“不妨呕心沥血多设计几种方案,写它七八行,甚至十几条,然后从中比较选择一种最佳方案,或者是在分析比较之后,来个各取所长,重新熔铸,推出最优化的导语”(薄浣培、赵景云《新闻导语探胜》)。 现在一些年轻记者不重视导语的写作,认为没有必要为一个小消息花费太多的精力,抱着应付了事的心理,这是不可取的。任何一个稿件都值得重视,都可能写出特色来,就看你下不下功夫,用不用心。这样成功的范例很多,我们应去好好学习和借鉴。把导语写活写好,既能展示记者的才华,也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是谓一滴水折射出璀璨的阳光。希望我们的通讯员、记者正确对待导语,认真写作导语,向那种“为(了)”式的八股式的老套导语说“再见”,用心写出准确简短、明晰生动、特色鲜明、引人入胜的好导语来。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