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靠什么生产 “爆款”?2023年05月 作者:郭 涛 来源:新闻战线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2014年8月,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1月,旨在把党报传统优势嫁接到新媒体阵地上的长安街知事工作室应运而生。随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大刀阔斧推进媒体融合改革,2019年长安街知事编辑部正式成立,在 ...
内容:
2014年8月,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1月,旨在把党报传统优势嫁接到新媒体阵地上的长安街知事工作室应运而生。随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大刀阔斧推进媒体融合改革,2019年长安街知事编辑部正式成立,在内核层面优化了组织构架、资源配置,完成自我改造,适应了建立新型主流媒体的客观要求。 截至目前,长安街知事在微博、微信各大互联网分发平台积累用户超3500万,形成集图、文、音、视、直播等众多内容产品于一身的多元化态势,成为影响力覆盖全国、拥有全媒体传播矩阵的时政新媒体头部品牌。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媒体人正面临着“信息脱媒”的新挑战,尤其是全民传播时代来临,人工智能不断演进,我们怎么办?回看每年几千个10万+、上百个100万+作品,本文结合长安街知事产品实例,从选题、文风、创意等方面重新审视自身优劣势,梳理“爆款”创作的“密码”。 在政府和群众的连接点上找选题 独家、首发、时效,一直是媒体记者竞相追逐的“制胜法宝”。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媒体信息分发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人担心,媒体人要失业了吗? 其实不然。一方面,媒体人掌握信息的优势和发布速度,的确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媒体人对新闻价值的思考和判断,仍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自创办以来,长安街知事一直秉持这样的价值观:提供权威靠谱的政事分析、解读受众注意不到的新闻细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新闻事件及其背后所反映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从受众意识、问题意识、全球意识出发,长安街知事积极在政府部门和群众的连接点上找选题、做文章。 2020年11月,长安街知事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 任何新闻报道都有导向,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都包含着立场、观点、态度。时政时事新闻报道有两个要点:避免极化心态、避免自说自话。 例如,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烧香拜佛近来在年轻群体中颇为流行,2月以来预定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近50%,“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报道一出,在网络上引发一波讨论热潮。有人担心年轻人有“消极避世”的趋势,需要教育引导指正,更需要去参加工作,认识社会,磨炼意志;也有观点认为年轻人上香是“喘口气”“歇歇脚”,一时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不用小题大做,更不必上纲上线。 两方说法似乎都有道理,那么,主流媒体的报道如何切入? “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长安街知事发布的评论文章阐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不确定性提高,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临的烦恼和挑战比以往更多。进庙上香未见得就是要“求菩萨显灵”,有时不过是一种心灵减压。“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谁还不是一边希冀一边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人生漫漫,尽管此刻跌跌撞撞,但只要坚持走下去,必能迎来一树花开。 这篇文章并未纠缠于“对错”,而是以舒缓公众焦虑情绪为出发点,思考年轻人祈愿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同时充分相信年轻人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送出美好的祝福。报道发出后,阅读量迅速攀升至10万+,并获得大量转载。有网民评论称,“终于看到一篇说出我们心声的文章”。这是读者最朴实的评价,也是这些年长安街知事既受官方认可,又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原因所在。 类似上述“爆款”新闻的案例还有很多。近年来,长安街知事新闻选题的出发点,就是“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又以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纲,在时政、时事、国际新闻报道中,我们着力在官方发布与大众关切之间搭建桥梁,通过记者观察、专家解读等多种报道手段,把看似“高大上”的时政新闻以接地气的语言呈现出来,在舆论场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起到了激浊扬清、凝聚共识的舆论引导作用。 把长文写短,把短文写长 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用自己的发展逻辑不断开拓新路,凭借自身特色大量圈粉。一些新媒体账号披荆斩棘,脱颖而出;同时,一些不合规的新媒体账号遭遇“大浪淘沙”,许多行不通的操作手法也已“作古”。如今,仅靠标题党博眼球的报道已被淘汰,那些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新媒体品牌才能站稳主流地位。 在人工智能愈发“智能”的当下,如何让新媒体报道兼具流量与口碑,产生更多“爆款”新闻?长安街知事的口号是“提供走心的时政新闻”,笔者认为,要想改变文风,就需要根据新闻体裁的特点,把长文写短、把短文写长。 把长文写短,就是要“去冗就简”。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当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随后,陕西省委办公厅发布十条措施,为给基层减负做出一系列规定。长安街知事从3000字条文中梳理出几个关键新闻点,发布文章《省内领导称呼今起禁用“尊敬的”》,解读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基层减负具体措施以整治会风,包括常委调研不挂横幅、不做展板,称呼不称“尊敬的”、讲话不称“重要的”,部署文件不超5000字等。 这条千字消息背后,凝练了记者对时政新闻的长期观察和敏锐思考。包括陕西在内,各地之所以专门发文整治“尊敬的”,是因为它看似小事,却关系着政风。称呼领导并冠以“尊敬的”,正是形式主义的典型之一。