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语言文字的“转化”工作?2024年09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文章介绍了媒体人每天接触的两套语言文字:第一套是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材料语言。第二套是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
文章指出,媒体人要善于用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转化工作语言、 ... 内容:
文章介绍了媒体人每天接触的两套语言文字:第一套是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材料语言。第二套是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 文章指出,媒体人要善于用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转化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材料语言。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转化”与“没转化”,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事实。 文章强调语言文字“转化”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如果满篇文章充斥着官话、套话;一篇稿子里用的是一些材料话,那受众肯定是不满意的。岂止是不满意,索性连看都不看就“翻篇”了。 河北日报社社长赵兵老师最近在一篇文章指出:主流媒体必须下大力用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转化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材料语言。 这个主张和呼吁,及时,必要,很有针对性。 今天我们就此来探讨一番。 一、媒体人每天接触的两套语言文字 媒体人是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行业,编辑、记者每天要接触两套语言文字。 第一套是: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材料语言。 学习文件,翻阅材料,接触的都是这类文字。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说,这些文件、材料均属于工作语言。其特征是:规范、准确、严谨、讲究字字珠玑,鲜明生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指导性,推动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 媒体人学习文件是为了更好吃透精神,把稿子写得更好;翻阅材料,是为了熟悉情况,挑选出“精料”写稿。这两项工作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必须。缺少了这些,或没有认真去做,那就无法完成所担负的任务。 第二套是: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 记者写稿要用新闻语言,尽可能地用些百姓语言、网络语言。因为新闻作品属于大众读物的范围,它要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因此它一定要通俗易懂,让人们看得明白。 同时受新闻作品属性的要求,记者写稿要做到准确、平实、生动。 面对以上这两套语言文字,作为编辑、记者都要兼顾。同时在编采实践中还要善于做好“转化”工作,即把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材料语言“转化”成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来撰写各类新闻作品。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要做这个“转化”工作呢? 很简单,新闻作品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和要求。新闻作品是写给人们看的,是要“入耳入脑”的。如果在稿子中照抄照转文件和材料,不但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初衷,也难于达到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有鉴于此,作为媒体人务必要下决心、花气力,努力做好语言文字的“转化”工作。 二、“转化”与否,效果大不一样 把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材料语言“转化”成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是记者写稿必做的一道工序。“转化”与“没转化”,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请看一例: 南方电网积极推动电力算力融合 本报电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举办的“电力算力协同暨电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交流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该活动作为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算力与电力融合发展主题,探讨电力算力协同与电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构建,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活动现场,南方电网公司发布了《电力算力协同行动计划》。 这篇稿子用的基本是“材料语言”,特别是“电力与算力融合发展”这句话的意思人们看不懂。如果记者写稿时把“材料语言”进行一番“转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术语解释一下,受众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转化”稿子需要下一番功夫,但也不是“难于上青天”。只要记者有“转化”的意识,并在写作中下点心思,就能很好实现。 一篇题为《“中国磁都”如何打造强大“磁场”?》的报道,介绍浙江宁波磁性材料产能已占全国四成的新闻。这篇稿子里的术语不少,一般人也不了解。但由于记者及时做了“转化”工作,使稿子的可读性大为提升。 比如稿子涉及到的“磁性材料”,记者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介绍: 什么是磁性材料?这种古老的材料并不神秘,吸铁石就是最常见的磁性材料之一,也是一种永磁材料。各类磁性材料中,永磁材料(硬磁材料)在充磁后磁性不会消退,作为电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关键材料,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样一“转化”,人们就看得明明白白。 三、如何做好“转化”? 首先,充分认识新闻语言、百姓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 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是:准确,平实,生动。 准确,这是确保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保证。一是一,二是二,据实而写。不能有丝毫的虚假成分。 平实,与浮艳文字相对。用平实的文字写稿,清新,明快。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收获。 生动,坚持准确、平实,并不意味着不生动。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客观事实是生动活泼的,那么写这些事实的报道,也必然是生动的。 特别是生活中的百姓语言丰富多彩;时下迅速发展的网络语言异彩纷呈。对于这些,媒体人当有一个清醒、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第二,克服“懒惰病”,勇于迈过“转化这道坎”。 完成语言文字的“转化”工作,克服“懒惰病”甚为重要。 为何有些稿子里的官话较多?为何有的稿子是抄来的材料?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有些记者身上的“懒惰病”未除。他们缺乏“转化”的意识,更不见“转化”的行动,遇到写稿任务时往往走捷径,照抄文件、材料。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务必要彻底扭转。 第三,不断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风格。 语言文字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渐进过程中不断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风格。 特别是在“转化”工作中,要不断加深对新闻语言的认识与把握;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多搜集普通百姓的语言文字实例;要紧跟形势发展,注意网络语言的特性,并努力将之运用在写作中。 小结语: 也许有人觉得,“转化”语言文字是件小事,因而不大重视。其实这是一种浅见。 你想把稿子写得精彩吗?你想让你的稿子有更多人看吗?那就请先做好语言文字的“转化”工作。如果满篇文章充斥着官话、套话,一篇稿子里用的是一些材料话,那受众肯定是不满意的。岂止是不满意,索性连看都不看就“翻篇”了。 语言文字“转化”工作不可忽视。希望大家都重视起来,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