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优先:地市党报提升“四力”路径探析2023年09月 作者: 来源:中国报业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在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日益复杂的融媒体背景下,如何立足区域,创新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提升新闻“四力”,牢牢掌控舆论主场?这已成为地市党报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和新课题。
本文 ...
内容:
在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日益复杂的融媒体背景下,如何立足区域,创新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提升新闻“四力”,牢牢掌控舆论主场?这已成为地市党报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和新课题。 本文就海口日报、海口网近年来从重大主题宣传、突发社会新闻报道、重大公共危机舆情处置三个维度,以移动优先策略作为发力点,力推融合报道的实践,探析地市党报提升新闻“四力”的路径。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以移动优先 策略创新传播模式,变“被动接受” 为“主动参与”,增强新闻的黏度 重大主题宣传是党报的“重头戏”,但由于定式思维的影响,大家驾轻就熟并满足于大篇幅、大版面、大图片的浓墨重彩。如果说,在单向传播、“人找信息”的以往,其宣传效果卓有成效,那么,随着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步入“信息找人”的时代,其传播力、影响力日渐式微,往往陷入“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甚至自讨没趣”的尴尬境地。 据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较2021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8%。 显然,随身携带的手机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参与互动的首选媒介。“新闻生产的目的是将新闻产品用于广为传播”,传播开了,“方才可能作用于公众舆论, 方才可能影响和引导公众舆论”。如何才能“广为传播”?近年来,海口日报社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力求破解“四力”不力的难题,摒弃传统传播理念,基于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展开融合报道,创新报道手段与方法,力补传播力之短板,使新闻传播不仅传得开、传得广,而且有效抵达受众。 2015年7月,海口市决定开展“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就此传统媒体做了铺天盖地高密度报道,但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一是不看也不听,不知道海口“双创”为何物;二是置之度外,以为“双创”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可见,传播并没有有效覆盖和抵达受众。没有传播力,新闻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无从谈起。海口“双创”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如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校准自己坐标,找准发力点,海口日报社决定以移动优先策略作为发力点,创新报道手段,由报、网组成全媒体采访小组,开展“记者巡街”活动。通过融合报道,让市民在新的话语体系下参与互动,从而让他们先知道、后支持、再参与“双创”。“记者巡街”采访,在内容选择上以曝光为主,直击“双创”中顽疾与痛点,在传播渠道上以移动端即时报道为主。海口网开通移动直播平台,官方微博开设#记者巡街#话题,现场直播每次巡街中发现的脏、乱、差等问题,还邀请5名热心公益市民担任“文明观察员”一起“巡街”,针对不文明乱象以平民口吻一一点评。“记者巡街”一时刷屏,反响强烈,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点赞,在与网友互动中又发现了有价值的线索,成为下一次巡街的点位。 “记者巡街”活动历时一年,一共开展了42期,用文字、图片、视频多元素滚动推出系列移动报道。海口网官方微博共发布微博1400多条。#记者巡街#话题阅读量超2560万,讨论数计6000余条,视频42个、图片近5000幅。坚持移动优先,以手机端为主打,公众可以便捷接受信息与评论,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让新闻有了黏度,传播力明显增强。众所周知,传播力是先决条件,是主流媒体发挥引导力的基础、扩大影响力的手段、彰显公信力的途径。 在突发新闻报道中,以移动优先 激活叙事模式,变刻板传播为 “画像”服务,增强新闻的温度 突发新闻,因突发而为大众关注,最能考量地市党报新闻“四力”。在传统报道方式中,我们忽视了受众,倘若因势而谋,为受众“画像”,基于受众需求,以服务引申,那么在互动服务中,报道有了亲和力,新闻有了温度,从而强化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2018年春节期间,海南岛迎来了自驾游的度假高峰,琼州海峡三个海港是自驾车出岛的通道。2月18日(正月初三)开始,琼州海峡连续出现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 能见度大多低于1000米,三大港口新航港、秀英港和南港全面停航,每天有上万辆车在海口滞留,排队过海的车辆长达几公里,泊在路上游客的吃喝拉撒成了大问题。“何时可以通航?”“哪里可以泊车?”“哪里有吃有喝有玩?”“哪里可以方便?”“哪里有临时的加油点?”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绝于耳,加上回乡心切,数十万游客情绪极不稳定。