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读者对调研报道的阅读兴趣?2023年04月 作者:薛然 来源: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调研报道是一种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新闻体裁,这种稿件的前期采访、写作对记者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记者在之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入手,换位思考,充分了解领导的决策意图,注 ...
内容:
调研报道是一种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新闻体裁,这种稿件的前期采访、写作对记者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记者在之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入手,换位思考,充分了解领导的决策意图,注重决策建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道,为读者喜闻乐见。 文字记者的调研报道,大多数都是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这也是新闻媒体为领导决策提供关键依据的重要作用之一,所以记者在下基层或者各企业跑市场了解实际情况过程中,都非常努力认真,竭尽所能想把稿件写好,以使自己的调研稿件能获得领导的重视,能为领导作重大决策提供扎实的事实依据,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有些时候总是事与愿违,你的调研稿件未被领导重视,折腾半天没出成效,这的确是令人沮丧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调研主题抓得不对,也可能是主题抓对了但是调研质量不高,稿件深度和高度不够,多数情况下还是与所提决策建议或者问题导向不对路有关。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使决策建议对路。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力戒形式主义。 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决策建议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措施和方法。离开“问题”,一切都是空谈。如果只是为调研而调研,做做样子摆摆谱,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不深入实际,不接触职工群众,不了解矛盾和问题,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这样当然写不出高质量的稿件,提不出对路、 管用的决策建议。当然,坚持“问题导向”,同时还要坚持“目标导向”,即最终的落脚点要放在真正解决问题上,实现动机、过程与目标相统一。如果只重视动机的正确、过程的周密而忽视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决策建议也有可能是不对路的。 二是要善于换位思考,摸准领导的决策意图。 领导者每天接触和处理大量实际问题,思考和谋划着下一步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每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都与决策有关。同时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经验、胆识的差异,每个人决策的重点、力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提决策建议要围绕领导的关注点来进行,以求“一拍即合”;或者站在领导的角度来想问题,以求“不谋而合”。这就是我们新闻行业常说的身在兵位,心为帅谋的内涵意思。 三是要十分注重决策建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决策是用于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它不仅要就某项工作提思路、交任务、定目标,还要提出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办法,否则这项决策就是空的,下级会觉得不好操作,难以执行。尤其是在做调查报道的过程中,深入各企业和市场,在发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从机制体制上发现问题,找出企业这样干的动机和目的,就能写出有深刻见解的报道。 四是要力求依据充分、科学可行。 决策无小事,直接关系事业成败。一项错误的决策,可能给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损失。所以领导人在考虑某件事是否拍板时,一般是慎之又慎的。有时候,领导觉得某项工作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基层干部群众的态度不明,或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所以一时下不了决心。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媒体及时介入,把实际情况摸清楚,把利害关系讲清楚,而后提出该项决策是否可行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五是要力求新颖独到,富有创意。 从本质上说,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思路和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必然不同。比如同样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决策,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有的重点抓清除“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有的重点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的重点抓生产要素向新供给、新动能产业转移,各有侧重,各显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提决策建议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务实、创新角度来考虑问题,从比较鉴别、扬长避短的角度出谋献策。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