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的“摄影+”转型2024年05月 作者:刘鹏 来源:《全媒体探索》2024年4月号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近年来,媒体融合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迈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新闻摄影作为平面媒体的主要报道形式,正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和蝶变的机遇。
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原始意义的“照片” ... 内容:
近年来,媒体融合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迈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新闻摄影作为平面媒体的主要报道形式,正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和蝶变的机遇。 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原始意义的“照片”概念正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从创作方式、生成形式到运用场景不断创新。 特别是伴随着全媒体的飞速演进,摄影记者如何适应全媒体、矩阵式传播,加快形成传媒新质生产力,完成从平面新闻摄影到新闻“摄影+”的全媒体记者蜕变,是各媒体亟待解决的课题。 传统纸媒采编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在传统纸媒向全媒体的转型过程中,需要在管理机制、运营方式、传播理念、技能结构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全体采编人员要在新技术、新技能、新流程等诸多基础环节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实战技术,以尽快适应媒体转型发展的需要。 (一)数字化技能没有全面普及 全体采编人员要学会使用数字编辑工具,在原来的报版、书版数字化排版和审校流程基础上,不断学习和适应多媒体线上平台的编发要求,包括文字编排、图像处理、海报设计、H5制作、视频采集制作等,一次采集多元发布,不断丰富新的内容形式,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摄影记者只有在熟悉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与其他新闻生产环节的有效对接,突出现场感、画面感强的传统优势,高质量策划、制作全媒体“摄影+”作品。 (二)传播矩阵作用仍待挖掘 目前,部分摄影记者还存在只需完成纸媒、网站等传统摄影内容生产的误区。事实上,新闻摄影记者要一专多能,学会利用搭建的新媒体矩阵提高“摄影+”作品的传播效率。还要积极适应甚至有效组织新的采、编、发策略,以确保新闻的视觉化实践效率最大化。 (三)数据新闻和可视化能力亟须提高 在传统纸媒时期,摄影记者更注重新闻照片与说明的图文处理能力。全媒体时代,新闻融合了文字、图表、地图、绘画、MG动画等更多直观的呈现形式,作为视觉中心的重要力量,摄影记者不能怠于学习,也需要了解数据分析工具,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新闻的内涵,和其他采编人员共同丰富新闻的呈现方式,让新闻报道更加灵活、更具可视性。 (四)内容生产流程仍需优化 摄影记者往往是第一现场的新闻生产者,要让“摄影+”新闻产品第一时间推至各个平台并迅速形成热点,就需要配合采编部门通过“中央厨房”“大数据库”等形式打通纸媒内容到移动端的渠道,建立更迅速的信息发布流程,避免层级过多、过度审批,更快地响应新闻动态。要研究受众浏览习惯,从作品源头上加强交互沟通,以增强用户黏性。 (五)运营模式仍待升级 要打破原有的编采、广告、技术等部门之间的壁垒,促使不同部门之间更紧密的合作,不断尝试付费新闻、会员制、电商带货、线下服务等新的商业模式。 摄影记者在全媒体转型中的能力建设 全媒体时代,视频是新媒体内容的主要形式,摄影记者具备视觉产品创作的先天敏感度和技能优势,已成为传统纸媒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排头兵。 在具体实践中,报社的摄影记者从多个维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完成读图时代到视频时代全媒体记者的转型。 (一)拓展拍摄功能,完成“从静到动”的转化 近年来,摄影器材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隐藏”在相机里的摄像功能被逐渐重视起来,其高质量的画质、轻便的体型和型号多样的镜头使相机在视频拍摄中成为宠儿,不少耳熟能详的影视“大片”都有相机拍摄的身影。 