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咋搞?做法来了!2025年01月 作者:陈妙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2025年,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咋搞?做法来了!
导读
2025年的第一天,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重庆客户端、上游新闻客户端全新改版上线,重报集团系统性变革全面启动。
同日,《解放日报》《文汇 ... 内容:
2025年,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咋搞?做法来了!
导读 2025年的第一天,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重庆客户端、上游新闻客户端全新改版上线,重报集团系统性变革全面启动。 同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分别强化“时政”“人文”“民生”定位,三大报共建、共享、共用全新的上观新闻客户端,“新上观”是否会复刻第二个“澎湃现象”引得业界关注。 2025年,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迈向纵深的一年。 为回答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道大题,一直走在变革前列的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坚定发声:“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变革决心和更具创新性引领性的举措,形成更加磅礴的改革势能,加速推动系统性变革。”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新”字为要。面对“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张共同的答卷,媒体人知道,“必须再勇敢踏前一步,向深处探路,向难处求索”。2025年开年,业界与学界多位专家一道,共话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转变 把全部精力和资源投向最有价值的地方 系统性变革,就是要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更广。改革的目标,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把全部精力和资源投向最有价值的地方,集中力量做“头部”、做精品。 改革,要拿出破釜沉舟之勇气。 据了解,新华社推出209项智能化工具,开展AIGC视频生产实验,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推动传媒行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构建起覆盖用户超4.6亿的“报、刊、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南方风来满眼春”;新京报社发布“五大行动计划”,推进深度融合变革。 作为媒体改革的“焦点”,李芸在去年10月就坚定发声,坚决淘汰一切形式的落后产能。一个月后,改革方案对外公布,上报集团关停5款新闻客户端;去年12月,江西广播电视台《系统性变革总体工作方案》公开发布,宣布将关停3家媒体以及缩减22家公司。 “没有用户的媒体也就无法成为主流,甚至无法生存。”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宇一语道破这场变革的关键目的——向移动端找阵地、要流量。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本质是要更全面、更彻底地推进主流媒体互联网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四川日报社总编辑李鹏表示,要主动拥抱互联网,紧跟技术大趋势,把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主战场,坚持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坚决以主力军担当守好舆论阵地,坚定以数据驱动用户和收入增长,推动主流舆论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如今的世界是“屏”的,媒体融合争夺的焦点之一是“屏”,京报移动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军华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布局“屏”端产品,让主流媒体占领主要阵地。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用拥抱改革之心表态:在新的一年里,北京日报社将着力加强大端大号建设,不断提升自身传播力影响力。 生存 生存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全媒体经营模式 挺进了主战场,如何生存下去?新媒体端的盈利与变现模式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 为加速实现应用场景商业闭环,上报集团围绕新闻媒体和金融信息服务两大领域,全力建设主流媒体数智传播平台。实施澎湃新闻焕新行动,创立独立技术品牌“派生万物”,赋能AI视觉、智慧办公等场景。探索金融信息服务新模式,界面财联社成立“财跃星辰”科技公司,发力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合规等场景应用,与国泰君安的战略合作已经成为行业标杆性案例,去年底上线AI“小财神”,为用户打造兼具专业度和个性化的“私人财富助理”。 李芸认为,要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全媒体经营模式,要从传统广告变现模式,进一步向“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全案服务运营模式转变。 李鹏介绍,四川日报全媒体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打造数字化平台,加快拓展数字化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化管理,不断丰富发展生态,积极拓展数字产业,增强盈利能力。 