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讲坛 >> 广电新闻采编如何防范差错?

广电新闻采编如何防范差错?

2024年06月  作者:卓越  来源:新闻世界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如何在高强度的新闻采编流程中快速反应、查漏补缺,不能仅依靠编辑的经验积累,更要摸索出一套防范差错的思路和方法,久久为功。笔者结合近期遇到的案例,以及长期从事采编工作的思考和经验摸索,探讨防 ...
内容:

 

  如何在高强度的新闻采编流程中快速反应、查漏补缺,不能仅依靠编辑的经验积累,更要摸索出一套防范差错的思路和方法,久久为功。笔者结合近期遇到的案例,以及长期从事采编工作的思考和经验摸索,探讨防范差错的方法。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瞭望者,他们负责将最新的信息和事件传播给大众。然而,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一些疏漏和错误,会将一些虚假、有误的信息传播出去。在当今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部分自媒体号为了获得流量发布大量信源不明、虚假不实的消息,如果广电媒体也出现类似谬误,就会极大影响自身形象。在快节奏的采编过程中,如何厘清脉络、去芜存菁,坚决绷紧内容审核把关这根弦,是采编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者结合近期遇到的案例,以及长期从事采编工作的思考和经验摸索,探讨防范差错的方法。

  一

  报道“最新消息”出现差错的原因及把关方法

  每当有大事件发生,人们会第一时间寻求官方媒体的报道,及时关注事件的情况和最新进展,这是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也是传统媒体积累几十年的权威性的体现。因此,一旦最新消息出现错误,引发不实消息和不实数据的传播,对新闻编辑来说属于严重的工作失职。

  (一)数据相差悬殊导致错误

  2023年2月6日发生在土耳其、叙利亚边境的强烈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万,损失超1000亿美元,影响深远。央视视频通讯社(原国际广播电台)2023年2月24日发稿显示:“土耳其:已拘捕171名劣质建筑嫌疑人 震后余震近8万次”,而文稿中相关内容仅提到“2月6号强震发生以来,土耳其共发生约7930次余震,超过16万栋建筑受损。”笔者在编稿时注意到,文稿中的余震数据近8000次,与标题的近8万次,相差悬殊,一定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面对这一存疑的数字,笔者及时多方核对,并对标题进行修改,随后,“国广”官方也发出改稿通知,这应该是发稿方弄错了数位。事实证明,面对不合理的数据悬殊,一定要多加留意,加强审核。

  (二)信息源不确定导致错误

  土叙边境强震发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救援队伍赶赴地震灾区。徐州台传片显示,有《徐州籍女子一家三口受困25小时后,被中国救援队救出》。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多方随即选用。而笔者在与跟进中国救援队报道的同事的沟通中却一致认为,这个新闻事实不清楚,从常识上判断,肯定是不对的,至少是有问题的——因为震后25小时的那一刻,所有的中国救援队伍都还没有抵达土耳其境内。笔者随即电话追访过去,徐州台记者表示,这条消息是当事人亲友提供的线索,他们也没有细究。笔者由此判断,这是信息源不实导致了以讹传讹。

  (三)多方信源不够中立导致错误

  俄乌冲突持续,对立双方官媒立场迥异。此前一天,乌克兰媒体称,俄罗斯黑海舰队司令部遭乌方无人机袭击,黑海舰队司令索科洛夫死于爆炸事件。随后一天,俄罗斯官方发布黑海舰队司令索科洛夫参加俄国防部会议的视频,表明索科洛夫好好活着。

  同样,在巴以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中,双方死伤人数不断攀升,国际社会多方斡旋,各方媒体角度观点不尽相同甚至相反。如果编辑只播发其中一方的报道,一定会造成自身新闻事实的偏颇和谬误,有违真实客观的原则。

  (四)如何对“最新消息”进行把关?

  在广电多媒体融合,以及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各路自媒体争先抢发最新消息的今天,广电新闻编辑一方面要在时效性上不落人后,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广电人的专业技能、坚持“三审三校”,决不能把最新消息变成“最新假消息”。

  如何对“最新消息”进行把关?笔者从工作中总结出如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借助权威信源。在核实信息的过程中,采编工作者可以借助权威信源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例如,参考官方发布的信息、专业机构的报告等权威信源,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一些复杂或敏感的信息,采编工作者更是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问专业人士等方式,从多个角度了解信息的真实情况。

  其次,务必多方比对信息来源。对于从多个渠道获取的信息,要对比其来源和内容,决不能只依赖一个信息源来验证内容,而要使用多个信息源,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等,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对于有争议的信息,通过对比不同信息源的差异,可以找出其中的矛盾和出入,有助于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如此,方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避免因为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错误报道。

