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煮酒 >> 这位女记者说出她的心声:工作着是美丽的!

这位女记者说出她的心声:工作着是美丽的!

2023年03月  作者:郑园园  来源:金台唱晚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她是在新闻战线辛勤耕耘的驻外女记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观察力,纵观国际风云、记录异域人文、刻画法兰西风貌,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句话:工作着是美丽的。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三 ...
内容:

 

  她是在新闻战线辛勤耕耘的驻外女记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观察力,纵观国际风云、记录异域人文、刻画法兰西风貌,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句话:工作着是美丽的。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三八”妇女节专题文章之二,人民日报社法国分社原首席记者郑园园《我在法国当记者》,讲述她的驻外故事。

  我在法国当记者

  郑园园

  我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工作20多年,大部分时间是当编辑,其中有几年(1991—1994年,2000—2002年)受报社派遣,在本报法国记者站任常驻记者。

  我大学本科读的是法语,研究生读的是国际新闻报道。1982年进入国际部后,专注于编辑和撰写有关西欧的政经评论,对西欧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当我接到出任驻法记者的通知时,激动和惶恐的心情交织:美丽的法兰西,我心向往之,而今终于有机会就近观察它;而另一方面,我快满45岁,人到中年。我是一只迟飞的笨鸟,不知道还能飞多远多高。

郑园园在法国采访法译《红楼梦》译者李治华教授

  郑园园在法国采访法译《红楼梦》译者李治华教授

  1991年8月底,我到巴黎就任。记者站租的房子在香榭丽舍大道西侧一条狭窄的小街上。我们租住的是20世纪初的老式楼房,电梯像个笼子,仅可容纳两三人,它摇摇晃晃把我带到4楼一侧——记者站驻地。

  初来乍到,一大堆手续要办理。其时法国正经历激烈的有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的辩论。“马约”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又一个里程碑,其重要性不亚于1957年欧共体成立时的《罗马条约》。

  国际部工作的经验,使我看重这类题材。在办事轻重缓急的排序方面,我选择报道优先,专注于“马约”报道,埋头跟踪形势,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每天第一件工作是看报听广播。晨起下楼买一根法棍,再从邮箱取出《世界报》《费加罗报》。回屋后,边啃面包边看报,考虑选题。

郑园园在法国香水之都格拉斯采访香水工厂的实验室

  郑园园在法国香水之都格拉斯采访香水工厂的实验室

  作为党报记者,我们的文章不仅应该提供消息,更应该提供深层次的分析。例如,法国对全球化的看法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解析法国立场是一个大课题,而国际版的文章,一般限制在两三千字。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找寻恰当的切入点,简洁明了把问题讲清楚。全球化这个题目写过几篇,其中有一篇《农民博韦和法国的全球化观》,以法国著名的反全球化人士、农民博韦为切入点,勾勒了博韦这个“反全球化的专业户”“田野里的罗宾汉”近年来的一系列惊天动地之举,介绍了法国在全球化大潮中面临的冲击和困惑,分析了全球化对法国的巨大冲击。读者反映明白易懂。

人民日报7版刊登郑园园《农民博韦和法国的全球化观》一文

  2001年8月17日,人民日报7版刊登郑园园《农民博韦和法国的全球化观》一文。

  驻法期间,我持续跟踪美欧关系、欧元进程、移民、新右翼等新闻事件。2002年元旦,欧元进入流通流域,理论上的欧元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和硬币,欧洲大一统的理想变得清晰。早前,我写过《欧元之路》系列文章,在欧元问世前夕——2001年12月31日晚,我到塞纳河上的新桥(巴黎市府指定的庆祝欧元诞生的场所),观察巴黎市民迎接欧元的盛况,回到寓所已是凌晨。第二天我完成了《口袋里的欧洲》。写完文章,我心想:“我不是欧洲人,为何也折腾得一夜无眠?”只有一个解释:在新闻事件面前,没有激情,没有写作的冲动,就不能算称职的记者。

人民日报3版刊登郑园园《口袋里的欧洲》一文

  2002年1月2日,人民日报3版刊登郑园园《口袋里的欧洲》一文。

  2001年12 月,在报社妇委会主办的女记者作品研讨会上,时任总编辑范敬宜书面发言评点我的作品。他指出,我写的大量国际评论立论严谨、论证充分、力求以专家的眼来看世界。海外版原副总编辑蒋荫安说,一个事件的发生,不是平面而是多侧面的,是错综复杂地扭结在一起的,如何梳理,除了积累,还要有逻辑的分析能力。他说,看我的文章,“相当于看高清晰度电视机,非常清晰”。我为自己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而感到高兴。多年来,我追求的就是写出内容扎实、逻辑清楚的文章。两位前辈已经仙逝,他们的话一直鼓舞着我。

郑园园在巴黎采访时任法国内政部长萨科齐

  2002年,郑园园在巴黎采访时任法国内政部长萨科齐。

  报道驻在国的重大新闻,是驻外记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称这类写作为“规定动作”。还有另一类“规定动作”,就是编委会或国际部下达的任务。1992年冬,第16届冬奥会在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山上的冰雪小城阿尔贝维尔举行。编委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我对冰雪运动一窍不通,想打退堂鼓,请报社派遣国内体育记者来参加报道。经过几天的犹豫,我战胜了胆怯,决定接受挑战。我到法国冬奥会组委会找来许多资料自行“扫盲”,把冰雪运动的历史、比赛项目设置、参赛国的情况,乃至冰雪运动项目英法文词汇默记下来。接着就去阿尔贝维尔踩点,写成了介绍冬奥小城的通讯。有了前期准备,心里就比较踏实了。比赛期间的15个日夜,我在冰雪山城乘坐穿梭巴士,在几个比赛场馆之间奔波,三餐从简,常用棍子面包加黄油充饥,写作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国际部记者管理组转告我说,分管体育报道的副总编李仁臣表扬我,说我为女记者争了光。回想起这一段经历,心中充满了幸福感,体会到一句名言的真谛:“工作着是美丽的。”