观媒首席执行官、传媒大观察的创始人薛陈子认为,新媒体不能成为“秀”存在感的一种方式。跟风或无目的使用新媒体平台是行不通的,一切技术的运用要与商业运营去做结合。与此同时,可以与第三方平台寻找协作机遇,积极构建健康的商业模式。 “媒体系统化变革,是媒体全流程引入新质生产力后,在内容、渠道、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等方面全方位的变革和重构。”王宇表示,媒体的未来将不再是简单的内容生产商,而是提供媒体+的服务商,不仅提供多平台多形态的内容产品,还应提供基于价值链的、与公众共创共享的内容服务,以及基于内容的整合营销和商务等。 改革 增强自我造血机能实现智能化生产 系统性变革,就是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改革要树立明确的导向,这种导向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媒体管理、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中。 四川日报全媒体用互联网思维优化配置资源,以考核评价体系重构为牵引,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智能技术重构策、采、写、编、发、馈、评等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打造出高效的“智能编辑部”;依托智能技术建设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不断提升着川观新闻客户端功能服务与用户体验。 在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沈炳忠看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自我革新。 2024年9月,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台了《推进市级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形成了以“六大机制、两项改革、三大支撑”为主体的改革思路,坚持以移动优先、融合传播、全网影响和精办优办、全媒联动、全域做强为原则,重点优化融媒思维贯通、采编指挥调度、内容策划创新、融合传播激励、数据分析运营和精品创优推进等六个方面机制,全面实施电视频道运行一体化和市县联动一体化两项改革,并从人才、技术、实力三个层面着手,全面构建起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重报集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闻资源的全链条管理,形成既高效“攥指成拳”,又精准“分进合击”的深度融合新格局。集团将着力抓好“中央厨房”常态化指挥调度机制、集团媒体入驻三大平台管理机制、全媒体质效考核评价机制、第三方平台账号管理机制、重点宣传项目制等五大机制创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体制机制变革使媒体不断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推动媒体长期可持续发展。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表示,加快适应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探索智能传播、人工智能更深程度介入内容生产的新规律,从媒体融合走向智能融合,从融媒体走向智媒体是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发展趋势。组织形态变革实际上体现了资源配置机制与重心的调整优化。在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时代,媒体的组织架构等必然、必须随之调整。 驾驭 AI是关乎媒体安身立命的必答题 最后,我们来聊聊AI。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变革者一直拥重兵前驱。李芸在2024年岁末首次系统性披露了集团的AI战略。她表示,拥抱AI是一道关乎媒体安身立命的必答题。 AI不是变革的目的,而是驾驭这场变革的手段。 上海报业集团紧紧抓住AI赋能重大机遇,短短一年内实现了包括融媒虚拟演播室260多套三维虚拟场景、400多次场景转化等AI落地媒体应用新突破。 站在新起点,上海报业集团还将聚焦建设AI超级平台、运用数字人为常态工作打造替身、研发大模型为运营革新注入动力三个重点方面,实现新质生产力“奋力一跳”。 基于AI技术的新交互、新终端、新渠道、新场景等构成了未来传播的新格局。上海报业集团面向未来的发展新优势发力,布局智能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未来传播渠道,在全场景智能生态中抢占先机,打开人机交互新传播空间。目前,澎湃新闻已经与华为、腾讯智行、阿里斑马智行等车机生态服务商以及比亚迪、长城等主流车企达成内容生态共建合作,是全国主流媒体中最早一批开展的车机生态项目。 李鹏在强调推进智能化革命中同样强化了AI的作用。他表示,将持续把智能技术作为智媒体的驱动力量,加强智能化生产,用AI来驱动内容的策、采、编、审、发、反馈等全流程;创新智能化传播,持续运用智能技术提升主流内容的传播效能;扩展智能化服务,聚焦目标用户刚性需求,积极扩展新闻传播以外的智能服务。 “技术是媒体系统性改革的助推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认为,随着AI技术与大语言模型的不断发展,媒体改革也需充分重视智能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媒体与技术的“智融合”,利用AI技术赋能媒体业务,在打造智能作品的同时提升媒体产业竞争力,实现从内容到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改革。 技术迭代是媒体无法回避的时代问题。 周敏表示:“在技术浪潮中,主流媒体要安身立命,就需重视内容质量和个性化发展,为技术赋能建立更加包容灵活的人才管理与体制机制,以系统性变革应对技术,以智能性融合赋能媒体。” “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这句话在2024年成为传媒圈的热词。战略宏大、战术轻盈,内容深刻、产品灵动。大象跳街舞的律动,充分展现了传媒人在改革面前的行动与决心。 这份行动与决心,就像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温暖而坚定的话语,给我们传递的信心和力量——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