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视频时代,新闻摄影会死吗?

视频时代,新闻摄影会死吗?

2024年10月  作者:徐斌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视频时代,新闻摄影会死吗? 徐斌   绘画无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它几乎与人类文明同龄,或者说,它就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虽然各种考古记载不同,绘画的历史少说也有上万年。与其上万年的历史相比, ...
内容:

视频时代,新闻摄影会死吗?

徐斌

  绘画无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它几乎与人类文明同龄,或者说,它就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虽然各种考古记载不同,绘画的历史少说也有上万年。与其上万年的历史相比,摄影技术和摄像技术的诞生才一百多年。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里,照片和视频还只是一对“翩翩少年”。

  少年的成长一定有烦恼,但不代表它们会是“问题少年”。当互联网成为当今基础设施,当媒体融合成为当务之急,当短视频出尽风头占尽流量,传统而内向的新闻摄影会不会成为弃儿?视频时代,照片会死吗?

1

视频与照片是两兄弟
它们的语言有何不同

  视频与照片,都是人类创造的用于描摹现实生活的造型手段。当它们都被用作新闻报道的工具时,除了影像这一媒介相似外,它们的语言和叙事方式却又如此不同。

  时空维度。视频可以追随时间流逝,展示日常生活或新闻事件的连续性,达到对现实最真实的还原。而照片的单一维度是空间,它捕捉的是某一特定时刻的图像,通常用来表达情感或事物一个瞬间的关键节点。因此,视频的维度包括平面空间和时间,属于三维;而照片只有平面空间,属于二维。单就这一点,视频确实可以对照片实现“降维打击”。但照片瞬间定格这一属性,往往能够强化和放大事物的核心意义,做到“一图胜千言”。

  创作手段。视频的创作工具相对丰富,拍摄时可以切换运镜,加上同期声,制作时可以运用剪辑技巧,加上解释内容的配音以及强化情感、渲染氛围的背景音乐,让叙事形态变得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而照片可调度的工具相对较少,只有构图、光线和色彩等,但如果把这些简单的视觉元素运用到极致,也可让画面变得单纯、强烈而直观。

  参与度。视频往往引导观众沿着既定的叙事路径前行,观众只能被动接受,参与度相对较低;照片则鼓励观众进行更多的想象和个人解读,因此观众参与度较高。

  传播性。视频属于三维,在二维空间内(静止平面)无法呈现,存储、传播、分享只能依赖于各种播放器;而照片属于二维,任何平面都可以展示,因此更容易在各种二维和三维的媒体等平台上快速分享。

  视频和照片因其不同的叙事语言,会产生各自独特的叙事力量。在新闻传媒领域,新闻短视频与新闻摄影在报道方面各显神通,短视频更形象、更直接、更丰富、更容易产生爆款;而新闻照片更简单、更集中、更强烈、更容易产生经典。由于视频与照片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和力量,因而有着难以被取代的独特价值。

2

为什么刷短视频时无比解压
过后却是无边空虚

      正因为视频在生产时融入了创作者太多自由、太多主动,在它被消费时就会有诸多限制、诸多被动。人在被动时会产生一种出于逃避的舒坦,陷入一种被动式观看、摆烂式阅读的惯性。再加上视频平台滑动式连续播放的设置,使这种被动式连续观看停不下来,事中是愉悦的,事后却感到空虚。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画像和印证:

  一种算计叫即时反馈: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不断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用户在观看时会得到即时反馈,这种快速反馈容易形成依赖。

  一种效应叫多巴胺:短视频内容的刺激能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与快感和奖励相关的神经递质。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需要更多的刺激来获得同样的满足感,从而导致过度沉溺。

  一种行为叫逃避现实:当人们面临压力或不愉快时,可能会通过观看自动连续的短视频沉湎其中不愿自拔,以此来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解压和忘忧的目的。

  一种结果叫事后空虚感:短视频内容通常是浅层次、碎片化的,缺乏深度意义和持久价值。当用户终于停下来一看手表,会悔恨自己不该浪费那么多时间,无边的空虚立刻走进心底。

  当然,在短视频的汪洋大海里,严肃的新闻短视频跟充斥横行的无脑化搞笑搞怪视频是不同物种,但它们这个种群数量毕竟有限,难免不被淹没在这个看不到边的、每天都在病毒式增长的大家族里。

