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讲坛 >> 采访后写稿前,应做好哪4件事?

采访后写稿前,应做好哪4件事?

2023年09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文章结合实例介绍了采访后、写稿前应做好的4件事:整理材料、精选细节、提炼主题、梳理思路。   文章指出,作为记者谁都愿意把稿子写精彩,但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把以上所说的这4件事情做到位,那是不 ...
内容:

 

  文章结合实例介绍了采访后、写稿前应做好的4件事:整理材料、精选细节、提炼主题、梳理思路。

  文章指出,作为记者谁都愿意把稿子写精彩,但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把以上所说的这4件事情做到位,那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这4件事情是“小事”,不把这些“小事”办好,那“大事”就难于成功。

  记者采访回来后该做哪些事?

  有人想到是写稿,这无疑是对的。但在写稿前该做哪些事呢?有些人则不是很清楚,或者说做得还很不自觉,有点手忙脚乱。今天我们聊聊这事儿。

  一、新闻界一些资深记者的经验

  记者采访、写稿,各有各的做法和路数。但从新闻界一些资深记者的经验看,他们在采访后、写稿前一般要做4件事,则是共同的。

  这4件事分别是——

  1

  整理材料。

  整理材料是采访后、写稿前首先要做的事情。

  记者采访时会收集、记录很多材料,对这些材料采访时来不及细细整理,那么采访结束后就有必要静下心来仔细整理一番。

  材料是写稿的基础,但不是所有材料都能用。只有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才能挑出“好料”“精料”,确保写稿顺利进行。

  整理材料不能怕麻烦。对于基础材料(人名、地名、职务职称等)务求真实、准确。对于细节(外貌特征、言谈举止等)更求精确到位,来不得一点马虎、粗心。

  为何有些记者稿子在送审时常出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未对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不是人名、地名等基础性材料有出入,就是在一些细节上有问题,经不住推敲。这种毛病导致稿子无法刊用,影响了工作的进程。

  2

  精选细节。

  在整理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精选细节。

  细节是稿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经验的记者都深知“无细节不成稿”的道理。因此他们对细节的选择慎之又慎,严之又严。

  精选细节不是简单之事,它需要在整理材料的同时留心那些有意思有意义的细节。我曾看过一位老记者采访一位科学家时写的“采访笔记”,在“备用细节”中他例举了10几个例子,如住家狭小,如他把病假条往家里一搁继续上班,还如白天工作一天、夜里继续钻研问题……当时我觉得这些细节很感人了,但这位老记者说:“再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例子”。

  有些老记者对细节的挑选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宁可暂不写稿也要把精彩细节找出来再说。这种从不勉强凑合,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3

  提炼主题。

  在有些人看来,写稿子是“主题要先行,行文加例子”。其实这恰恰是颠倒了程序。

  主题从哪里来?从采访的材料中来。整理材料、精选细节的过程,是一个提炼主题的过程。我们不能脱离材料去设计主题,而是要从材料出发、在分析材料中提炼主题。

  当然,记者采访出发时脑子里是有一些想法的,比如这次采访主要写哪方面的内容?围绕哪些主题去写等等。但真正落实在稿子上的主题,是在整理材料、分析材料之后形成的。

  1983年,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范荣康到湖南采访。当时他的一个想法是,到农村走走,看看农民在想什么、做什么。通过采访他获知了大量材料,稿子的主题也逐渐形成。他一改最初形成的写“湖南乡里事”的想法,而是从“先富帮后富”“各种责任制,群众选择”“就怕一天等于二十年”等角度阐述了当时农村工作的关键,阐发了农村如何大发展的主题。

  由于主题抓得好,写得生动,稿子发表后反映不错。

  4

  梳理思路。

  整理材料、精选细节、提炼主题后,还有一个梳理思路的事情需要去做。

  思路者,逻辑也。一篇稿子的“启承转合”如何写得自然、顺当,全在于思路清楚,逻辑严密。

  那么这些思路从何而来呢?从梳理中来,从思考中来。

  人民日报好些老记者写稿时很快,但在此之前的酝酿时间较长。虽不能说是“绕室彷徨,搜索枯肠”,却也是费心费力。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哪些材料,写哪些细节……这些都需要仔细反复考虑。经过这一番思考,思路通了,写起来就很顺了。

  这一点,诚如老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所说的那样,思路通,路路通。只有把思路搞通了、逻辑搞顺了,后面的环节就会一路绿灯。

  二、4件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整理材料、精选细节、提炼主题和梳理思路,这4件事是采访后、写稿前必做的事情。这4件事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先说区别。

  这4件事各有各的功效:

  整理材料在于要把采访得来的大量的、零碎的材料进行一番梳理,力求达到真实准确、条分缕析的程度,避免送审时经不住推敲、捉襟见肘。

  精选细节旨在把最好、最能说明问题的细节选出来。细节不会自动来到记者面前,需要记者去发现、去捕捉、去精选。有了过硬的细节做支撑,稿子就立起来了。

  提炼主题是确保稿子质量的重要保障,主题不明确稿子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主题明确,有助于统帅材料,让材料自己来说话。

  梳理思路是为了把稿子写得更顺畅、更从容。中间卡壳、推倒重来、反复折腾,是写稿之大忌。而思路清楚,将会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再看联系。

  这4件事虽然各有各的特点和功效,但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一种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运作中。

  为论述清楚,我们可以把这4件事情分开说,但实际上这4件事情是在综合发力。比如整理材料,那绝不是把材料简单归类,而是在整理中精选细节、提炼主题。由此说,我们当把这4件事情看成一个整体综合运用,让其发挥更大效用。

  小结语:

  俗话说“料足纲举,写稿不慌”。我们要达到这个境界,不把以上所说的这4件事情做好做到位,那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这4件事情是“小事”,不把这些“小事”办好,那“大事”就难于成功。

  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办扎实,进而写出精彩的报道。

 

热点 . . .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图文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梁衡:我的“新闻三部曲”
梁衡:我的“新闻三部曲”
第二期新闻采写技巧实操班圆满结束
图文 第二期新闻采写技巧实操班圆满结束
王昭栋: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
王昭栋: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

最新 . . .

· 采访后写稿前,应做好哪4件事?
· 言论标题如何吸引读者眼球?
· 无细节 不特写
· 如何使你的稿子在新媒体传播中让人一见倾
· 如何写好通讯新闻稿
· 焦点 新闻标题党四大罪状
· 写人物新闻要善于“四抓”
· 通讯写作的6个常见毛病
· 深度报道如何创新?
· 人物采访报道,如何写出“有趣的灵魂”?
· 写故事,脑子里至少要有这三个问号
· 焦点 泛滥成灾的“某”字新闻,有违新闻真实性

推荐 . . .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焦点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不拘一格成佳作
不拘一格成佳作

相关 . . .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写作六要素---5W1H原则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 新闻写作基础:新闻的结构
· 网评文章怎么写的范文
· 新闻报道导语范例及分析
· 如何写好“记者手记”?
· 记者采访技巧:七分采三分写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