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采访进行得更有成效?2023年05月 作者:王玉章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记者采访工作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这里关键在于你自己做得如何。只要下心思去做,就会取得很好的成效。具体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 ...
内容:
记者采访工作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这里关键在于你自己做得如何。只要下心思去做,就会取得很好的成效。具体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 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二、要问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 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三、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 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四、要尊重对方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 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