  所以,新闻短视频看似具备传统平面媒体所没有的生动形象、直观丰富等优点,但也为其优点所累。因为短视频的无脑、上瘾等副作用被过度开发,产生了毒副作用,就像最早的鸦片被用来止痛,却很快成为侵害肌体的毒品。

3

为什么照片沉默不语
却留下群星般的永恒瞬间

      如果问一个人:哪些视频让你铭记难忘?可能答不上来。但如果再问:你脑海里有哪些经典照片?他(她)可能会滔滔不绝:《开国大典》(侯波)、《白求恩大夫》(吴印咸)、《雷锋手握钢枪》(周军)、《诺曼底登陆》(罗伯特·卡帕)、《愤怒的丘吉尔》(优素福·卡什)、《胜利日之吻》(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凝固汽油弹下的小女孩》(尼克·乌特)、《乡村医生》(尤金·史密斯)、《秃鹰与小女孩》(凯文·卡特)、《迁徙中的母亲》(多萝西娅·兰格)、《阿富汗女孩》(史蒂夫·麦卡里),等等。这一个个或充满张力或饱含情感的经典画面,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个重要瞬间。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它们如群星般璀璨。

  有趣的是,如果在同一个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既有视频又有照片,人们往往记住的是照片(当然,照片要抓取事件的决定性瞬间)。这其实是符合阅读心理学原理的:照片捕捉了一个特定瞬间,它提供了一个静态视角、一个时间切片,让人获得一个清晰的视觉锚点,从而专注于那一刻的细节和情感。而且,观者可以长时间凝视,让画面有种永恒感,得以叠加和强化这种阅读体验。而视频则不然,它的构成是连续不断、稍纵即逝的画面,它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让人无法捕捉一个清晰而固定的瞬间来细细品味。视频因动态性而生动,又因动态性而缺乏情感凝结。

  不得不说,在报道新闻、记录历史方面,视频和照片各有所长,但照片绝对具备视频无可取代的作用和无可比拟的价值。何况,照片还有生产简便、周期简短、传播广泛的优点。因此,即便在视频成为新宠的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的新闻摄影依然有着它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看到,在许多摄影记者转行去做视频的风潮下,依然有那么多摄影记者选择了坚守阵地。

4

坚守阵地的摄影记者
要不要冲出战壕突破前进

      那么,坚守新闻摄影阵地的摄影记者,是否只要死守就够了呢?要不要反守为攻,冲出战壕,突破前进?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里提出: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可见,守与攻要结合、要转换,才能守得住、攻得下。

  媒体融合是世界潮流,这项新闻变革基于时代的技术进步,基于人们的阅读变化,谁也不能置身于事外,否则一觉醒来会发现自己已是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作为新闻“特种兵”,摄影记者同时面临着“全民拍照”和媒体融合的双重夹击。面对双重挑战,摄影记者必须付出双倍努力,一方面要守住摄影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学习视频制作等新媒体技术。如果忽视摄影的专业性,就泯然于众人也,就会失去专业地位;如果拒绝学习新技术,就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靠死守,一定只有“死”,没有“守”。

  不妨把话说得通俗一点:如果摄影记者的照片拍得不够专业,跟文字记者、手机用户差不多,那要摄影记者干什么?如果一位摄影记者不会拍视频,面对每天网络平台海量的素人短视频,还好意思说“我不会”吗?

  我们忧虑地发现,近几年从省级报到地市报、县级融媒,整体撤销摄影部、分流摄影记者的不在少数。一则因为报业经营日益艰难,而维持摄影记者的成本相对较高,二则摄影记者如果不能体现出摄影与视频的双栖本领和专业价值,存在的必要性无法不受到质疑和拷问。

  作为坚守阵地的摄影记者,必须走出舒适区,在磨炼提升专业摄影技术的同时,必须唤醒学习欲望、培养学习能力,迅速掌握短视频等新媒体的生产与传播的意识与技术,成为摄影、视频“双枪手”,为时代定格永恒的经典瞬间,也为网民生产喜闻乐见的视频爆款。

