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报道差错频生,是哪几个原因所致?2024年06月 作者:何建江 王晨蕾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时下新媒体报道的差错频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为杜绝差错,首先要查找原因。据我们的观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写稿和编稿无纸化。
随着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便捷高效的无纸 ... 内容:
时下新媒体报道的差错频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为杜绝差错,首先要查找原因。据我们的观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写稿和编稿无纸化。 随着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便捷高效的无纸化办公被广泛应用,采编人员的写稿方式和编稿方式也从“纸上”变成“网上”。复制粘贴、拼音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使采编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 但也使随意性上升,如果录入时不仔细校对,就会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差错,甚至可能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例如,因为复制粘贴导致人物姓名漏字,或因为输入方式相近导致出现差错,像“途经某地”错写成“途径某地”,“左顾右盼”错写成“左顾右颁”,“交警”错写成“交詟”,“生育政策”错写成“生肓政策”等。 2.新闻传播速度加快。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赢取流量和时效,各大媒体争相抢发或转载稿件。稿件的时效性、新闻的庞杂和铺天盖地的网言网语,无形中增加了采编压力。 新媒体平台审核人员和编辑在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后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或者责任心弱化的情况,使得报道的差错率上升。 3.新媒体报道形式的多元化。 除了时效性,报道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新闻报道备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浅阅读”“快阅读”风气盛行,倒逼新媒体更倾向于采用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形式,以期带给读者震撼的视觉冲击,获取更多的流量。 但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阵营的采编人员多专研于文字编校工作,对于图片、视频的审核把关意识不强,有时甚至造成图(视频)文不符的差错。 例如,记者弄混会议图片,值班编辑因疏忽未发现,致使已于前一天报道过的会议图片出现在即将发布的时政新闻稿件中。再如,编辑忽略审核图片中的文字,在某社区的活动报道稿件配图中,书法爱好者将“勿忘国耻”错写成“勿妄国耻”,该差错在终审环节才被发现。 4.采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阵营迈进,人员配备问题成了媒体“排兵布阵”的关键考量。在365天不停刊、“白加黑”的高强度工作环境和新媒体报道模块多、形式新颖的大环境下,除充实骨干力量之外,唯有扩大采编人员队伍、吸纳年轻人才方能维持各新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转。 新媒体编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人员从业时间不长、政治素养不高、敏锐度不强、盲目迷信权威。把关人员松散、把关尺度放松,致使许多错误不能及时在第一道关口被发现。差错防范面临着严峻挑战,负责新媒体平台终审的“把关人”责任重大。 以上4个原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查找到原因,才能循着这些原因找出杜绝差错的措施和办法。新媒体方兴未艾,前景无限,为把新媒体搞得更好,我们当在杜绝差错方面拿出实际行动。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