它不但助长了吹捧之风,消解了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同时也会对党群关系和党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文章发掘了这层深意,并用化繁为简的手法进行报道,进一步提出“从倡导清清爽爽同志关系做起,才能让党内关系更简单、更纯洁、更坚强”的观点,既正面引导了舆论关注焦点,也引发了读者热烈反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度并不取决于文章的长度,而是如何剥开信息表面,用更深一层的视角去看待、解读和剖析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点为王。 根据不同新闻体裁,让文章更走心,把短文写长也有三个关键词:结构、细节、追问。2022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前夕大肆造势,引发舆论场铺天盖地的声讨,互联网上群情激愤,许多人彻夜未眠。当时,长安街知事推出述评文章《佩洛西最新计划曝光,三个细节值得关注》。记者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如果佩洛西一意孤行让访台计划成行,无疑会引发台海紧张局势的连锁反应;其次,鬼鬼祟祟的佩洛西,恰恰暴露美国“纸老虎”的本质;最后,佩洛西拿台湾当作“秀场”,怎么玩都是台湾民众受伤。文中用大量细节和事实阐述,中方已做好充足预案应对佩洛西的政治挑衅。 与此同时,文章进一步解构式追问并给出回答:佩洛西来了又怎么样?此人窜访台湾,没有任何价值。一不可能改变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二不可能改变台海地区的实力对比,最重要的是,她提升不了一丁点儿“台独”的真实可能性。佩洛西窜台是中美两国在外交、军事、舆论层面展开的全面较量,文章呼吁读者理性、冷静看待。随后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已经知道,中方实施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有网民表示:祖国从未让我们失望。 去年以来,长安街知事每日清晨推送述评栏目“知事论事”,聚焦时政大事、大国外交等,生产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爆款”文章,许多读者每天定时通过手机端与知事见面,形成了稳定的阅读习惯。有读者留言表示,即便看到其他媒体同题报道,也会打开看看知事如何“论事”,因为他们已经对长安街知事形成了“靠谱、走心”的认定。可以说,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上的引导力再次得到了检验。 核心竞争力来自创新与思考 在长安街知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做新媒体最好的状态,归根到底,就是内容生产者不断追求自我突破。近年来,长安街知事探索了很多新媒体产品,最后发现,那些容易形成“爆款”的新媒体产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新意”。 长安街知事编辑部成员合影 创新,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然而它并不是在某一时刻从量变突然转为质变的,而是伴随着不断探索应运而生的一种持续的状态。北京日报有16字报训,最后4个字是“创新制胜”。其中有三层含义,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创新,三是渠道创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针对中国的攻讦抹黑不时发生,国际受众亟须了解事实真相。如何把大事说清、说透?如何满足受众求知、求新的诉求?如何助力舆论向稳、向好?2022年初,长安街知事精心打磨推出视频访谈节目“知事说事”,主动设置议题,在舆论场上强力发声。 《乌克兰危机中,美国给中国挖了10个陷阱》是“知事说事”节目的一篇代表作。去年3月初,俄乌冲突爆发不久,美西方部分政客、媒体借乌克兰危机挑拨中俄关系,试图混淆局势,甩锅推责。当时,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就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方立场,回应了中外关切。在信息量巨大的新闻发布会后,长安街知事第一时间采访专家,点明西方“诬陷中国早就知道俄罗斯的军事计划”“臆测中国计划趁俄乌局势恶化‘收复台湾’”等给中国挖“坑”,并详细解读王毅如何一一破解西方的话语陷阱。这期节目全网阅读量超百万,帮助海内外受众认清中国的立场观点、在乱局中看清西方的攻讦,有力回击了西方的抹黑污蔑,可以说是一次漂亮的反击。 依托于北京得天独厚的智库资源,“知事说事”汇聚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人大重阳、“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等智库的一批专家学者,通过犀利透彻的专业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剖析热点问题,回应受众关切和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报道同时还着力丰富产品形式、开拓传播渠道,以5分钟左右短视频为主,同步拆分多个1分钟以内的小视频,在全网分众传播,并登陆海外短视频平台“优兔”,形成了全方位、多形式传播格局,在产品质量和传播效果两个维度上均取得了不俗成绩。 2021年起,长安街知事陆续开设多个音视频平台账号,并迅速占有一席之地。凭借持续而独特的内容生产力,长安街知事开设了“知事朋友圈”“重点知识”“午夜拍案”“外交天团”“深度认识中国”“重新认识美国”等音视频栏目,打造既有深度、又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的新媒体产品。 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举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长安街知事如何脱颖而出?当天中午,我们敏锐地发现了一条消息——安徽合肥的“延乔路”,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6月30日晚起,陆续有市民来到延乔路,在路牌下插上国旗,摆上鲜花、卡片。当时正值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不久,民众对那段峥嵘岁月印象深刻。建党纪念日来临之际市民们这些走心的举动,凝结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敬意。于是记者快速成稿,半小时内制作短视频发布,还加入“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这个议题。很快,长安街知事主持的话题#今天的延乔路#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达到4亿。当天下午开始,有更多市民前往献花,而现在,延乔路的路牌已经成为一处精神地标。 长安街知事在音视频领域有独特的竞争力:一是强大的原创能力,依托文字报道中积累的扎实功底,保证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供给;二是自身的“人设”,在哔哩哔哩,长安街知事被粉丝赋予外号“正道的光”,个性化的品牌定位让长安街知事在同类账号中脱颖而出,由此带来了优质、垂直、忠实的粉丝群体;三是善于思考,垂类话题设置能力强,有带动和创造热点的价值,善于以受众青睐的风格适应不同平台的玩法。 如今,长安街知事已走过9个年头。我们深知,无论是对于有着71年历史的北京日报,还是百余年的中国新闻史,我们都还很渺小。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新的技术工具,创造新的手段方法,用更接地气的文字、话语传递党报价值观,以更好的姿态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始终做到同国家同频、和舆论合拍、共百姓共情。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