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智来稿:在联合国挺刺激的2024年10月 作者:徐德智 来源:中国记协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徐德智来稿:在联合国挺刺激的
徐德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纽约记者,现主要负责联合国相关新闻工作,期间独家专访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伊朗前总统莱西,以及巴基斯坦、匈牙 ... 内容:
徐德智来稿:在联合国挺刺激的
徐德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纽约记者,现主要负责联合国相关新闻工作,期间独家专访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伊朗前总统莱西,以及巴基斯坦、匈牙利、塞拉利昂、叙利亚等多国政要。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担任央视驻大马士革站记者,完整报道叙利亚危机。2019年9月起他常驻纽约,现场报道美国新冠疫情、“黑人命也是命”等新闻。 徐德智应邀向中国记协“新锐记者说”栏目来稿,讲述自己从业经历与感悟思考。 (一) 我是徐德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纽约记者。 我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2016年被派往至今仍然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大马士革驻站3年,由此正式开始我的记者生涯。2019年被派往纽约至今,主要负责联合国相关新闻的报道工作。 我算是一个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幸运的人。 初二那年,美国纽约发生“911”恐怖袭击,我的住读中学当即决定,取消12日的课间操,让我们集体收看恐怖袭击相关报道。 那时候我就被记者这个行业迷住了:哇,现场采访的记者好酷啊!又能在历史的第一线,又能给大家讲故事。 好的,以后我就要做个国际新闻记者。(特别具体!)所以我一直觉得,自从单位充满信任地将叙利亚战地报道责任交由我这个新人扛起的那一刻,我的人生理想就实现了——这比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加幸运。 没有那么多大道理,我是真的爱这一行。 (二) 报道新闻,其实是有很多不同方法的。比如,在叙利亚我更多采取实地探访;在联合国,则以问答式采访为主。 在叙利亚期间,我几乎每个月都能去一次战地进行拍摄,很多朋友都问我害不害怕。其实,都是后怕。因为在战场上,我们最多只有一个小时的拍摄时间,有大量拍摄、新闻制作相关问题需要考虑,老实说真的没工夫害怕。再加上同行的军方人员、士兵早就千锤百炼,习惯了冲突,我们也很难感到紧张。 每次都是回到大马士革剪辑素材,我才会感叹:我这都经历了些啥啊! 而在联合国,如果全靠各种会议报道,完全不会有在叙利亚实地探访战场的那种兴奋感。因此,我需要寻找兴奋感——每天提问就是我的解方,这样的日常挺刺激的。 在联合国总部,每天中午12点开记者会是惯例。记者会除了有秘书长与联大主席发言人坐镇外,还会经常邀请联合国系统内的嘉宾就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我头一次参加记者会,是在2022年3月。当时我提问那叫一个紧张,发言人让我提问还叫不出来我的名字,着实尴尬。 最好的老师就在我的身边,每天耳濡目染资深外国媒体记者的提问,让我开始渐渐走出原来的舒适圈。我尝试以中国视角,采用更为直接的方式,围绕当今热点问题提问联合国的立场与判断:比如,为什么俄罗斯是“侵略”乌克兰,但美国就不算“侵略”叙利亚?比如,在巴以问题上,联合国为什么在谴责以色列上小心翼翼? 按照发言人的话,感觉我的提问方式,不像是中国的媒体人。 后来,我开始采用“堵门”式的战略,开始“围追堵截”式采访各国代表——从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的大使们,到俄乌两国外长,再到塞拉利昂总统,都在联合国被我“偶遇”过。 开始提问半年时间,我就成了联合国记者团的核心成员。 最大的区别?发言人们,甚至好多安理会国家代表都能叫出我的中文名字了(虽然不太标准)。还有联合国官员、各国代表团开始向我提前透露各种消息和内幕,让我对国际局势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够在媒体竞争中抢得首发。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每天为难联合国的发言人们,甚至让他们“翻车”。 其实答案很简单,第一,我希望通过提问,发现更丰富的世界,获得更多信息;第二,我希望让大家了解在西方话语霸权之下,世界上对一些问题仍然有不同的看法。 我自己管这些问答叫做“送命题”,并不是真的要送谁的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交流。 有人说,我从叙利亚到联合国,就是从一个有硝烟的战场到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我能做的,就是更好地架起一座桥梁,让人们更好理解联合国,也让联合国更好了解中国。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