  这是新时代摄影记者的职责与使命。唯有这样,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时代的记录者、传播者、推动者、守望者。

5

新闻摄影还有救吗
它该抓住哪根“救命稻草”

      毋庸讳言,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在短视频横行的风潮中,传统的新闻摄影会受到忽视和冷落。在活色生香的短视频面前,新闻照片会显得老气、内向、木讷,不讨人喜欢。

  新闻摄影这个“少年”会不会成为弃儿?我们要不要救它?它能不能自救?它该抓住哪一根救命稻草?我认为要做到几个“一”。

  抓住一瞬间:对于单幅照片来说,捕捉一个“决定性瞬间”最为关键。在这里需要重温世界抓拍大师、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张新闻照片要抓住最能体现事物本质即新闻主题的一瞬间。

  单幅照片因为机会只有一次,唯一的画面务求定格高潮瞬间。来看一张“巴黎奥运会最佳照片”:2024年7月29日,巴西冲浪运动员Gabriel Medina用完美表现赢得了9.9分高分。在比赛结束时,他突然跳出海面,在空中做了一个“1”的动作为自己庆祝。这个起跳动作刚好被法新社摄影师Jerome Brouillet抓拍定格。画面中,运动员与冲浪板并立空中静止不动,仿佛这不是海上运动,却如天神下凡,霸气、罕见、新鲜。这个动作抓拍,充分体现了摄影的瞬间魅力,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很快,这张照片在网上获得了数百万的点赞。

  团结如一人:对于专题组照来说,策划和提炼一个主题最为必须。对一个比较丰富复杂的新闻事物或事件来说,单张图片往往难以穷尽,这时需要通过组图的形式加以深度报道。而组图的灵魂是一个统一的、集中的、高度概括、意义深远的主题。说得直白一点,相当于让多张照片浓缩与强化成“一件”作品,相当于一个团队“团结如一人”。

  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作为东道主媒体,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精心策划了多个主题性的图片专题:《同爱同在 情动亚运》以情感为主线,选取了数字火炬手惜别大莲花、张雨霏拥抱池江璃花子、48岁丘索维金娜为儿子再征沙场等瞬间,告诉我们超越对抗的是人类的情感共鸣;《智能亚运 @未来》以智能为卖点,发掘亚运会在办赛、比赛、观赛等环节的黑科技,从数字人点火、电子狗送标枪、自动驾驶送乘客等多个应用场景,反映出浙江数字化改革成果在亚运会中的运用;《生命礼赞 梦想闪耀》聚焦残疾运动员超乎常人的拼搏场面,生动展示了他们克服障碍挑战极限的顽强意志。以上三组照片与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等央媒同台竞争,最后脱颖而出,全部入围了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初评,主要得益于这三组照片对亚运主题的策划与提炼,有了一个“高级而有趣”的灵魂。

  组图的构建,除了主题要高度一致,形式也要协调统一。比如组照一般要求有统一的构图,或横或竖,不能有几张横、几张竖,这会影响阅读的流畅度。再如色彩,一组照片里面的色彩要有协调性、统一感,不能一会儿大红、一会儿大绿,一会儿冷调、一会儿暖调。如果照片本身色彩反差较大,可以统一调低照片的色彩饱和度,以使组照的色彩趋于协调。

  突破于一时:跟踪和对比,可以突破照片的时间单一维度。前面说过,照片把空间作为单一维度,容易遭受视频的“降维打击”。其实,新闻摄影也可以通过跟踪摄影和对比报道等手法,把一组照片的时间从单点变成多点,从而突破单一时间维度的限制,达到时空双维度叙事,以反映同一主体的前后变化发展。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新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浙江日报老摄影记者徐永辉。他拍摄的《一户人家70年》等多组跟踪摄影作品,就是通过在不同时期采访拍摄同一户人家,反映他们与共和国同步的生活变化。再比如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李震宇,他在2012年以一组《90后农民工》荣获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十年后,他重访这些农民工,拍摄了《十年回访:当年的“90后农民工”,现在过得怎么样?》,十年的时间流逝,十年的命运变化,让人看到了时代进步的痕迹。这种跟踪和对比的拍摄手法,在更宽的时间背景上叙事,让时间成为新闻摄影的同盟和朋友。

