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讲坛 >> 让新闻特写出彩的三个方法

让新闻特写出彩的三个方法

2024年06月  作者:薛然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新闻特写以其视域宽广的取材、灵活精练的写作手法和充沛丰盈的情感运用在新闻报道体裁中占有重要一席。其篇幅简短,聚焦细微之处,却能以小见大,通过局部窥见全貌,从一时一地的时空中对历史和现实进行 ...
内容:

 

  新闻特写以其视域宽广的取材、灵活精练的写作手法和充沛丰盈的情感运用在新闻报道体裁中占有重要一席。其篇幅简短,聚焦细微之处,却能以小见大,通过局部窥见全貌,从一时一地的时空中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宏观的审视,从一人一物的长短间挖掘事物丰富的内涵,为受众提炼出撞击现实的强大主题。本文从如何做好横切面的截取、场面感的打造、新闻特写的立意三方面内容展开,对新闻特写的采访和写作思路进行了梳理,为提升大家对新闻特写的认识发挥一些帮助和促进作用。

  新闻特写最早出现在以报纸为主的纸媒上,而报纸新闻特写的灵感最初则发源于电影艺术领域中的特写镜头,即通过细部镜头把拍摄对象的局部放大,以造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冲击,获得突出和强烈的表现效果。通过借鉴电影特写镜头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为新闻特写做如下界定:新闻特写即截取新闻事件中的关键性场面、典型情节、富有特点的片段或者人物的典型特征,以形象化的报道手法将其集中放大和视觉化再现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如今,新闻特写同时被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所广泛采用,成为一种使用频率极高的新闻报道体裁。

  一篇好的新闻特写强调的是“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要对新闻事件的横切面用具有文采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意境进行文学性的描绘,使受众通过新闻作品产生现场感、镜头感和透视感,从而深刻体味新闻事实的神韵与精髓,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与纯新闻报道的消息相比,消息注重报道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程,而特写则是聚焦新闻事件中人和事的典型片断和高潮瞬间;消息以说明新闻事实的客观情况为目的,特写则以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讲故事方式介绍新闻事实而取胜。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通讯相比,通讯是用各种表现手法向受众展现新闻事实的纵向面,特写则展示新闻事实的横切面,无论事情多么复杂,经过多么曲折漫长,特写总是聚焦关键、细察局部,整体表现更为凝练、精悍。同时,特写的写作手法较通讯更加细腻生动,文学性更强。

  但是想写成一篇出色的特写作品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对于新闻工作者说,除了多多实践之外,掌握新闻特写写作的核心要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横切面的截取

  新闻特写不需要对所报道的客观事物做面面俱到的描述,而在于选取典型,以点及面,以局部反映事物全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衡量一篇新闻特写是否成功,首先一点要看其是否截取了最佳片段并将其放大,是不是将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发展的高潮进行充分的展示和描绘,给受众留下难忘的印象。这里的“以小见大”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事件的瞬间画面和人物特征侧面反映事件和人物的全貌;二是通过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行为的描述反映一个宏大的主题思想。

  横切面的截取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新闻事件的关键面和高潮新闻事件的关键面和高潮往往最能反映事件本质,也最具备看点和新闻价值。

  二是事件发展中独特和有代表性的一面。

  三是反映新闻人物典型特征的场景片段、轶事或趣闻。人物活动的经典片段可以从一个侧面来为人物剪影树立人物形象,对趣闻、轶事和花絮的形象细致描绘可以增强新闻稿的可读性。

  二、场面感的打造

  作为“视觉新闻”(视觉化效果)的新闻特写,除了典型环境的静态描写之外,主要通过捕捉现场动态,抓取现场细节,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换句话说,新闻特写要体现“以动为主、动静结合”的现场感。

  陈述和展示这两种手段,新闻记者应兼而备之。新闻特写“场面感”的打造更多地需要形象化的展示,也就是用记者的眼睛作“镜头”再现新闻事件的精彩瞬间,辅之以抽象的概括和陈述使主题思想更为完整。下面列举几个打造新闻特写“场面感”的方法:

