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新闻写作时的常见误区有哪些?2024年03月 作者:王默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通讯员,就像是新闻的第一线战士,负责收集和传播新闻信息。不过,因为每个人的文化水平不一样,加上他们大多数人没接受过专门的新闻写作培训,所以在写新闻的时候,容易犯一些错误。如何厘清企业通讯员 ... 内容:
通讯员,就像是新闻的第一线战士,负责收集和传播新闻信息。不过,因为每个人的文化水平不一样,加上他们大多数人没接受过专门的新闻写作培训,所以在写新闻的时候,容易犯一些错误。如何厘清企业通讯员写作中的误区和问题,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和从事新闻写作,是企业宣传部门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很多有规模的企业,都在定期编发企业报、内刊或者创办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而为这些媒体提供稿件的通讯员大多数是企业普通员工。由于这些员工个人文化素质的差异且新闻写作理论专业培训的缺失,他们在对新闻写作的认识和实践上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何厘清企业通讯员写作中的误区和问题,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和从事新闻写作,是企业宣传部门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新闻?简单讲就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都要包含新闻6要素(即5w+1h)。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8个字:真、新、深、导、短、实、活、近,也就是新闻要真实、新鲜、深度、导向、短小精悍、事实说话、生动活泼、贴近受众。新闻写作看起来并不复杂,想写好却不容易,我们的通讯员在写稿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的一些问题: 误区一:领导导向 比如举行一次创新产品发布会,企业通讯员在确定新闻价值时很容易受到组织层级的影响,认为只要上级领导出席的活动就具有新闻价值。这时,通讯员可能过于强调领导层的重视程度,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特点及其对行业和社会的实际影响,通常情况下,真正的新闻点应当聚焦于产品创新、市场前景等实质性内容。 再有,通讯员在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时要注意消息的选取角度,善于从小的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 误区二:情感掺杂 新闻报道要求客观公正,但通讯员在撰写稿件时,有时会因为个人情感或部门立场,对事件进行主观评价或渲染。客观性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作为媒体从业者,应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报道,不夸大、不缩小事实,一定要避免个人情感对报道产生影响。比如在报道一项政策实施效果时,若过分强调正面反馈,而忽略潜在问题或不同声音,则可能导致新闻失衡。 误区三:结构冗余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刘国昌老师在一篇题为《据实而写,杜绝“穿靴戴帽”》一文中提到新闻写作中所谓的“穿靴戴帽”, 就是从报刊文章、文件中摘录一些文词套用在新闻稿上。 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是一篇描绘某县辣椒产业蓬勃发展的报道,原本应该写得富有活力、引人入胜。然而,文中一些过于刻板、公式化的表述,却使得整篇稿子显得有些沉闷。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XX县以辣椒产业链为切入点,培育打造辣椒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鲜辣椒就地加工增值,让辣椒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XX县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按照“强龙头、建基地、聚集群、育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写好辣文章,做强辣产业,坚持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方位精准推进、全要素强化保障,努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为一体的辣椒发展格局,精心打造万亩辣椒农业标准化基地。 那么,这些“刻板表述”具体是指什么呢?它们就像是为文章“穿上了靴子,戴上了帽子”,看似整齐划一,却掩盖了文章原本应有的风采。这些文字,不仅让人读来觉得冗长乏味,更重要的是,它们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力求真实、客观、生动,而这些“刻板表述”却像是给文章套上了一层束缚,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灵动和活力。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种“穿靴戴帽”的表达方式,让文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读者。 再举个例子: 某地一高考生曾以《绿色生活》为题创作了一篇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绿色”现在早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词了,什么绿色校园、绿色工程。那么什么是绿色生活呢?我想大概就是宽恕、和谐的生活吧! 然而,真正的绿色生活究竟是什么呢?该考生给出的答案是宽恕与和谐。随后,他便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详细探讨了什么是宽恕,为什么要宽恕别人,怎样才能学会宽恕。这样的论述与“绿色生活”这一主题似乎相去甚远,令人感到有些牵强。文章结尾写到:与人和谐,过绿色生活,建立绿色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这就是典型的“穿靴戴帽”、偷梁换柱的跑题作文。 这篇作文典型的“穿靴戴帽”式写法,即开头和结尾强行加入与主题相关的空话套话,而核心内容却与主题相去甚远。这种写法不仅无法准确传达文章的主旨,还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和失望。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该紧扣主题,确保论述内容与题目紧密相连,避免出现跑题的情况。 误区四:贪大求全 一些通讯员在撰写报道时,往往将多个事件或主题混合在一起,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的反映出来。他们希望将尽可能多的内容包含在一篇稿件中,导致写作过程中过分关注各个细节,这是文章冗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手头的丰富素材,这些通讯员在创作时缺乏筛选与重点突出的能力,结果便是文章中杂乱无章地堆砌了各种业绩和故事。然而,在新闻写作中,通常倡导的是“一事一议”的原则,即一篇新闻报道应该只聚焦于阐述一个中心事件。若文章同时涉及两个或以上主题,则很难确保其质量。 所以,想让新闻写作摆脱误区,走向正确的轨道,各位通讯员可得好好加油了!首先,得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脉搏。其次,咱们得敢于改革创新,不能老守着老一套不放。再者,写新闻得遵循它的规律,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当然啦,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一颗正直的心,抵挡住各种诱惑,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只要咱们努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写作水平,就能写出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充满时代精神的优秀新闻作品了!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