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怎么葆有新鲜感?2024年08月 作者:秦瑞杰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宁夏真小。
下分社之前,手头带了本宁夏地图册,薄薄几十页,粗粗一翻,五个地市的基本情况大致明了。
小小的宁夏也真好跑。
初到分社,写青铜峡市老旧小区改造,仗着只相距100公里,除夕 ... 内容:
宁夏真小。 下分社之前,手头带了本宁夏地图册,薄薄几十页,粗粗一翻,五个地市的基本情况大致明了。 小小的宁夏也真好跑。 初到分社,写青铜峡市老旧小区改造,仗着只相距100公里,除夕前后一口气跑了两趟。还记得第二次去采访,迎着大年初三的寒风,蹚过空气中的鞭炮味,掀帘往小区大爷家里钻。 “又来了,快进来坐。”70岁的陈新国大爷已经成了熟人“上次问您的问题,有些细节还想再了解一下……”哈暖双手,摊开笔记本,开始采访。聊到酣处,陈大爷拉我到下水管道旁,比划着:“你看管子那么胖,跟活的一样,下水爽利了,自己的心气儿也顺了。”拿到想要的细节,赶紧记下,回到银川,趁着热乎劲儿把稿子写就。几天后,报道在版面头条刊发,还在之后的自治区工作推进会中被选为例稿。 刚到分社时,李增辉社长就叮嘱我“办公室出不了好新闻”。工作开了个好头,心中暗喜。之后下乡采访,脚步也更勤快。沙漠里采访固沙,深山里研究造林,荒滩上了解枸杞,一个夏天过去,胳膊晒得脱了层皮,采访也渐入佳境。半年不到,我跑遍了宁夏22个区县,县里几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也去了数趟,各县市的新闻主题了然于胸。 稿子写得多了,心中渐生疑惑。宁夏地方小,虽说好跑,可选题毕竟有限。人在五个地市来回“犁地”,稿子主题也一年到头都在几个圈子里“转悠”。时间一长,新鲜感没了,怎么办? 让我“破圈”的,是和分社王汉超主任的一次采访经历。 那次是去采访黄河岸边的滨河家园,了解党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引领作用。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马不停蹄地走访了6户人家,跟十几个采访对象长谈。得到的素材很丰富,又因之前多次采访过类似主题,有些积累,当晚回到家,稍加整理就写出了初稿。 自以为稿件故事生动、素材丰富,写得还不错,没想到刚交过去不久就被主任叫去了,“稿件不是素材的堆砌,人物故事、引语、场景细节等,符合主题的才应该用。党建这个主题看似司空见惯,但仔细想想却不寻常。怎么抓住主题,怎么在主题下寻找更贴切的人和事,都应该再好好考虑,好好深挖。” 回去重新思索一番,归纳主线,梳理逻辑。循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框架,又回滨河家园采访,寻找党建在其中的落点。 再次和村支书聊天,他无意中提到刚搬来的时候,风沙漫天,现场一片混乱,自己连房门钥匙都找不到。乡党委派人过来找到他,一群人抬着板凳从窗户钻进屋子,就地开会成立了党支部。之后村里党员连夜协调分工,在最短的时间里帮移民扎稳了脚跟。 这次采访下来,收获良多,在本以为熟悉的领域,又挖出诸多新鲜事。稿子推倒重来,效果立马好多了。 “没有新鲜感,其实是没有对东西理解透。泛泛而看,认知停留在浅层,自然觉得诸事无趣。但是有了好奇心,深入进去,很多事情就会不一样,就会从中找到趣味。”稿件刊发后,又与王主任深夜长谈,“戈壁滩上打井,四处‘打眼’不如一处发力,打深了,才能冒出甘泉。”主任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宁夏小,熟悉感来得快。只有在积累中不断创新,不断用新的角度去剖析事物,才能打破局限,葆有“新鲜感”。 之后每次采访,拿到选题后,我就有意识地把案头工作做得更细,使主题立意想得更深一层。绿化、枸杞、葡萄酒、新能源……慢慢地,在一个个采过数次的领域中竟又发现许多新鲜东西,甚至越去了解越觉得广阔丰富。 不久前去固原采访,路过须弥山。望着车窗外的奇峰异岭、深沟险壑,蓦然想起佛家“芥子纳须弥”的典故,不禁感慨,真是小中亦有大,关键在深挖。 “达人胸次元无翳,芥子须弥我独知。”分社工作一年,从懵懂到逐渐开悟。希望未来自己能以“芥子纳须弥”之心,深入思考、仔细探究,一直葆有“新鲜感”。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