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人物 >> 追梦新闻六十年 矢志不移终遂愿

追梦新闻六十年 矢志不移终遂愿

2025年01月  作者:郑保卫  来源:新闻战线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追梦新闻六十年 矢志不移终遂愿 郑保卫   作者简介: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科专家,享受 ...
内容:

追梦新闻六十年  矢志不移终遂愿

郑保卫

  作者简介: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等。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2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1964年,我从福建漳平一中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今年整整60年。这期间我“三进人大”,从启梦福建、筑梦北京到圆梦人大,再到续梦广西,经历了六十载难忘的追梦历程。

 

  启梦:跨进新闻专业大门

  1945年,我出生在山东,当记者一直是我的理想。记得1961年初中毕业,中考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理想》,我写的是当记者,理由是:我喜欢走南闯北四处奔波,周游祖国山河,遍览神州大地,记录时代变迁;新闻工作还可以为百姓代言请命,为社会伸张正义。1964年高中毕业,我如愿以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入学第二年,赶上了系里分专业。当时新华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创办新闻摄影专业,希望学校能为其培养“文武兼备”(既能写新闻,又能拍照片)的摄影记者。经过报名和审批,我和其他19名同学成为人大新闻系第一批新闻摄影专业学生。课余时间,我们总喜欢挎着相机四处拍照。为了尽快熟悉摄影业务,学校还安排我们到新华社摄影部实习,我们很快掌握了从冲卷到洗印再到图片制作的全部业务流程。

  正当我们憧憬着成为新华社摄影记者的美好未来时,“文化大革命”使我们的学业被迫中断,毕业分配也受到影响。1970年,我被分配到辽宁大连56中当中学教师,一干就是8年。虽然当时心里很不情愿当老师,但出于对学生的责任,我的工作很投入,因而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被评为大连市优秀教师,还当上了副校长。即使这样,我内心深处对新闻的热爱与追求却始终没有改变,总盼望有机会能够重新实现新闻理想。

  1978年,国家恢复高校招生,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被录取为人大复校后的首届研究生。入学后,我师从甘惜分老师研究新闻理论,研究方向是“马克思恩格斯新闻理论与实践”,这成为我后来几十年始终坚守的学术方向。当时我们几个研究生都已过而立之年,大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希望能把被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1981年研究生毕业时,一心想当记者的我接受甘老师的建议,选择了能够帮助成百上千学生圆记者梦的教师职业。毕业后,我先后在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和中国新闻学院任教,这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进入媒体工作,他们大都成为业务骨干或单位及部门负责人。

  2002年中国新闻学院停办,当时虽然新华社一再挽留并给我安排了相应工作,但出于20多年与新闻教育结下的情缘,我最终还是离开工作了16年的新华社,回到母校从事新闻教学与科研,由此开始我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圆梦:登上新闻学术高地

  回人大后,我受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基地”)主任,这使我能够站在这个全国性学术平台上,为新闻学学科建设做更多工作。

  这期间,我以基地主任身份积极搭建学术平台,设计科研项目,组织校内外专家围绕新闻学术研究如何为促进学科建设、传媒改革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开展科研工作。同时着手创建全国性新闻学术研究机构,举办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著作等,并公开批判“新闻无学论”,指出其要害是否定中国新闻学“有学”,为保卫中国特色新闻学鼓与呼,受到了学界同行的认可。

  2004年,我受教育部委托率团到加拿大成功取得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举办权,两年后顺利主办了“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扩大了我国传媒经济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受到国内外专家好评。2005年,我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雷跃捷教授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主任扎苏尔斯基教授一起,创建了由两国三校共同主办“21世纪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机制,此研讨会后来连续举办了10届,成为中俄新闻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08年,我以基地主任身份创建了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使之成为全国新闻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2009年,在时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倡导下,基地与学院联合全国14所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共同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迄今论坛已举办15届,在民族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2010年,我们创立了发展中国家第一个气候传播研究机构——“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开启了我国气候传播研究进程。我和团队成员连续十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并举办气候传播边会,取得很好效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积极评价。2015年,我又创建了“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为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搭建起了新的学术平台。

  这些年我还利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联合全国知名新闻院校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如建党90周年、改革开放 40周年、中国新闻学百年等,扩大了新闻学的社会影响。