  再次,在多方信源报道内容和观点不同的情况下,编发时注意引自信源,写清由头,审核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专业、中立,以及是否有相关认证或授权。采编工作者需及时跟进,掌握最新动态,标明发稿时间,不断以新鲜资讯奉献大众。

  最后,对于一些统计数据,编辑可以通过官方数据或其他权威数据源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更多的相关信息,也有助于判断信息的真伪。而各方数据存在冲突时,以官方信源为准。另外,使用数据验证、善用搜索引擎、保持理性思考等,也可以避免个人情绪和主观偏见对判断的影响。

  二

  稿件编辑不完善导致的误解及避免之道

  中文博大精深,有时稿件所用措辞表述不清晰、表达不到位,常常会引发歧义,造成误解,甚至犯下政治性错误。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编辑稿件时,要注重细节,对每个标题、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要进行审查。

  (一)表述含糊不清导致受众“听不懂”

  报道一些统计数据时,对表达方式进行删繁就简、去芜存菁,使内容通俗易懂,格外重要。央视新闻2023年10月13日报道,“截至9月底,全国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0%”。“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这一说法,严格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相对而言比较书面化,更适用于平面媒体。而作为电视传媒,措辞应更偏向适合听说的口语化。为此,笔者在编辑稿件时将表述改为“截至9月底,全国电商快件90%均使用可循环包装”。

  (二)事实概括不到位引发歧义

  2023年10月13日腾讯网以《十年来首次!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离婚人数迎来双双上涨》为标题,报道内容为“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上半年民政统计数据,全国结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9万对。然而,离婚的人更多了。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离婚办结人数从去年同期的101.2万对,激增至131.9万对。”这则消息看似没问题,内容表述也清晰,但是乍看标题,很多受众的第一反应是——这两者,不会是同一拨人吧?

  (三)缺乏相关背景信息产生疑问

  2023年,南京图书馆披露,发现地方志鼻祖——《越绝书》的传世现存最早版本。这样的行文难免让人心生质疑:既然都已经“传世”了,它不就是“现存”吗?两者并提,行文略显啰嗦。而笔者检索之后才发现,业界所说的“传世”,是与“出土”相对应的专有词汇,既不可偏废,也不能望文生义。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在编辑时适当引入背景知识链接,科普大众,解决了这一问题。此举绝非掉书袋,而是深化主题。

  (四)怎样才能避免歧义和误解?

  首先,在编辑稿件时,采编工作者要确保表述的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歧义性词语或表述含糊不清,以免影响读者对事件的理解。比如说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宣传报道,对表述规范性做出了较高要求。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中的“开幕会”不写作“开幕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中的“权力”不写作“权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席、列席、大会、会议、审议、讨论、提案、议案……都有明确的一一对应。这就是极好的表述范例。

  其次,如前所述,在播发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需要适当添加所编辑内容的背景信息和相关链接。试想,如果一则新闻连编辑自己都看着费劲,如何能让受众一眼看明白?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和可读性,在稿件中添加必要的背景知识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最后,学会深入浅出,把抽象事实具体化。比如说,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技术机构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新华社当天播发这一内容的标题是《求解特定问题比超算快一亿亿倍!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瞬间吸引眼球。其实,一亿亿倍到底有多快?常人难以想象。而这个标题把数据形象化,更符合传播规律。对采编人员而言,能把抽象的高科技成果,深入浅出地展示出来,是采编能力的展现。

  又比如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第一阶段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报道至此,公众印象也还模糊,而清华团队的模拟实验显示:福岛核污水“240天到达中国,1200天覆盖整个北太平洋”,立刻给人以直观认识。科技类稿件的采编过程,就是得把高深的知识说浅显了,把抽象的东西描述具体了。匆忙赶稿的过程中,虽然推敲、琢磨的时间难得,但科普大众的心态得摆正。

  三

  杂项通识不过关导致错误,需要编辑加强知识储备

  回顾笔者的新闻从业经历,可以说周围的很多错误都发生得意想不到、猝不及防,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杂项通识不够导致的工作失误。都说新闻记者应当是杂家,涉猎广泛,其实,后期采编人员也要见多识广,才不至于囿于一角,一叶障目。“庖丁解牛,唯手熟尔”。

  (一)知识盲点容易导致的错误

  采编工作中,经常能遇到数字、货币、单位换算等情况,这些换算知识对于文科出身的编辑来说,或许是知识盲点,需要编辑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比如,在报道苏富比拍卖彩钻的相关消息,稿件中提到的瑞士法郎与美元的差价极大,但实际上这两者汇率相当,不可能有极大的差价。如果播发出去,就要贻笑大方了。

