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这些词,就不会写新闻了吗?2024年11月 作者:吴兆喆 来源:吴聊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不用这些词,就不会写新闻了吗?
每一个小编,每天都会读到许多来稿,有些新闻读着赏心悦目,有些真是惨不忍睹。
令我头疼的是,新闻中为什么要写那么多不必要的对领导干部的“夸奖”呢?尤其是基 ... 内容:
不用这些词,就不会写新闻了吗?
每一个小编,每天都会读到许多来稿,有些新闻读着赏心悦目,有些真是惨不忍睹。 令我头疼的是,新闻中为什么要写那么多不必要的对领导干部的“夸奖”呢?尤其是基层的新闻,这种“虚情假意”的现象更严重。 比如,要写“1+1=2”,作者往往要在等号前后增加不必要的修饰,如“1+1是因为县委书记高度重视,所以=2”,或者“1+1=县长的呕心沥血,所以应该是2”。 这些老百姓不买账的案例我就不列举了。我以“完成”为例,说说新闻中的“可删除”。 我们读新闻,经常会读到“今年已完成造林20万亩”“可以第一时间完成装船出运”“去年完成销售额2亿元”…… 这些句子中的“完成”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说造林,难道有的树栽在坑里没培土、没浇水?再说装船,难道还有货物一半在船上,一半在海里的情况?销售额的“完成”就更奇怪了,销售了2亿元的货物,是有老赖不给钱,还是客户退货了? 如果上述情况不存在,那么,就没必要刻意强调“完成”。 有人说,“完成”就是为了让领导看着开心的。哇,完成了!多么喜大普奔! 也有人说,只用“完成”,没用“圆满完成”,用词算是比较克制了。在某种程度上,就像“隆重举行”“胜利召开”一样。 这些词,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场合。比如,举国同庆,气氛热烈,当然要“隆重”。如果任何小打小闹也用“隆重”的话,那举国同庆之“隆重”就失去了固有的盛大和庄重了。任何一个词,当被滥用时,就会导致出现信任危机,甚至产生混淆视听的不良后果。 去掉“完成”,我们再看这3个句子。 “今年已造林20万亩”,读者看不懂吗?这不是完成的事实吗?如果没有完成,为什么要作为新闻写出来?况且,“已”与“完成”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是重复的,都表示“实现了预订目标”。即使去掉“已”,直接说“今年造林20万亩”不也可以吗?难道说,20万亩是计划给领导看的,并没有实际完成? “可以第一时间装船出运”,在相对的语境中,读者有理解障碍吗?难道会理解为“可以第一时间装”,但不能第一时间“装完”吗?如果再去掉“装船”,直接说“可以第一时间出运”,读者就感受不到已经装船了吗?难道还有货船不装货就“出运”的?既然没装船,那么这个“运”字又作何解释?难道只表示“移动”? “去年销售额2亿元”,不说“完成”的话,难道还有其他隐含的意思吗?难道是实际销售额3亿元,为了逃税漏税,刻意强调只“完成”2亿元吗?买卖东西,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即使是欠账买方也得还钱,所以,没必要专门强调“完成”。 那么,什么时候必须有“完成”呢? 比如,“审议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这句话中的“完成”,就是要审议预订目标实现的报告。如果去掉“完成”,就会有歧义,到底是审议目标的阶段性情况呢,还是总体情况呢?因为很多重大项目,都会有阶段性考核。 再比如,“时间紧迫,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这项工作”。这句话中的“完成”就是指做完。如果去掉“完成”,句子就不完整了,会产生新的疑问,是10分钟之内“开始”吗?特别是描述一场战斗,10分钟内开始,和10分钟内结束,完全是两个概念。 写新闻,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易在“写出来”,难在“写得好”。我们在写新闻的时候,一定要炼字,不必要的字、词、句,直接删除即可,没有什么可惜的。就好比你一下子买了3件貂皮大衣,难道你要把这3件同一时间都穿上吗?只穿1件,家里放2件,难道就可惜了吗?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