  我自己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一些成绩和进展:先后承担了《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思想研究》《中国媒体格局变化及竞争力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先后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和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2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方面,我主编和参编了多部教材,出版了多部著作。2004年我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一书,成为第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历程,全面总结党的新闻工作历史经验的专著,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荣获吴玉章人文社科奖。2014年,我又受聘中宣部和教育部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首席专家,并承担了主编全国马新观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任务,后来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90万字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

  2015年,我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至此,从1964年读本科,1978年读研究生,再到2002年回母校工作,我前后“三进人大”,在此学新闻、教新闻、研究新闻长达20多年时间,从梦想扬帆到筑梦、圆梦,在追梦新闻的路上心无旁骛,一路奔走,坚持了半个世纪,想到年轻时所确立的新闻理想已圆满实现,我的心中充满无限欣慰和愉悦。

 

  续梦:助力民族新闻教育

  本想退休后好好休息,没想到2017年底广西大学要聘我担任特聘君武荣誉教授兼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出于多年来难以割舍的“民族情结”,我接受了聘任。

  到任后经过调研和思考,我认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正面临难得历史机遇,无论从国家对广西发展的战略定位看,还是从广西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后的发展势头看,只要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就一定能够弯道超车,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为此,我同班子成员一起对原有学术资源进行了整合,尽可能发挥广西地处边疆、南向大海、毗邻东盟的地缘优势及民族特色,提出了设立“一院四中心”的学科建设思路。即建立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院,下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民族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东盟传媒与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研究中心、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四个研究中心均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较明显提升。

  为了调动学院老师的积极性,我提出了“志高、心静、学深、业精”的“八字致语”,鼓励他们确立高志向、高目标、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敬业,精于业务,使自己成为所承担教学及各项工作领域的行家。对学生,我则用“铸魂、励志、厚学、重习”的“八字致语”来激励他们,即要用马新观武装头脑,锻铸灵魂;要磨砺意志,坚定志向,自觉自愿地去经风雨、见世面;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使自己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专家型、全媒型新闻人才。

  从几十年新闻教育与学术研究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培养用马新观武装,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闻人才,是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基于这一认识,我把坚持和加强马新观教育和研究作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要任务及重要特色,希望通过马新观教育和研究来帮助全院师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为此,我强调要做强做大马新观教育和研究工作,使其成为新闻学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中心环节”与“核心内容”,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课程与研究方向,而且要实现贯穿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教育全过程,实现老师和学生全覆盖以及所有专业课程全覆盖。

  总之,我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把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成为马新观教育和研究的重镇,并且要让马新观教育和研究在全广西新闻院系遍地开花,使马新观能够在学生中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培养学生真正成长为牢固树立马新观的党和人民放心的优秀新闻人才。

  4年时间一晃而过,2021年底我的院长聘期届满。2022年1月4日,学院为我卸任院长和从事新闻教育40周年组织了一次座谈会,为我的续梦之路作了一个圆满收场。

  回顾60年新闻追梦之路,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庆幸自己能够目睹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过程,庆幸自己能够置身这一盛世之中,并且能够在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领域贡献一份力量,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12月(下)。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追梦新闻六十年 矢志不移终遂愿
· 为了这件事,新华社女记者竟跑了一年
· 柳琛子,履新人民日报社
· 做记者,不就为这几个瞬间嘛?!
· 他从“菜鸟”到首席记者
·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我的基层一线情结:
· 这位美女记者,人称“铁师傅”
· 新华社“十佳记者”现场领奖,手机响起防
· 新华日报社社长双传学:掌握立身之本,让
· 本届最年轻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从临时工到
· 十问新闻前辈詹国枢
· 徐德智来稿:在联合国挺刺激的

推荐 . . .

柳琛子,履新人民日报社
柳琛子,履新人民日报社
我的一次跨界活动
我的一次跨界活动
白真智: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编辑
白真智: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编辑

相关 . . .

· 北京电视台丛薇:单身生活难免孤独 说到儿
· 胡线勤:人民日报社办公厅办公室主任
· 李俊伟: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
· 焦点 李琴,不凡的新闻前辈
· 细数央视主持人与子女温馨合照
· 白真智: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编辑
· 焦点 郑二发师徒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
· 祝 彦: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 学习新闻史好处多,写稿编报眼界开阔了
· 吴 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共青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