  不纠结一时:风物长宜放眼量,新闻摄影这个少年前程似锦。几乎所有让人一时纠结的问题,一旦放到更宽广的时空背景上度量,都会让人觉得那原来不是事。新闻摄影也一样,它的独特手段、独特魅力并没有失去,只要我们不鄙视它、不鄙视自己,坚守和维护它的独特价值,它就能在风起云涌的文化江湖上独立健步行走。如锦的岁月、花样的年华,依然在等着它。

6
视频与摄影能否融洽相处、融合发展

  我始终认为,媒体融合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两方面:一是人的融合,二是作品的产生。离开了这两点,很多“融合”都是假融合,只是简单的行政合并。人的融合有两层意思:一是每个采编人员都要同时掌握摄影与视频生产及传播的意识与技能,二是群体成员之间要融洽相处,并实现新媒体产品的协作生产。

  笔者曾领衔“浙视频”品牌的诞生与发展,有着亲身的经历与经验。2016年底,浙报集团全面吹响媒体融合集结号,一个标志性成果就是把笔者所带领的浙报集团图片中心与浙江在线图片新闻部、视频新闻部合并,成立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创建“浙视频”品牌,同时生产新闻照片与新闻短视频。我当时要求近70名采编人员在一个月内基本掌握照片、视频等产品的采编技术,摄影记者学视频,视频记者学摄影,另外一组学直播,三个月后全面进入正式考核期。在“死命令”面前,任何人没有借口没有退路,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种相互学习、一起探讨、共同提高的业务学习氛围之中。很快,标准化的新闻短视频进入常态化生产,新媒体爆款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新闻照片的数量也在同步增长。

  出人、出作品是硬道理。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视频影像部共获得7个中国新闻奖:其中新闻摄影二、三等奖各1个、媒体融合二等奖1个、融合报道二等奖1个、移动直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呈现出摄影、视频、直播“三驾马车”协同做功、突破奋进的良好态势。

  如今,随着浙报集团媒体融合改革的不断深化,视频影像部为集团倾力打造的省级重大新闻传播平台——潮新闻输送了短视频等专业人才。人员分流后,视频影像部在集团媒体布局中的分工进一步得到明确,并慢慢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闻摄影上来,把浙江日报锚定为第一服务对象,在保留精品视频策划生产的同时,努力回归新闻摄影本原。相信随着浙江日报新一轮改革的推进,新闻摄影的价值和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凸显。

结  语

  眼前的困局,不一定是长期困难;时下的流行,不一定有永久流量。从长远的维度里看,照片与视频都还是“风华少年”。只要不厚此薄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对“风光的孩子”不溺爱、不放任,对“内敛的孩子”多鼓励、多给机会,兄弟俩都会好好成长,都不会成为“问题少年”。这个时代不光属于视频,也是新闻摄影的时代,它叫“媒体融合”时代。

  (来源:传媒评论)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视频时代,新闻摄影会死吗?
· “小平您好”照片是如何被抓拍到的?
· 重返摄影性——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当代摄影
·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 新闻摄影如何让历史题材重拾新闻价值
· 善于捕捉:从“景深”到“情深”
· 新闻摄影抓拍技巧
· 新闻摄影的特性和五要素
· 运用巧妙合理构图 凸显新闻图片主题
· 王传钧:好图片来自“蓄谋已久”
· 新闻摄影拍摄角度和光线掌控
· 拍摄新闻照片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 . . .

连获两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记者的他有何秘诀?
连获两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记者的他有何秘诀?
二十大党代表“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二十大党代表“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在2小时内完成这组选题拍摄,后来获了中国新闻奖
我在2小时内完成这组选题拍摄,后来获了中国新闻奖

相关 . . .

· 会议新闻摄影技巧
· 15种无人机航拍操控技术
· 新闻图片的要求及拍摄技巧
· 新闻摄影构图技巧
· 新闻摄影:十年前的夏天
· 黄文、傅拥军在2009新文摄影高峰论坛上发
·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雪崩》为什么引起新闻
· 如何进行专题摄影报道?
·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图片编辑
· 如何防止新闻图片的失真失实?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