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怎么写?2023年11月 作者:吴兆喆 来源:吴聊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许多通讯员投稿的时候,都刻意提醒我:“吴老师,这是重大主题报道。”恨不得告诉我,甚至要求我,一定要沐浴焚香后才能拜读,然后尽快刊发在重要版面的重要位置。
对方这么一说,我当然重视。对于 ...
内容:
许多通讯员投稿的时候,都刻意提醒我:“吴老师,这是重大主题报道。”恨不得告诉我,甚至要求我,一定要沐浴焚香后才能拜读,然后尽快刊发在重要版面的重要位置。 对方这么一说,我当然重视。对于一个编辑而言,遇到重大主题报道,尤其是写的像《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精彩的报道,高兴还来不及呢。 可是,每每当我屏气凝神打开文档,阅读两行之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了。这是重大主题报道吗?乡长去菜市场亲自采购了,县长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了,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招商工作了……对于中央媒体而言,或者干脆就对于省报而言吧,都未必能算上“大事”,“重大”从何而来? 要是再往下读两行,那就更憋屈的难受了,我都不忍心用“惨不忍睹”这个成语来描述这些报道。 大家一定要注意,此“重大”,非你想象中的“重大”,你们村里的“重大”,你们单位的“重大”,在全国的“重大”中也许只是一粒尘埃,不要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是否“重大”。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报道才是重大主题报道呢? 我们看看中国新闻奖对2022年重大主题报道是怎么归类的: 根据新闻舆论工作实际,2022年重大主题报道主要有6项: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会议活动、重要讲话精神等宣传报道; 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 3.党的二十大报道; 4.“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 5.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宣传报道; 6.沉痛悼念江泽民同志报道。 如何写好这些重大主题报道呢? 我分享3点认识: 一是深挖事件内涵,多角度叙事。 例如,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中共二十大将如何标注历史新坐标?》。作品着重阐释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世界意义,文章立意、文气、表达都高度契合党召开二十大所蕴含的世界感、历史感和成熟心态。 文章初评评语称: 党的二十大在全球疫情叠加国际局势高度复杂的背景下召开,对外讲清二十大将如何作用于中国发展方向,备受外界关注。 这篇作品刊发在二十大召开之际,一是先声夺人,第一时间占据海内外舆论场,为外界理解二十大这一重大政治议程提供了准确、清晰的导引;二是作品视野宏阔而言之有物,立意高而落地实,用节制精练的篇幅驾驭宏大政治主题,是重大主题报道中内外传播效果兼备的佳作;三是作品文字精准到位,话语表达有创新,叙述语言贴近海内外读者,令人信服。 二是要有深度、力度、高度。 例如,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先进制造业企业究竟先进在哪里》。报道涵盖了安徽、北京、辽宁等地先进制造业企业,发掘出一批做法优、有成效、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一个个翔实的案例,分享了之所以“先进”的特质。 文章初评评语称: 这组报道的优点在于,一是紧扣时代脉搏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主线尤其是制造业的前沿动向;二是打破了以往工业制造业领域生硬化报道模式,将故事化写作手法贯穿始终,尤其注重将抽象性、模式化的概念和专业技术语言进行通俗性表达;三是从企业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等新闻现场攫取了大量鲜活的新闻细节,揭示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让报道更通俗也更具可读性。 三要有人情味,有可读性,有感染力。 例如,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神山村三日》。这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文字写活了乡村日常,以深邃隽永的笔法提升了思想境界,报道既是“雄文”,更是“美文”。 文章初评评语称: 井冈山神山村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鲜明时代印记的村子,是体现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标志性地方。这组报道,一是通过讲述神山村的发展变迁,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关心关爱、“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喜人嬗变,以及党和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深挚情感;二是调研组深入践行“四力”开展调查研究,记者的笔端饱蘸感情,文字充满张力,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战斗力;三是引发了赓续红色血脉的“为神山村烈士寻亲”活动,社会反响强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与引导效果。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