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个粉丝的号,第1个视频就1000万+?2025年01月 作者:羊洒洒 来源:中国记协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0个粉丝的号,第1个视频就1000万+?
(一)
4年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准备探索“工作室”模式,领导和一批年轻人激烈讨论:第一个工作室应该叫什么名字?
而在争论期间,团队几个年轻人 ... 内容:
0个粉丝的号,第1个视频就1000万+?
(一) 4年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准备探索“工作室”模式,领导和一批年轻人激烈讨论:第一个工作室应该叫什么名字? 而在争论期间,团队几个年轻人已经以“小细节工作室”名义对外发布了第一部作品,甚至把Logo都做好了。 “你们手还怪快的嘞。”领导表扬了我们,(似乎)丝毫没有因为先斩后奏而生气。这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云南网小细节工作室于2021年9月1日下午诞生了。 2021年8月开始,云南边境小城瑞丽疫情反复,云南抗疫工作遭受质疑。诚然,许多批评都是理性的,指出了客观存在的问题;然而,毫无根据的非议甚嚣尘上,有的演变成了谣言。 作为省级党网,云南网有责任以正视听,把真实情况向外界传递——即便面临着巨大的边境疫情防控压力,云南也没有让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流入内地。 可是,我们碰上了一个难题。 问题并非源自内容本身,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塔西佗陷阱”。受芜杂信息影响,许多网友先入为主地认为云南抗疫不力,任何其他事实和观点都是党委政府在“洗地”。 怎么办? 从“官媒”变成“普通网民”,或许是个办法。我们做了一则实事求是的短片,假装是某位热心网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做的视频。试图用“魔法”打败“魔法”。 不过话虽如此,热心网友也得有个名吧?于是,我们相继排除了“花开富贵”“伱丶非莪莫属”等一批略显霸气的网名后,选择了小细节工作室这个名字。 原因有二:第一,云南网早就打算成立工作室了;第二,当时有人发了“又是一个小细节”这个表情包。 接下来1个小时内,我们注册了全新的微信视频号,0作品、0粉丝,赶在下班前把这支《云南抗疫有多难》的短视频发了出去,并转发到朋友圈。 然后……转发3.9万、点赞10万、浏览量1000万……同年,云南省媒体融合领域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成立,进一步培育工作室,由云南网90后、95后为班底打造的小细节工作室顺利入选、重点支持。 (二) 不过,正如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即便工作室成立了,我们也说不清究竟是先有“小细节”还是先有“小细节”。 《云南抗疫有多难》这支短片,拥有大量细节。比如,云南边境线的长度需要30万人手拉手才能围住,而30万这个数字是根据云南人平均身高1米64算出的(身高数据被“吐槽”了,真相才是快刀)。 “小细节工作室”的风格就是字面意思,无论做什么样的产品都坚持“细”的原则——文本要细、镜头要细、数据要细,抓住最细的那根心弦。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恰恰相反,小细节工作室倾向于选择宏大的主题,寻找其中可能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做产品,从而“四两拨千斤”。 比如,2022年云南森林消防千里驰援重庆山火刷爆互联网,我们推出了《什么是云南森林消防》,细说“以火攻火”绝招,计算出消防员每年光训练跑步的距离就能在云南和重庆之间往返一次等; 《我们都是答卷人》这个作品入选中国记协党的二十大融创报道精品的作品,把云南牢记嘱托奋进跨越的成绩,比喻成考试答题卡上一个个用心填涂的答案,把宏大叙事细化成每位网民都能明白甚至亲身经历过的事儿; 与星球研究所、云南教育出版社联合出品“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融媒专栏,每期作品通过一张细节满满的美图、一篇细心撰写的美文、一段轻声细语的讲述,切实提升专栏的传播力。 (三) 小细节工作室推出的作品都具有鲜明且统一的特色:从产品类型看,以融媒体产品为主,强调视觉传播;从内容本身看,挖掘大主题中的小切口,表达方式注重细节、扣人心弦。 久而久之,我们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质,受众特别是业内人士能一眼看出“这是小细节工作室的东西”。而这种“人格化的特质”或言“独有性的气质”,我们认为,所有工作室都应该具备,这也是工作室区别于新闻单位传统“部门”或“中心”的地方。 我们认为,“灵活”是工作室的特点。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做的更多是“打造品牌”而非“建设平台”。毕竟,好的内容才意味着永恒。 有意思的是,随着我们不断深耕内容,“这是小细节工作室的东西”有了更多的“东西”。 工作室不设KPI(绩效考核),但每一个作品走完传播链路后,我们都会自发地写总结。这样的总结完全不讲究“穿靴戴帽”,全都是对产品怎么做、怎么传等“干货”的复盘,我们甚至还从中总结出了“模型”和“理论”。 慢慢地,总结演变成了讲义,讲义进一步变为论文,论文又被丰富成专著……两年多下来,工作室成员发表了10篇以上新闻论文,撰写了一部新闻专著,开发了一整套课件……非常“丝滑”地,我们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也迈出了一大步。我们体会到,学习,正是工作室的灵魂。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