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3个毛病,评论上一层台阶2023年09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文章例举了时下评论写作中3个毛病:
1、硬邦邦讲道理,难以服众。
2、援引他人话语过多,缺少自己的语言。
3、文辞过于浮华,有失评论本义。
文章针对这些毛病分别进行剖析后指出, ...
内容:
文章例举了时下评论写作中3个毛病: 1、硬邦邦讲道理,难以服众。 2、援引他人话语过多,缺少自己的语言。 3、文辞过于浮华,有失评论本义。 文章针对这些毛病分别进行剖析后指出,以上3个毛病损害了新闻评论的质量,阻碍着评论正能量的传播,务必要尽快予以改变。要在正本清源的前题下,坚持在写作实践中努力改,自觉改,力求取得实效。 当下媒体上时评文章大都是好的,观点新、内容实、文字爽,令人爱看。但也存在着一些毛病有待进一步改进。今天我们结合实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需要改掉的3个毛病: 毛病一:硬邦邦讲道理,难以服众。 评论,有两个字组成。一个是“评”,一个是“论” “评”,是态度。面对一社会现象,是支持?还是反对?抑或商榷?得有个态度。这是写评论的第一步:要“评”。 “论”,则是讲道理。不管是支持、反对,还是商榷,都讲出一番道理。这讲道理的本事不可小看,不是什么人都能驾驭得了的,得有点功夫的人才行。 讲道理需要分清大道理和小道理。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可以讲一些大道理,也可以讲一些小道理。有时候将小道理更能解决问题。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专栏,所载文章不长,但讲的道理实在,颇受大家的欢迎。 讲道理还有个态度问题,即不能太硬。然时下有些文章里这个毛病比较突出:“应该、必须、要”等硬性字眼不时在文章中出现,让人看了不舒服。这些字眼在领导机关的文件中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新闻评论中使用则大可不必,因为新闻评论不是机关文件,没必要硬邦邦地教训人。 也许有些人在机关工作久了,写文章、做报告,习惯用这些硬邦邦的语言文字。但需要明白的是,我们是在写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以讲道理取胜的。道理说得娓娓动人,文章写得循循善诱,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然遗憾的是,我们有些评论尚未做到这一点,时不时露出点“硬邦邦”,结果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毛病二:援引他人话语过多,没有自己的语言。 在稿子中援引一些名人的语录、诗词,是完全可以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引用司马迁的话: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此来说明“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但不能引得过多,有篇六百多字的短稿,竟引名人一大段语录达今二百字之多。这显然是不行的。 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作者似乎很乐道于这样,写文章时动不动就引点语录、诗词等。这是要克服的。 唐代韩愈力倡“古文运动”,他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主张。韩愈的这一主张于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这两者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写文章要做到“辞必己出”,就必须做到“惟陈言之务去”。如果不把“陈言务去”,任其充斥自己的文章之中,那还怎么做到“辞必己出”呢? 写新闻评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来写稿,坚持“辞必己出”。人民日报1980年初创办的《今日谈》专栏文章,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那篇篇短文都是作者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 大家可以翻看一下,在那些短文里,没有大段援引名人语录,没有流行的空话、套话,没有简单的“这是不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的表态话语。而是用作者自己的话,娓娓道来一番道理。 毛病三:文辞过于浮华,丢失评论本义。 新闻评论在行文上的特点是,文字精炼,通俗易懂。 文字精炼,说的是用词拟句讲究准确、鲜明、生动。忌讳言不及义,拖泥带水,啰里啰唆。 通俗易懂,说的是所讲的道理,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大家都能看得懂、看得明白。 怕就怕有些作者在行文、用词上盲目追求浮华。文辞倒是艳丽了,但把观点、要义给淹没了,没有起到评论的应有作用。 上面我们说到,韩愈主张“辞必己出”,同时他还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这一点对我们有警示作用。 “文以载道”,意为文章要有具体内容。就新闻评论来说,也就是要有鲜明的观点、雄辩的例证,这是评论的“魂儿”。写评论最主要之点,就是要把“魂儿”抓住,将其做好。 二、如何改掉这些毛病? 显而易见,以上3个毛病损害了新闻评论的质量,阻碍着评论正能量的传播,务必要尽快予以改变。 如何改掉这些毛病呢?首要一点是正本清源。 新闻评论是就新近发生事实的评论,它的基本手法是就事论理,以理析事。因此,观点明确、说理透彻、态度鲜明,是最大的特征。 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上述3个毛病都是与这基本要求背道而驰的,势必要坚决克服掉。 改掉这些毛病的途径无它,那就是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克服,不断改进。当稿子中出现“硬邦邦”的口气和字词时,当稿子中出现文辞过于浮华时,当稿子中出现引他人话语过多时,就要马上警觉起来,采取措施尽快修改。 当然,习惯有惯性。但为评论质量计,不良的习惯要坚决改,彻底改才行。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