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新闻写作: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2024年07月 作者:一帆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的新闻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读者现在期望快速获取信息,而且更倾向于短小精悍、易于消化的内容。因此,新闻机构必须调整其写作策略,以适应这一变化。本文将详 ... 内容: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的新闻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读者现在期望快速获取信息,而且更倾向于短小精悍、易于消化的内容。因此,新闻机构必须调整其写作策略,以适应这一变化。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应用“碎片化”技术,以及这种方法如何帮助企业通讯员更好地与读者互动。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碎片化”新闻写作? 碎片化新闻写作是一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方式,它通过将长篇的新闻内容切割成多个短小、独立的部分来呈现,每个部分都聚焦于一个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点。这种写作方式旨在使新闻更加易于阅读和消化,因为读者可以快速浏览并获取他们感兴趣的特定信息,而不是必须逐字逐句地阅读全文。 在结构上,碎片化新闻可能由类似提要的短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包含了某一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点。语言上,则多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事件,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此外,碎片化新闻还强调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概念,使其既精确又易于理解。 总的来说,碎片化新闻写作的核心在于适应信息过载和用户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通过创新的结构、语言和风格组合,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保持内容的清晰、准确和相关性。 首先,让我们看看结构碎片化。这种风格最初在面向市民阶层的都市报和晚报上兴起,并大胆应用于时政新闻等较为严肃的领域。 以都市快报的《大杭州1200亿土地出让金用在了涉及民生的八大方面》一文为例,整篇文章由类似提要的短段落组成。使得每个段落都包含了某一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点。这种写作方式不仅清晰地交待了新闻事实,还为读者带来了阅读的节奏感,有效防止了阅读疲劳。这不仅体现了结构碎片化的优势,也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文章结构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相比之下,如果采用传统的公文式新闻或会议新闻的写法,许多人可能不愿仔细阅读细节内容。 因此,结构碎片化的写作风格在提高文章可读性和吸引读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接下来是语言碎片化。生动的语言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 例如: 没送到地方,就叫我们下车。不干!我们坐着不动。争执,用蹩脚的英语争执,鸡同鸭讲。看着冷清的街面,心虚,就喊同伴下车结账。 ——金华日报《越南三轮车历险记》 该例通过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事件,如“不干!我们坐着不动。争执,用蹩脚的英语争执,鸡同鸭讲。”等,成功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此外,通过多写短句、断句以及提炼关键词,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文章的大体含义。这不仅体现了语言碎片化的优势,也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语言风格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打斗场面描写也常常采用碎片化手法,这种技巧同样可以应用于新闻写作,尤其是在描述紧急事件或冲突时。企业通讯员应当学习如何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概念,使其既精确又易于理解。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结构碎片化还是语言碎片化,都是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过载和用户注意力分散的特点,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和阅读率。同时,这两种方法也都强调了内容的清晰、准确、相关,这是任何形式的新闻写作都不能忽视的核心要素。 最后是风格碎片化。主流媒体正逐渐从“高大上”转变为“接地气”,采用更亲民的风格与读者沟通。《人民日报》的微博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通过简短有力的语言和平民化的视角,传递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苦难不会说话,但灾难会说话。每一次灾难都让国人忧心远方的安危,每一场灾难都会有子弟兵不畏生死的身影。灾难,带给我们心灵的创痛,让我们在反思当下、活在当下的同时,更了解了‘你是谁,为了谁’。点燃‘星’平安之光,照耀中国!”“此刻,距离长江客船沉没已整整33个小时,400余人仍生死未卜。天又亮起,救援仍在继续,每一个,我们都不会放弃。早安,监利!平安,生命!” ——摘自《人民日报》微博 对于企业通讯员而言,这意味着在撰写新闻稿或内部通讯时,应考虑使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语言和视角,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总之,碎片化不仅是一个写作技巧,更是一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有效策略。通过结构、语言和风格的创新组合,企业通讯员可以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记住,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变化,内容的核心--清晰、准确、相关--始终不变。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