人民日报7版刊登郑园园《冰雪小城迎盛会》一文

  1992年2月1日,人民日报7版刊登郑园园《冰雪小城迎盛会》一文。

  完成了“规定动作”同时,我热衷于做“自选动作”。我所谓的“自选动作”,就是时效性不强的软性题材。法国是文化大国,这个向世界贡献过卢梭、伏尔泰、巴尔扎克、雨果、普鲁斯特等文学巨匠以及塞尚、莫奈等大画家的国家,这个创立了众多时尚品牌的国家,文化事件层见叠出。文化使法国拥有超越许多国家的软实力,也是它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底气所在。在法国当记者,倘不能交出一定数量的文化报道,简直就是辜负了任期。

  我交出的第一篇文化报道是一篇影评。电影根据法国19世纪作家左拉的小说《萌芽》改编,反映法国煤矿工人的悲惨遭遇。电影公映后,在法国引起轰动。我去观影,看完后又采访观众。文章见报后,受到编辑部的鼓励。

  此后,凡是涉及文化名人纪念、文化现象争论等题材,我都饶有兴趣地去观察,争取采访机会。积累下来,竟也写了几十篇。

  我曾到马赛的伊夫岛参观。地中海万顷碧波托起的这个小岛,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沧桑史,大仲马名著《基度山伯爵》故事,有一部分就发生在这个岛上。参观后我就萌生了写作念头。回到巴黎之后,我重读大仲马《基度山伯爵》的相关章节,又读了一本介绍伊夫堡的书,完成了《伊夫堡沧桑》一文。据中国驻法国使馆新闻处告,文章发表后,我国一个高级代表团访法,要去参观伊夫堡。新闻处把这篇文章印发给代表团成员,人手一份。

人民日报7版刊登郑园园《伊夫堡沧桑》一文

  199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7版刊登郑园园《伊夫堡沧桑》一文。

  在梧桐树吐出新绿的春天,在梧桐树飘落金色叶子的秋天,为完成文化题材的写作,我常去蓬皮杜中心去查找资料,在那里一待就是一天。午间休息,我在中心的广场上,欣赏民间艺人耍杂吟唱,这是在法国当记者的幸运啊,查看资料的间歇,还能免费看演出。

郑园园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行在马赛采访后赶写消息

  1994年,郑园园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行在马赛采访后赶写消息。

  采访之外的生活,往往很寂寞。没有家人陪伴(我驻外时,还不允许带未成年子女出国;我丈夫也没有全程在法国),和国内的亲人联系很不方便。那时还没有微信这样便捷的通讯手段,只有打国际长途这一个途径。记管组规定每月只可以公费打一次。

  我克服寂寞的办法,一是阅读和写作,二是到博物馆去参观。在国际部的工作使我学会“坐冷板凳”。我懂得寂寞其实是一种很美的生存状态,耐得住寂寞,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它使我克服浮躁,做人做事踏踏实实。我追求这样的境界。采访中得到许多浮光掠影的印象,阅读中看到过的大量文字资料,不经过沉淀和思考,永远是凌乱的。梳理材料和印象,是一个理清思路、形成观点的过程,是体验寂寞的过程,当然也是体验思考的快乐的过程。深思熟虑后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观点和语言风格,不可能与别人的文章雷同。

希拉克到中国使馆参加国庆招待会,和郑园园合影。 

  1994年国庆节,希拉克(1995—2007年任法国总统)到中国使馆参加国庆招待会,和郑园园合影。

  时光如流水,我当驻外记者竟是二三十年前的往事。暮年忆往事,思绪万端。我有自知之明:我难以和许多在艰苦国家当记者的同事比肩,我的文章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达到国际部那些杰出记者的水平。但在人生逆旅中,我奋斗过,在身体健康出状况、在腰背疾患加重的情况下,我曾以记者的热情、学者的严谨,克服诸多困难,老老实实地工作过,我没有遗憾。

 

 

 

热点 . . .

央视走基层:做懂国情 对人民有感情的新闻工作者
央视走基层:做懂国情 对人民有感情的新闻工作者
尹鸿伟---记者就该去新闻现场报道真相
尹鸿伟---记者就该去新闻现场报道真相
开放汶川地震新闻采访意义深远!
开放汶川地震新闻采访意义深远!
丹青圆梦 迎五一颂春笔会在京举行
丹青圆梦 迎五一颂春笔会在京举行

最新 . . .

· 这位女记者说出她的心声:工作着是美丽的
· 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有悟性、血性、韧性
· 3条要点、4个招数,两会报道策划
· 自贸港时代党媒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 周秋含:不会做主持人的编辑不是一个好记
· 今年两会,基层媒体该做些啥?
· 这篇新闻为何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 深度报道的“四度”策略研究
· 新时代“记者之家”怎么建?
· 流量时代的“进”与“守”
· “95后”记者展现奋发向前力量
· 强化新闻宣传策划,重点稿件标配“五大件

推荐 . . .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相关 . . .

· 记者这些有趣的称呼,您了解多少?
· 专题报道五大类有哪些?
· 新闻报道中人物称谓是有技巧的
· 动画新闻的类型、制作原则与流程
· 新闻采访的八种方式,你用过几种?
· 遇突发事件怎样应对?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 围绕“十四五”规划,四十个新闻选题供参
· 疫情期间新闻媒体的报道隐患及应对
· 全国新闻人最高奖为何叫“长江韬奋奖”?
· 年轻的优秀女记者,来生请好好爱自己!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