  早前的全球疫情相关报道中,“国广”报美国疫苗接种情况,描述某州接种率极低,仅为百分之零点零几,换算下来,这个州的人口已经过亿,而美国全国人口也不过3.3亿,这个报道明显偏离事实。

  在笔者编发的软性新闻里,有美国明尼苏达州园艺师种出世界最大南瓜,重达1247公斤,刷新世界纪录。单看数字,笔者直觉认为不太可能,于是,搜索之前的纪录报道,见到有意大利人创造的1226公斤单重,这才放心确认发稿。

  以笔者的经验而言,术业有专攻,不懂就多问多查,才能防止出错。

  (二)音近形近字词未能厘清导致的错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勠力同心”、“踔厉奋发”,是时下常见的语词。而在不同的输入方法中,因字形、字音的近似联想,从而形成的笔误也各有千秋。比如“戮力”打成“戳力”,“踔厉”误为“绰历”等等。

  形近字、同音字都可能上榜。“神州”、“神舟”都是高频字符,就看你用在哪里了。“神州大地”还是“神舟十五号乘组”,上下文一对照,便水落石出。

  地名、方言中的特定词汇,如南京六合、苏州甪直、江西铅山等等,只能靠博闻强识、经多见广。

  而外来语音译、网络用语中的新鲜词汇,更是得多跨几个“次元”,多有涉猎,混个脸熟,记得就好,别无他法。比如,有播音员把苏丹首都“喀土穆”念成了“喀士穆”,类似的还有“自俄罗斯……”配成了“白俄罗斯……”;日本羽毛球运动员山口茜,虽说茜字有“西”、“倩”两音,但搜索其人日文名是红颜色的意思,确定读“倩”音。而当年热播一时的宫廷剧《茜茜公主》,则是音译而来,约定俗成地翻译名读“西”,也得就事论事。

  (三)粗枝大叶导致稿件重复播发,也是一种失职

  采编过程中,也常有标题不同、内容相似的稿件。若非跟踪报道,则有重复播发之嫌。

  比如“国广”发出改稿通知:2023年3月22日播发的《(6点)*英国独立调查:伦敦警察局充斥种族及性别歧视》,与前一天播发的《(11点)*调查报告显示伦敦警察局公信力下跌 存在偏见和歧视》内容重复,但素材本身没有问题,两条均可采用。这是同类题材、不同编辑组稿时常见的问题。

  编发地方台来稿乃至CPTN稿件时,也有类似情况。2023年8月,CPTN上传江西吉安台报道,“男子开车拍视频发朋友圈‘一路狂奔’ 事故瞬间发生”,月初传了一遍,月末又发了一回。还有地方台来稿,类似内容、雷同画面亦有重复多次的。盐城台播发生态环境改善类新闻,有个大树上错落筑了三个鸟窝的画面,就出现过许多回。

  对此,一是可采用检索方式,检索关键字、主题词之类,一搜一个准儿。二是采编人倒班是常态,换班时做好衔接工作即可。

  四

  结 语

  从业多年,遇到的错漏案例俯拾皆是。求真务实,应该是新闻人的初心。有错就改,不懂就问,才能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而初心蒙尘,只能是用一个谎言去掩饰另一个谎言,继而堆叠出一个摇摇欲坠的虚妄“真相”,终有“楼塌了”的那一刻。作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其语言、词汇、语法,都要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而“明镜本非台”,也要勤加拂拭,才能“勿使染尘埃”。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在编采实践中,如何体现迭代思维?
· 写好事件通讯的六个建议
· 改文风需要克服的3个毛病
· 广电新闻采编如何防范差错?
· 新闻标题巧设悬念,才能引人入胜
· 如何写出有灵魂、有滋味的新闻作品?
· 关注“冰点”人物的报道
· 长期积累对提升新闻写作至关重要
· 别再错用“感谢聆听”了!
· 一挖到底,挖出好稿!
· 关于新闻采访的18条提醒
· 媒体人要注意新闻采编中的这些“坑”,

推荐 . . .

好消息!《跟新闻名家学新闻》系列视频课促销活动开始啦
好消息!《跟新闻名家学新闻》系列视频课促销活动开始啦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焦点 推新|全媒体宣传策划与媒介素养高研班直播课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相关 . . .

· 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写作六要素---5W1H原则
· 新闻写作基础:新闻的结构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 网评文章怎么写的范文
· 如何写好“记者手记”?
· 如何写好侧记?
· 记者采访技巧:七分采三分写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