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到底,挖出好稿!2024年06月 作者:董振霞 来源:采访编辑圈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科技副县长求解“无味牛舍”》这篇新闻发表在2024年3月16日《淄博日报》第三版“深读淄博”。从发现新闻事件到作品发表,历时一年,4个乡镇、5家企业、进行了9次现场采访、10多次电话采访、涉及30多人 ... 内容:
《科技副县长求解“无味牛舍”》这篇新闻发表在2024年3月16日《淄博日报》第三版“深读淄博”。从发现新闻事件到作品发表,历时一年,4个乡镇、5家企业、进行了9次现场采访、10多次电话采访、涉及30多人,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准备和采访时间较长的一篇新闻作品。 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故事 新闻线索来自一次偶然。在2023年报社组织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跟随社领导到高青县黑里寨镇采访,当走进山东澳航和牛牧业有限公司的黑牛养殖场时,扑面而来的竟是一股牧草香。我感到特别奇怪,就多问了一句:“你们这里牛粪为什么没有臭味?”对方回答说:“这多亏了王县长,他用新技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新技术让牛舍无味,困扰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牛产业多年的“环保”难题得到解决,我觉得这是一条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大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青频频打出黑牛牌,高青黑牛更是成了高青的宣传大使。但2021年,高青黑牛遇到了发展中最大的难题:环保问题突出,让高青黑牛走到了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 发现有新闻价值、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故事素材,是讲好淄博故事的前提。“无味牛舍”是高青黑牛产业重新走上振兴之路的重要举措。如何让牛舍真正无味?让我有了一挖到底的想法。于是,我把帮助高青畜禽养殖业顺利过坎的科技副县长——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王腾飞的名字记在心中,准备深入采访。 先后9次到现场采访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的淄博禾富农业有限公司,是高青县一家知名高科技农业发展公司,农业种植、生物有机肥料研发、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产业项目颇受业界瞩目。巧合的是,这家公司也遇到了环保不达标的难题,找到王腾飞求助。 2023年5月份,第一次去采访时,企业负责人带我深入了解了王腾飞帮助他们克服环保难题上的新项目。在这里,我第一次将高大上的科技攻关和牛粪联系在了一起。别看牛粪事小,但关系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问题,也对当地牛产业和农业产业有着较大影响。这次采访让我积累了一些资料。我用一天时间,又对附近几个村庄进行了采访,在农田里,我跟农民聊天,在大棚里,我听果农讲故事。 淄博禾富农业有限公司产品应用链上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这些看似跟“无味牛舍”关联不大的采访,让我对王腾飞的技术攻关有了更深的理解。 农民用了禾富农业的产品都说好,改良土地、产品质量好、价格也高,这些都跟牛粪有关。更重要的是,在这里采访时,我听说,这家企业正在上一个新项目,王腾飞每隔几天,就会到公司跑一趟。 王教授工作很忙,全国各地到处跑。我和王教授几次相约,都没有找到采访的机会。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我又几次到高青采访,除了完成既定的采访任务外,还有意识地为采访王教授作资料上的准备。每次在农田里、在牛舍里、在养殖企业,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对方谈谈“牛舍无味改造”的话题。数次采访后,积累的材料满满的一大本。 2024年2月底,我第二次到淄博禾富农业有限公司采访,没想到,在这里偶然遇到了王教授。在田间,我跟王教授进行了首次交流,采访的时间不长,但聊的问题很广。这次短时间的采访,让我对王教授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我重新调整了采访提纲和采访思路。我跟王教授相约,找一天时间,跟他到他指导的几个项目去走一走,实地调查采访一下,以确保得到第一手采访资料。 一周后,按照约定时间,我早上8:30就赶到了高青县人民政府王教授的办公室。教授有些紧张,我对他说,“您就当我不存在吧!该忙什么就忙什么,我就当作您的学生和助手,跟您工作一天。” 这天,从8:30到下午三四点,我跟王教授先后走访了三家养殖场、两个实验室和一家企业研发中心。 教授的电话不断,有的求助视频甚至跨越山海,从黑龙江和新疆打来。养殖户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大问题小毛病不断。一天内,向王教授请教的电话也不断,“发酵床太热了,牛蹄子烧伤了”“兔子老掉毛,肉色也不好”等等,王教授总是热心解答,给出解决方案。我的采访本和手机上也增添了更多鲜活生动的素材。 在走访过程中,我采访到了焦急的农民、开心的企业家、细心求教的研发技术人员,走过田埂、大棚泥地,当然也有“无味牛舍”。一天下来,鞋子上沾满了泥土,但我认真记录,采访内容很充实。回来后,我经过整理,写成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初稿。那天下午,我读了几遍,总感觉稿子还有部分欠缺。于是,放下手头工作,我决定不跟县里打招呼,不找宣传部陪同,自己再找几个养殖场实地看看,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充实采访内容,二是看看难题是不是真的解决了。 那个周末,我第9次自己开车赶赴高青县,又一次走进了黑里寨镇一个养殖户家里。在这里,我再次采访到了两个王教授为农户解决问题的小故事。更让我激动的是,距我第一次走进牛舍一年后的那天上午,我走进牛舍,打开门,扑面而来的仍然是一片牧草香。那一刻,我心里喜悦无比,这次历时一年的采访,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历时一年的采访,让我第一次以多次现场采访和电话采访,交互进行的形式,对这次百姓们交口称赞的科技副县长王腾飞教授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立体采访。有面对面、有电话交流,也有隔空互见,仅如何帮助养殖户解决环保难题这一个问题,我就一趟又一趟,连续去了9次高青。每一次采访都有收获,而我也被这次采访深深地感动,手头的资料积累了一大堆,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 集思广益成就精品 细致的采访、充分的准备,让《科技副县长求解“无味牛舍”》一气呵成。 每一篇精品都是集思广义的结果。在采写的过程中,这篇稿件成稿后社领导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第一次阅评这篇稿件后,社长李慧发微信一连提出了“养牛的成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等6个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按照社长的建议,又一次电话补充采访了高青县农业发展中心、高青县农业农村局等多个部门,使得稿件内容更全、高度更高。 在采写的过程中,仅标题我就用了3天时间修改了4次。第一次,我在牛舍和牧草香上做文章,稿件出来,有同事说标题有点平,没有体现出故事性,我又进行了3次修改。一遍遍重读稿件,十余次翻阅采访本。最终,拟定了《科技副县长求解“无味牛舍”》这个标题。 好新闻是细细打磨出来的。在写作过程中,我舍弃了很多内容,将近十万字的采访笔记,我仅采用了不到三分之一,大量素材为这篇好新闻作了铺垫却没有写到稿子里。在稿件修改过程中,我逐字逐句打磨文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我都进行了细细推敲,而社领导也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也让这篇稿件的文字更加精炼、可读性更强。 稿件写完定稿后,我又数次与王腾飞交流沟通,对稿件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进行核实,我还请我采访过的养殖户提意见建议,重新找到黑里寨镇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核实了一些事件的数字和时间,力图让这篇新闻稿件真实、生动,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检验。因为农民一句话,我删了一个小故事,因为两个部门提供的数字不一致,我放弃了一段文字,这篇新闻稿件刊发后,引发了广泛关注。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