海口市委、市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动员全城“抗雾保运”,努力打造游客温暖回家路。做好舆论引导,成为地市党报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经过对受众群体“画像”:回乡情切的游客、九成以上工薪阶层,车载广播不可能久用,手机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海口日报创新新闻叙事模式,让服务+新闻时时在手中。旗下的海口网率先开通掌上直播,开设微博话题,全媒体记者24小时驻扎现场,实时发布刚需信息——天气、交通、交警、志愿者、环卫、救援物资发放、爱心行动、流动公厕位置、临时加油点位等,编辑在后台实时发布快讯并与游客互动,24小时回复游客的咨询,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7天168个小时,海口网掌上直播发布稿件约1200条,信息量大但不冗余,点击量高达44万,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100万。海口日报开辟《情暖回家路》专版,一共用了37个版报道海口“抗雾保运”。截至2月25日,13.9万辆车和73.4万名滞留旅客过了琼州海峡,平安回家。一名从事媒体业的游客评价称:海口的这次移动“微”报道,见微知著。 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以移动优先 着力于“快”,变“事后补位” 为“即时到位”,增强了新闻的信度 毋庸讳言,面对重大公共危机舆情,尚有不少地市党报不敢担当,不敢作为,致使谣言四起,网络舆情发酵,甚至上了热搜,才事后补位。由于事前缺位而错失舆情处置良机,丧失了党媒的权威性,影响了新闻的公信力,甚至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公信力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保障,媒体没有了公信力,就遑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在舆情应对实践中,业界有“黄金时间”的概念,并已经证明,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必须以快取胜,发出权威声音,先声夺人,引导舆论,影响公众,变以往闪烁其词的“事后补位”为坦诚相待的“即时到位”。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 2016年4月30日,一段关于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拆除违建现场中,疑似执法人员殴打妇女、儿童的视频流入网络,立即引起众多网友转发、评论,且有“一边倒”的态势。海口网舆情编辑发现后及时上报,并做出研判,可能引发更大的舆情。海口日报社即时到位做好舆论引导,决定以移动端的海口网、海口发布为主阵地,发挥移动端“快”的作用。海口网派出一组记者24小时在秀英区采访,在舆情演变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及时发出权威准确的声音,始终掌控舆论阵地主导权,一一回复网友关切的问题。第一,视频是不是真的?当天晚上即4月30日21时41分,海口网发出《海口秀英区7名联防队员粗暴执法被治安拘留》。5月1日凌晨3时53分,海口网发出《决不允许执法过程中以暴制暴拆违殴打群众的7名联防队员被拘留》。第二,政府的表态。5月1日19时47分,海口网发出《海口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严厉查处严肃问责殴打群众事件》。5月2日3时20分,海口网发出消息《海口市区领导登门向被殴打群众道歉 公安机关正对案件进一步调查处理》。5月2日3时23分,海口网发出消息《孙新阳主持召开专门会议 部署殴打群众事件处置工作》。第三,事件如何处理?5月2日5时9分,海口网发出消息《海口市委常委会同意黄鸿儒引咎辞去秀英区区长职务》,长流镇镇长等有关责任人也被免职。5月2日20时14分,海口网发出新闻《海口秀英区针对联防队员粗暴执法开展整顿 为期一个月》。5月2日23时34分,海口网报道《海口5名联防队员涉嫌寻衅滋事 被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查明已治安拘留的7人中,有5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变更为刑事拘留。 应该指出的是,舆情的引爆往往伴随着谣言乱飞,从5月1日起,网络上陆续出现多个版本的谣言:“被打小孩已死亡”“老人及婴儿被电棒打击死亡”等,海口网立即求证,并通过政务微博@海口发布及时辟谣,公布真相。在短短52小时内,海口网及两微共推送稿件68篇,微博阅读数300多万,转发1万多条。舆情很快平息。 坚持移动优先策略,以网言网语创新话语方式,实现了三大传播效能:一是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时纠正偏差,强化议程设置,掌控舆论导向;二是抓住了时效,以“快”取胜,发出权威声音,先声夺人,不论是对网上谣言进行辟谣还是职能部门应对举措,都即时发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获得了网友支持,扭转了“一边倒”的舆论态势,正能量充沛;三是彰显权威性,践行了群众路线,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宣传工作就到哪里。群众关注的问题都有了权威答案,以公信力作为根本保障,全面提升了新闻“四力”。 结语 作为新闻生产四大要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者互为依托,互为借力,互为作用。其中,传播力是前提,是先决条件,如果没有传播力,就遑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而公信力是保障,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媒体失去公众信任,宣传群众、动员社会、影响公众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地市党报而言,因传播力式微,当务之急要补传播力之短,因拥有政治资源基因,要善于扬公信力之长,彼此互为作用,引导力、影响力也就水到渠成。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