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存章:巧抓角度2024年09月 作者:段存章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问:采写新闻报道,材料易得,角度难求,你看如何抓角度?
答:报道角度是指采访到大量材料,选择一个较好的角度来表达,把新闻写活写深写透,使读者喜欢看。通讯员选不准角度原因很多,主要是不善 ... 内容:
问:采写新闻报道,材料易得,角度难求,你看如何抓角度? 答:报道角度是指采访到大量材料,选择一个较好的角度来表达,把新闻写活写深写透,使读者喜欢看。通讯员选不准角度原因很多,主要是不善于消化材料,往往材料没吃透,就匆匆动笔,没有精心选出思想性强的新闻角度。拿人民日报编辑选稿来说,最喜欢角度新的报道。 记得在1995年初,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国内记者会议上提出,记者采写新闻要换个位置思考,换个角度写作。 那年4月上旬,我们到海南省三亚市采访,进行了一次尝试。这里正在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新闻界报道外国人眼里的三亚旅游业、上级领导眼里的三亚旅游业、城市居民眼里的三亚旅游业较多,而我们则换了个位置,重点采写天涯海角农民眼里的旅游业。黎族农民告诉我们:“城里盖起大酒店,乡村富了一大片。”我们在三亚还目睹了“玩猴嬉鹿富农家”的场景。游人参观陵水县的猴岛,农家女争相出售喂猴的香蕉、花生,苗族姑娘忙着推销旅游工艺品。游人参观嬉鹿园,门口出售喂鹿饲料。这也是农民一条就业致富路。 根据换位得来的大量材料,我们看到旅游业不仅为农民发展经济插上了翅膀,而且也使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站在农民的角度写旅游业,概括为四个小标题:治穷,从茅草屋到别墅式楼房;治懒,从熬时间到忙赚钱;治脏,从老渔民到新市民;治愚,从“文化沙”到文明绿洲。总之,生机勃勃的旅游业给三亚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认为,有些记者、通讯员采写新闻程度不同地存在“三多三少”;从领导角度多,从群众角度少;从会议角度多,从实际工作角度少;从上层角度多,从基层角度少。因此,采写的稿件主题、内容、语言,离实际较远,离群众较远,离生活较远,离改革开放第一线较远,离社会热点、难点较远,由此,我想到每天早晨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生活空间、焦点访谈,每个专栏有每个专栏的特色,不断地变换思考位置,不断地变换采拍技巧,赢得观众喜爱。特别是《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了各行各业,各个生活角落里“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节目主持人每次画龙点睛的结束语,为何能打动人心,我看也与“换位思考,换角度写作”有关。我们文字记者、通讯员也应学习和借鉴电视台办名牌节目的经验。 我们要破一破“老习惯”,逼一逼自己,走一走新路,改一改习惯了的思维方式、采访路线和写作技巧。我们报上常常批评机关干部“爬文山”、“游会海”,而我们记者的采访作风又如何呢?依我看,毛病也不少。比如“走马观花式”的采访(或者叫坐车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采访;“三线式”的采访(铁路线、公路线、电话线);浮在上层多,深入下层 少,跑机关多,找居民少,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了的难以打破的采访路线,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失去了好多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也失掉了许多应该及时捕捉到的现场新闻。因此,提倡换位置思考,转变采访作风势在必行,只有把“浮”字变为“深”字,才能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写作技巧也要不断地追求一个“新”字。守旧,读者、听众、观众就不那么喜欢。我们只要留心看,报上老一套的写法并不少见。我们采写新闻报道时需要换位置思考,换换角度来写作。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