摄影记者要在传统摄影器材的拍照基础上,迅速开发掌握这些隐藏功能,同时结合手机、航拍器、微单等拍摄工具,完成向摄像记者的转型。 另外,在拍摄视频相关的灯光、录音、稳定器等辅助器材以及存储、输出等技术的应用方面,摄影记者也要跟进补课,完成“从静到动”的技能转化。 (二)补齐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短板,完成向“第一时间发布者”的转换 摄影记者要充分利用在构图、光影、色彩等方面的摄影优势,虚心向专业人员学习,补齐视频拍摄技术短板,熟练运用视频语言进行新闻报道。包括剪辑、配乐、后期制作等环节的实践能力也需要不断摸索提高。 除熟练掌握Photoshop等图片加工工具外,还要能结合剪映、快剪等快捷工具迅速形成从拍摄、剪辑到回传、发布的通道,达到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的要求,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同时,要善于使用航拍器、360°全景相机等专业器材以及Tableau、Adobe Premiere等专业剪辑工具,丰富创作题材和形式,力求在一些专题类视频制作中做出一些有震撼力的“大片”。 (三)熟悉各平台特点,实现量身裁衣、“一鱼多吃” 新媒体平台各有自己的特点。一个短视频新闻作品要想在包括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平台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要从采访阶段构思好发布形式,结合不同的主题和素材量身制作有差异化的文图或视频产品,满足不同平台的发布需求,做到“一鱼多吃”。 媒体应鼓励摄影记者创建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形成自己的朋友圈、粉丝群,拓展信息渠道,实时掌握新闻动态,形成良性的传播互动。 (四)进一步夯实新闻基本功,带好视觉团队 新闻的核心在于传递客观、真实、公正的事实报道,技术和平台是为内容服务的工具。所以,摄影记者的基本功仍是掌握新闻规律,增强职业敏感度,提高策划水平,传播好的新闻故事。 同时,还要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合理运用文、图、视频工具,形成有深度、有温度、有看点的新闻作品。 摄影记者要做好“摄影+”技能储备 5G、云计算、元宇宙、AI等技术应用推动着媒体传播不断迭代更新。在此大背景下,摄影记者要善于将平面摄影技术不断与新兴数字化技术嫁接,发挥自身优势,为全媒体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一)摄影+短视频 在新媒体运营中,短视频不仅有着及时直观的特点,而且制作成本低、传播效率高。短视频的素材广泛,可以是简单的视频素材整合,也可以是普通照片通过Kapwing、VUE等软件制作成小视频。 比如延时摄影作品,就是用Lightroom或Photoshop等工具对摄影图片的视频再生成,既具备摄影作品精致的光影效果,又形成动态的美感,体现了摄影记者的先天优势。 (二)摄影+现场直播 摄影记者要积极参与现场直播活动。 除了一些大型直播现场需要复杂的录制、导播、传输等专业人员、设备外,摄影记者可以通过一台相机(配备采集卡等器材)或一部手机独立完成一次新闻直播活动。这在一些突发新闻或者是跟踪报道等采访场景中很考验一名全媒体记者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数据传输技术、现场拍摄运镜、即兴主持文稿等。 摄影记者要在转型过程中积极尝试、主动学习,迅速补齐这方面的技能短板,积极适应新媒体工作的强度和节奏。 (三)摄影+AI 现代意义上的媒体数字化,已经不仅限于信息采集、储存、传输等数字化概念,其延伸的技术能力不断开辟新的运用场景。如绿幕演播室,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虚拟平台,提供各种创意空间,营造丰富的演播背景,让人身临其境。 再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转播中,央视成功运用了数字人、多角度实时回放、虚拟场景等AI技术,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这些基于传统影像生成基础的数字化技能和新兴AI视频生成工具,都需要我们在转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结 语 在传统纸媒向新媒体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摄影记者是数字化浪潮的弄潮儿。视频3D、网络动漫、矩阵传播等课题潮头未落,各种AI写作工具、虚拟主播、视频生成工具又汹涌而来。 面对机遇和挑战,摄影记者要具备创新精神,具有尝试新形式、新工具的勇气,与时俱进,灵活应对,不断向更高层面发展,让自己在媒体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