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秒的短视频,为啥10亿次传播量2024年10月 作者:叶 飞 来源:传媒评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25秒的短视频,为啥10亿次传播量
全媒体语境下,短平快的碎片化信息,尤其是短视频形式的信息越来越得到受众青睐。短视频也因此成为主流媒体不可忽视的宣传阵地。与此同时,传播正能量是新时代新闻宣传 ... 内容:
25秒的短视频,为啥10亿次传播量
全媒体语境下,短平快的碎片化信息,尤其是短视频形式的信息越来越得到受众青睐。短视频也因此成为主流媒体不可忽视的宣传阵地。与此同时,传播正能量是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抓住短视频的大流量,同时实现传播正能量成为主流媒体需要思考完成的“必修课”。本文以宁波晚报2024年7月推出的“宁波15岁男生做11分钟心肺复苏”系列报道为例,探讨如何把正能量主题新闻融入日常报道,在宣扬正能量的同时收获大流量。 1.发现凡人善举,引发社会共情 在信息如洪流的全媒体时代,正能量报道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或可尝试故事化表达新闻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花心思做好一篇见义勇为尤其是见义智为的新闻产品,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一般来说,凡人善举行为更接地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容易引发社会共情。前不久,宁波晚报刊发的新闻“宁波15岁男生做11分钟心肺复苏”,在全网取得传播量10亿+的成绩,就是如此。 2024年7月5日晚,一名高中生在小区篮球场打球时,突然倒地不起,情况十分紧急。这时,也在一旁打球的初二男生盛徐荦上前施救,进行了11分钟的心肺复苏,直至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7月6日,宁波晚报视频号、宁波晚报微信公众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甬派客户端陆续推送报道《高中生在打篮球时心脏骤停,宁波15岁男生做了11分钟心肺复苏,赢得了“黄金4分钟”》。 新闻主要以视频呈现,时长仅为25秒,但随后却“引爆”全网。7月7日,该新闻成为微博热搜榜第一。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10多家央媒进行转载和报道。两天之内,全国先后有1000余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全网传播量超过10亿次,点赞超过1100万次,转发超过900万次,评论超过550万条。海外也有超过200家媒体对此进行了矩阵式报道。 2.凸显与众不同,强化新闻特质 新闻界一直有句老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通俗地概括了能称为新闻的原因就在于事件本身的与众不同。具体到“宁波15岁男生做11分钟心肺复苏”这则新闻,我们强化了它“不一样”的特质。 首先,在以凡人善举引发社会共情的同时,我们在报道中突出了“15岁男生”和“急救动作非常专业”这样的有别于其他救人新闻“不一样”的元素,加强其传播性。在宁波晚报视频号该条新闻的留言区,两天里收获近万条网友留言,其中一条“他是我在视频中见过的业余里面最专业的”,获得了3000多个赞。由此可见,施救者的专业动作,是一个大大的加分项。 其次,顺势深挖,找到“不一样”的原因。一名15岁的初中男生,为何能做出如此专业的施救动作?在大众普遍印象中,15岁的孩子大多不具备此类急救技能。对此,我们在相关报道中着重探究其缘由。原来,这名15岁男生的母亲,是浙江省红十字会一级救护培训师、宁波市红十字救护培训师,与急救培训打了21年交道。这些年来,她一直深入学校、社区,给学生、居民带去应急救护知识。而且每次外出培训,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带着儿子作为志愿者一起前往。 最后,借助社会热点,突出“不一样”的结果。6月30日晚,中国羽毛球小将张志杰在印尼参加比赛时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后去世。该新闻当时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热点,受众普遍认为当时的医疗急救不力。据新华社随后的相关报道,“印尼羽协已向世界羽联提交书面申请,请求世界羽联修订医疗团队在未经裁判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入场的规则”。不到一个星期,上条新闻的“余温尚在”,再次出现有人在体育运动时突然倒地抽搐的情况,一边是国际性专业赛场,一边是普通小区里的运动场,两相对比,更加凸显了在这种情况下,“及时”“专业”的救治是多么可贵。 3.加强生命教育,升华报道主题 无数先例证明,从受众的视角讲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最能让他们感同身受,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后续报道中,我们并没有停留在这件好人好事本身,而是从其父母的视角谈感受,突出了“生命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从而升华了报道主题。 该事件发生于7月初,正是暑假刚开始的时候,而每年暑期也是青少年发生意外的高峰时期。尽管每年这个时候,有关少年儿童发生意外的事件常常见诸报端,以及出现在各种专家提醒、在小区里举办的讲座中……这些“老生常谈”的做法当然具有一定成效,但“15岁男生专业施救”的新闻,则更具冲击力和说服力,也更容易引发社会共情。两天时间里,在宁波晚报视频号该新闻的网友留言区,一条留言“这个应该纳入初中课程当中”,获得了近7000个赞,也说明了这一点。 正因为如此,我们来到男生家中,采访了男生的父母。他们表示,在教育这件事上,两人达成共识,健康第一,一定要教会孩子爱惜生命,并以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据其父母介绍,在盛徐荦两三岁时,别的孩子可能在学数学、学认字,而他则在认门牌号、背手机号码;平时,父母则会一遍遍地给他讲,遇到触电、溺水、地震等意外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如何保护自己,并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营救他人。他从幼儿园起,就跟着母亲参加各种急救推广公益活动。每次看到关于公共安全事故的新闻,一家人还会坐下来讨论、复盘,遇到此类事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这些细节生动地说明,15岁男孩的专业施救动作并非一蹴而就,而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这种“以案说法”的报道方式,让公众自己就能得出“平时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的结论,很好地契合了暑期安全教育的社会热点和报道主题。 (原标题丨这条25秒的短视频为啥能有10亿次传播量)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