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奖!任仲平主创团队揭秘了这三点2023年09月 作者:桂从路 来源:中国记协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定义奋斗坐标、指引前进方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建党百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主题,如何书写,才能更好呈现百年奋斗取得的非 ...
内容: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定义奋斗坐标、指引前进方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建党百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主题,如何书写,才能更好呈现百年奋斗取得的非凡成就、凝聚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一)构建共识,增强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大型政论,讲好党百年奋斗故事,更好发挥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关键是要以正确党史观筑牢价值坐标、以大历史观拓展认识坐标、大时代观定位前进坐标,提升主流叙述的引领力、说服力、感染力。 以这篇任仲平为例,文章聚焦“初心”“奋斗”“复兴”三个关键词,全面总结百年不凡历程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建立的伟大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积累的宝贵经验,构筑起文章的“骨架”。 同时,注重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百年奋斗放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考量,把百年辉煌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审视,通过拉长历史景深、把握深刻变局,透视百年成就的内在逻辑,揭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活力基因。 主流叙述更好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必须要有问题意识。要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写出时代感、针对性。 这篇文章把昨天、今天和明天贯通起来,在阐释中国道路的历史意义时,落脚在未来“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在论述我们党为什么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后,号召“加油努力再长征”,在展望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同时,以更多的笔墨提醒“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必须永葆革命精神、斗争精神”。 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既写出自信和豪迈,又展现百年大党的清醒和坚定,以此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共识、增添动力。 (二)增进共鸣,提升说服力 评论是用来说服人的。只有说服力上更胜一筹,才能让主旋律奏出激荡人心的交响曲,让好声音在亿万人民心中产生共鸣。 “大格局、大视野”,是说服人的基础。 写作过程中,我们坚持心怀“国之大者”、增强政治站位、吃透中央精神,在谋篇布局时,力求把握理论筋骨、激扬思想之力。 除去开头和结尾,这篇任仲平文章一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征程,展现一路披荆斩棘的不易与艰辛;第二部分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三个层面,系统总结党百年奋斗做出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重点阐释党百年奋斗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部分阐述百年奋斗党的信仰、初心与使命一以贯之;第五部分阐述百年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第六部分着眼当下和未来,阐释如何继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六个方面的整体架构和谋篇布局,让文章逻辑严谨、论述环环相扣、主题主线突出、观点立得住脚,展现出写作团队对百年党史的深入思考。 “摆事实、讲道理”,是说服人的关键。 我们体会,提高说服力,不能在道理层面平铺直叙、在概念里面“打转转”,而是要递进一层、深入一层,坚持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结合,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以生动的故事、可感的事实、有力的论证来彰显道理的深刻与正确。 比如,引用不同历史时期外界的质疑和悲观论调,展现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不易,让党百年奋斗更加立体。在论据选择上,从鲁迅的诗句、《生活周刊》刊登的《十问未来之中国》,展现今昔变化的翻天覆地;以中国大地上道路的变迁引申出道路“既意味方向,也意味方法”…… 通过今昔对比、正反对比、借嘴说话等方式,丰富说理的层次感、饱和度,打开观点共鸣的空间和场域。 (三)把握共情,激扬感染力 文字是有力量的,政论是有温度的。 一篇文章能够直抵人心,既要以雄辩有力的言辞说服人、鼓舞人、警示人,也要以感同身受的温情打动人、感染人、温暖人。这需要我们用有温度的文字贯通大事大理,以细腻的纹理填充“硬核”骨架,以共情打通情感交流的通道,增强主流叙述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篇文章在构筑主流叙事的宏大逻辑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如磐初心,体现着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底色,描绘着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 比如,在叙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等取得的成就后,即以“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凯歌嘹亮的时代!”作评,用感叹号收尾,更显观点明确,信念坚定。 在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时候,用较大篇幅讲述血战湘江英勇牺牲的陈树湘、长津湖战役冻死后仍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用身体护住机密文件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把年轻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等事迹。 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抽象的精神更加具体、集体的形象更加鲜明,读来催人泪下。 激扬主流叙述的感染力,还要在表达上升维。这篇文章延续任仲平的一贯文风,以充分的说理、深入的分析、鲜活的素材、丰富的细节,带给读者审美上的体验。同时,结合建党百年这一主题,更加注重表达的力度、凸显文字的温度、追求共情的广度。 比如,“如同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百年接续奋斗展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年轮”,比喻巧妙而深刻,直观展现百年历史的意义。 再比如,“青山无言,永怀碧血;日月行天,以鉴丹心。百年征途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把自己的精神融进祖国的江河、民族的星空,汇入天地凛然长存的浩气之中,与国家、民族、人民的脉搏一起,生生不息,永恒跳动。” 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的“金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让文章情感更加充沛、更加饱满。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