  1. 多用细节描写

  注重对事物、人物或环境的细节描写,使所截取的典型“立起来”,对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有很大作用。精彩的细节描写能把受众带进现场,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使受众如临其境。

  2. 多用人物对话

  再生动的描述也无法再现现场的语言情景,还原人物对话是体现新闻特写现场感的最好方式。当然,对话要挑选那些能反映事件本质、人物特征和作品主题的代表性的语言,让受众身临其境的同时对作品主题有最准确地把握。

  3. 多用动词

  在现代汉语词汇里,动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为了使新闻特写引人入胜,与其绞尽脑汁去搜寻华丽的辞藻,不如在动词上多下功夫,多用动词,多写动作。《震撼历史的瞬间》中令人振奋的现场气氛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动词的运用。比如在描写青工们、老工人和姑娘们尽情抒发内心的喜悦时,没有用“激动万分”、“令人振奋”之类的形容词涵而盖之,而是用大量动感十足的动词来表现不同人物此时此刻的言行,如“一处工会主席姬光辉张开有力的双臂……第一个冲向掌子面”、“双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颗颗赤诚的心跳动在一起”、……”这一系列带有动感和力度的动态描写,使整个画面在读者的眼前立起来,引发读者美好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新闻特写的立意

  新闻特写要通过对横切面的细致描绘产生以小见大的效果,这个“大”也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即所报道的事物或人物的意见感情和思想观点,而“立意”就是确立和提炼一篇新闻特写的主题。如果说截取横切面是骨骼,打造现场感是血肉的话,那么对特写主题的确立和提炼则是产生一篇成功的、有影响的新闻特写的灵魂。

  新闻特写的立意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着眼于整个新闻事件的大背景和新闻人物的整体形象,选择事件或人物活动中有针对性的事实和情节来展现,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见一叶而知秋之效。《震撼历史的瞬间》通过对“隧道开通”这一高潮瞬间的描写,使读者了解到大瑶山隧道从设计到开通这6年间的艰辛,进而确立其在中国隧道建设史上的伟大意义。

  另一类是及时抓住事物的某一触发点,开掘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同时催动感情的升华。《104岁老人游台湾》以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中出现一位百岁老人这一新闻点为触发,进而开掘出两岸一家亲,尊敬老人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优良传统的深刻主题。

  新闻特写的主题提炼离不开“现场”,立意的前提是敏锐的观察与细致的感受。

  一篇特写的主题通常不是事先确定,再到现场去寻找说明主题的材料,而是身在现场的记者及时抓住典型材料,引起纵横联想和情感激荡,反复思考,把特写的主题提炼出来。同时,“立意”是记者的主观能动行为,其体现在特写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从横切面的巧妙截取中可以发现,从记者对现场细节的提炼和描述中可以窥见。记者甚至可以大胆地通过直接抒情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来集中体现作品的中心思想,这也是新闻特写这种灵活而轻束缚的新闻体裁日益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在编采实践中,如何体现迭代思维?
· 写好事件通讯的六个建议
· 改文风需要克服的3个毛病
· 广电新闻采编如何防范差错?
· 新闻标题巧设悬念,才能引人入胜
· 如何写出有灵魂、有滋味的新闻作品?
· 关注“冰点”人物的报道
· 长期积累对提升新闻写作至关重要
· 别再错用“感谢聆听”了!
· 一挖到底,挖出好稿!
· 关于新闻采访的18条提醒
· 媒体人要注意新闻采编中的这些“坑”,

推荐 . . .

好消息!《跟新闻名家学新闻》系列视频课促销活动开始啦
好消息!《跟新闻名家学新闻》系列视频课促销活动开始啦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焦点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相关 . . .

· 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写作六要素---5W1H原则
· 新闻写作基础:新闻的结构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 网评文章怎么写的范文
· 如何写好“记者手记”?
· 如何写好侧记?
· 记者采访技巧:七分采三分写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