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题材如何出彩获奖?纪录片创作中的“平实”之道2024年11月 作者:汪向阳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普通题材如何出彩获奖?纪录片创作中的“平实”之道
前段时间,我拍摄的纪录片《青简社的日子》获得2023年度浙江省纪录片“丹桂奖”优秀短纪录片。有人问,这个很普通的题材为什么能获奖?我想,就像 ... 内容:
普通题材如何出彩获奖?纪录片创作中的“平实”之道
前段时间,我拍摄的纪录片《青简社的日子》获得2023年度浙江省纪录片“丹桂奖”优秀短纪录片。有人问,这个很普通的题材为什么能获奖?我想,就像农民劳作一样,除了辛劳,“种瓜有种瓜的经验,种豆有种豆的体会”。纪录片创作也无定规,所谓“无法之法,方为至法”,创作流程要尊重生活规律和自己的心灵。但不管怎样,我更多的是带着心中那份“平实”,走进青简社的生活,体悟青简社的日子,并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情境中。 1拍摄记录要平实 平实是一种境界,是纪录片创作者放平了自己的心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一种平实的理解记录下的真实情感。记录生活就是严格遵循生活的逻辑,客观自然地再现生活本身的各种内容。《青简社的日子》这部纪录片,就是从片中主人公“青简社”店主王汉龙的生活状态开始拍摄。纪录片讲述这位开旧书店的小伙子,怎样在日渐萎缩的市场行情中,艰难度日,努力生活。作为传统文化守护者,王汉龙用他的经历和故事,向世人展示他的人生情怀和价值取向。 面对这样的一个题材,我们一开始就抱着“平实”的心态去拍摄,去挖掘“平实”背后的日子。我们始终把拍摄视角放在王汉龙过日子上,开始拍摄之前,我们曾多次走访王汉龙家里,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人生故事以及旧书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起起落落。但在开机之后,我们将创作转化为一种“平实”。用等候和平视的视角,尽量还原“青简社”在这个时代生存空间中的一种真实状态。所以拍摄时,我们尽量回避那些花里胡哨的推拉摇移和各种复杂的运动镜头画面,以固定机位、长焦镜头蹲守拍摄,跟着生活的节奏一步一步记录,让镜头更符合生活的流动性,呈现自然的生活场景,朴实再现画面内容的深刻,释放出电视镜头的艺术感染力。片中开始的一组静态画面,家庭生活场景的再现和“青简社”旧书店冷清的生意,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把王汉龙过日子和谈情怀的内心纠结呈现出来,让观众去思考,而平实的镜头语言,恰恰符合这部片子的画面语境。 2塑造人物要平实 人物是纪录片经常出现的拍摄对象,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展现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塑造人物?在我看来,这是对电视编导的考验,这一切的基础要以“平实”为底色,用朴实真诚和原汁原味的言行来感染观众。我们拍摄的纪录片《血脉里的信仰》讲述了林翠娥老人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为一名党史“义务讲解员”的故事,一讲就是41年。在日复一日的讲解中,林翠娥因为红军的故事而改变、成长,最后也成为与故事中的他们一样有信仰的人。创作这部纪录片,总的基调就是“平实”,选取的素材内容也没有刻意去拔高,更避免使用那些华丽和浮夸的语言。在拍摄采访中,我们通过片中人物的真实话语、表情、动作,运用叙述手法,将观众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像林翠娥老人最后说:“我今年96岁了,讲红色故事能记多少,就讲多少,记不到就慢慢想,要把这些故事代代传下去”。这些朴实的话语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心,并深深地为之感动。 拍摄人物纪录片,我们要反复琢磨人物,去探寻其人生中每一次至关重要的“平实”内容,并以此作为线索来传递我们的诉求。我想,要让纪录片具备“平实”的风格,创作者必须懂得朴实地尊重和反映生活,详细记录人物点点滴滴,展现出带有个性化色彩的鲜活内容。比如央视“吾家吾国”专栏,拍摄采访我国著名海洋地质专家汪品先院士及其妻子、我国著名孢粉学专家孙湘君时,就是从两位科学家的日常生活开始的。当记者问两位80岁高龄科学家一年365天有多少天到办公室,他俩回答道:“就是365天。”这把记者给愣住了。接着,拍摄就从365天的这一天开始……“生命不息,科研不止”。两位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就是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工作,这些看似“平实”的生活素材,恰恰是最容易打动观众的内容。 拍纪录片的时候,我总是先从人物的陌生感入手拍摄。即便是拍熟悉的人,也要把他当作不熟悉的人来对待,让观众跟着拍摄视角,从不熟悉到熟悉,再到了解。所谓的陌生感,就是把作为普通人的“他”那一面所不为人知的“平实”展现出来。如《改革先锋--谢高华》这部纪录片,其故事内容离不开“乌引工程”、义乌小商品市场等,这些熟悉的材料很难出新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我们从谢高华从义乌调回衢县带回的三样东西说起: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信仰”,一大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和其他书籍,一对用了20多年的桌椅。这些“平实”物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好物证,观众可以感受到谢老是一位信仰坚定,善于学习又清贫为官的好干部,这样的“平实”内容才能打动人。 3传递情怀要平实 纪录片作为传递情怀的媒介,具有独特的优势。它通过平实质朴的叙述方式和视觉化的内容呈现,直观而深入地把主题思想传达给观众,这样的纪录片才不会使观众产生距离感。比如前几年我拍摄的《乡村教师》这部纪录片,是一部反映山村老师扎根大山,为了孩子们的明天而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在接到拍摄任务之前,我们从报纸上得知这位老师大致的背景材料和人物细节后,把拍摄内容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定为:平凡之中见崇高,默默奉献见情怀。从这位老师平常琐碎的生活情境中,挖掘他对孩子们的爱、对大山的爱。后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就是按照这种思路拍摄的,所以,就有了老师送孩子看病、给学生买这买那、和孩子们同吃同睡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把这位山村老师浓浓的爱意和朴实情怀充分表达了出来。 荷兰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曾说:“一个纪录片制作者要有直接参与、过问世界各种最根本问题的意识。”的确,纪录片记录真实,反映生活,但它记录的并非毫无意义的生活流程和琐碎事情,而是对现实片段的有意义组合。为此,我们在选题和创作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融入更多的思考,使作品具有时代性和价值情怀。在拍摄纪录片《寻找“杜立特”》时,我聚焦近十几年来衢州本土民间如何挖掘、保存、传承杜立特行动大营救的历史,通过9位普通人寻找“杜立特”那些不为人们所知的一面开始记录,延伸出人物背后的使命感。在这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我们力求用故事感染观众,以平淡显示真情,从不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些小事开始记录,思考人物,反复琢磨,逐步深入,不断调整创作思路和片子构架,折射出一个民族的脊梁,升华“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这一主题。 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拍摄,不是简单的激情释放,而是在行进记录过程中调整自我心态后的释怀。在开机之后,创作者要将热情与激情转化为一种“平实”的心境去面对,用真实的情感换取观众的认同和回应,把价值评判权交给观众。总之,一部优秀的记录片常常取决于是否能充分而恰当地运用电视手段,还原真实、记录真实,发挥“平实”的创作手法,拍摄记录真实自然的镜头画面,塑造平凡中的不平凡,传播不显山露水的伟大情怀。只有这样,才能让电视纪录片作品达到更为理想、完美的立体艺术效果。 (汪向阳 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