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青年视角讲好故事2024年10月 作者:邱晨辉 李想 来源:老记说事 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要以青年视角讲好故事
邱晨辉 李想
当前,一些弘扬科学家精神题材的传播产品还面临着“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窘境,显然与形势要求不符。
结合调研走访和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索,笔者尝试构建注重 ... 内容:
要以青年视角讲好故事 邱晨辉 李想
当前,一些弘扬科学家精神题材的传播产品还面临着“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窘境,显然与形势要求不符。 结合调研走访和工作中所做的一些探索,笔者尝试构建注重可视化表达和沉浸式体验、以蕴含驱动力和共鸣感为特征的青年话语体系,以青年视角讲述生动立体、可贴近可学习的科学家故事。 注重可视化表达与沉浸式体验。调研中,一位受访大学生指出,其童年时期对科学类期刊的热爱,尤其是其中描绘“相向而行”场景中涉及小狗来回跑动的动态图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场景不仅加深了自己对相对速度概念的初步理解,也为其后续对科学的感性认知奠定了基础,甚至间接影响了高考专业选择。可视化表达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重大科技成果、读懂科学家故事,中国青年报“科学闪光者”栏目注重在可视化表达的同时,构建多元情景并邀请青年学生走进科技现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寻找科学家身上的人性闪光点,将科学家精神传播题材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 强调个性与榜样引领交融。调研中,一位工科大学生表示,其投身科研的强烈愿望源自高中时期阅读的大量科学家传记。抱有类似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教育工作者提出,通过树立更多优秀的科研榜样,有助引领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科研事业中;不少学生表示,既痴迷科学又懂得享受生活、有个性、兴趣广泛的科学家更受推崇。当被问到有关袁隆平院士的哪条报道让人印象深刻时,不少学生的回答是热搜上的#袁隆平飙英语#。 “科学闪光者”栏目努力展现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的多样风采,使科学家这一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令人向往的光彩与魅力,以吸引更多青少年加人科技报国的队伍中。其中一期在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污水处理专家彭永臻的故事时,片头以快节奏的剪辑手法,记录了这位年过七旬的院士和大学生打篮球的画面;对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良富的报道,则以“他可能是书法圈里唱歌最好的科学家”开场,用飙歌吸引用户。这两条作品上线后,有网民感慨:“提到科学家,似乎总会和为国捐躯、鞠躬尽瘁等词语画等号,其实新时代真正做好学问的人并不是没有家庭生活也不交朋友的苦行僧。” 激发受众共情与共鸣。实际上,无论是报道科学家打球还是唱歌,都是呈现一种人格魅力,用个性与榜样的力量来吸引青年受众。这只是第一步,真正让科学报道入脑入心,还需要激发受众共鸣感。“科学闪光者”栏目在设计内容时,侧重讲述这些杰出人物在面临选专业、找工作等人生重大选择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面对挫折和困境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话题,以便青年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比如,有关彭永臻院士的故事——年少时在山里伐木头,24岁才走入大学校园,44岁成为教授,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每段都有启发意义,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从不怕晚。 笔者曾牵头策划推出“中国青年说·科学家精神”专题视频节目,其中一期的主题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基础研究,以《选择你爱的,还是来钱快的?科技国家队这样答题》为题,讲述3位科学家拿到“重返”18岁的“时光车票”后仍愿坚持基础研究的故事。节目从“选专业”引入,拉近与青年受众的距离,哔哩哔哩网站科学频道给予重点推广,获得全网推荐。在2023 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谈到科学家黄令仪那句“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时一度哽咽……中国青年报社微信公众号以《国科大校长说着说着就哭了》为题,抓住这个感人细节予以呈现,令人感同身受;登上微博热搜,获近5800万阅读量。 (邱晨辉系中国青年报社教育科学部副主任、青年编委会主任,李想系中国青年报社中青在线采编部总监、青年编委会成员)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