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与价值引领:中国蓝新闻打造“新型融合传播力”的探索与实践2025年06月 作者:孙 宇,孟文林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AI赋能与价值引领:中国蓝新闻打造“新型融合传播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5年4月30日,在“让技术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放大器”理念的驱动下,新版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上线。焕新版客户端从AI全场景赋能、首屏首 ... 内容:
AI赋能与价值引领:中国蓝新闻打造“新型融合传播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5年4月30日,在“让技术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放大器”理念的驱动下,新版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上线。焕新版客户端从AI全场景赋能、首屏首页焕新、年轻化交互和大数据驱动生产四项维度,实现传播效能的系统性跃升。作为省级主流媒体的“排头兵”,中国蓝新闻也将通过此次改版,逐步构建起以客户端为枢纽,联动大屏、垂类账号、央省市县融媒的一体化传播生态,推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向全媒体传播格局跃迁。
1 四大转变实现传播效能跃升 1.AI全场景赋能:从工具化应用迈向生态化重构 智能传播时代,主流媒体新一轮的系统性变革离不开技术革新。此次中国蓝新闻客户端改版以“技术驱动革新”为核心逻辑,通过AI技术生态化布局,将主流价值观编码进算法逻辑,在智能推荐中实现价值引导,在交互体验中完成情感共鸣,在数据驱动中优化传播效能。此次改版最大亮点是突破传统工具型AI的单一功能局限,构建覆盖多场景的智能服务生态。通过整合散落各处的AI功能(如播报、校对、海报生成、心理咨询等),推出聚合式“AI频道”,实现功能协同与场景互通。另外依托集团主播资源优势,创新打造ZMG(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数字主播矩阵,融合语音对话、智能导览、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交互体验。同时,以供给侧改革思维为牵引,深度融合集团自研AI大模型智媒果及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主流模型能力,在阅读、服务、互动、创作四大场景中实现AI闭环赋能。 2.首屏首页焕新:以沉浸式动态编排焕新视觉体验 新版以“动态编排+视觉革命”为核心策略,重构首屏内容传播范式。开屏首创的“动态五宫格”编排形式,结合了“巨幕海报”“裸眼3D”等视觉技术,将重大事件转化为沉浸式传播场域。例如,国足世预赛对阵澳大利亚队期间,首屏以三宫格海报形式多角度呈现赛事热点,有网友评价“满屏都是国足,就像打开了赛事魔盒,太赞了”,创新编排带动客户端当日首屏稿件传播效率提升200%以上。 3.年轻化破圈:从流量收割到情感黏性的深度运营 针对年轻用户需求,客户端以“游戏化交互+情绪价值供给”双轮驱动,完成从流量思维到用户运营思维的转变。在交互层面,创新构建“客户端二楼”游戏专区,植入体育竞技、文化解谜、城市探索等轻量化玩法,深度融合吴越文化、中超IP等地域元素,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此外,用户可在“个人成就系统”中,参与签到打卡、积分兑换、徽章解锁等玩法,将内容消费转化为用户成长叙事,构建“参与感-归属感-忠诚感”的情感链路。这一系列举措突破了传统新闻客户端的工具属性,以“社交化+情感化”运营重塑用户黏性,实现从短期流量吸引到长期关系沉淀的跨越。 4.大数据驱动生产:从模糊推送到精准触达 改版以“数据驱动+场景适配”为核心逻辑,基于2万余名深度互动用户画像,重构内容生产与传播链路,实现讯息从模糊推送到精准触达的跨越,让技术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放大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主要用户系20至40岁的青年群体,改版对文风语态标题进行了革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从标题到内容均有创新语言表达,化累赘为简洁、转晦涩为生动,通过遣词造句传递新闻细节、深化热点主题,通过新闻内容的自内而外的生动化重塑,以更亲和、更接地气的表达吸引受众注意力即提升打开率和完读率。日常运维中,我们发现年轻用户对短视频浏览时长普遍高于图文内容。因而,在选题策划与议题设置上,放大广电特色,增加原创热点短视频产量,实现个性化适配。此外,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活跃时段分析,在“24小时不间断”直播基础上,强化“深夜陪伴”的直播设计,拟在20点以后时段,推出一线城市CBD夜景慢直播+白噪音、三四线城市老街夜市慢直播以及深夜赛事陪伴式直播合理利用用户分层,匹配直播场景;推出中国蓝新闻AI夜读,以娓娓道来的新闻伴读有效引发共情,让主流价值观传播更贴近当代人的情感需求。 2 爆发式增长与核心方法论 近年来,以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为核心的中国蓝新闻矩阵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尤其是2020年依托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的迭代,主力军进一步进入主战场,中国蓝新闻迎来了大小屏融合、系统重塑的新跨越。 1.矩阵崛起:爆发式增长 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在各大应用市场累计下载量已突破1600万次、累计装机用户数突破800万。客户端原创稿件年全网传播量突破100亿次。与此同时,中国蓝新闻矩阵粉丝也从不足500万快速提升至4300万,微博实现每日产生两个全国正能量热搜,短视频年播放量突破600亿次。截至4月底,中国蓝新闻在中宣部“主流媒体所办新媒体生产传播效果评价”中12次进入全国前10,最高位列第2,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首屏质量提升工程成效显著。建立重大宣传报道卫视大屏和中国蓝新闻小屏一体化统筹机制,增设首屏长专职负责首页首屏编排,深化打造《第一视点》《钱江观潮》专栏,创新重大主题宣传,转变话语体系,迭代传播形态,实现“主题表达、形态传达、传播到达”的全面融合。突出重点原创品牌栏目,显著提升首页首屏的可看性和传播力。 融合传播矩阵能级不断提升。推进中国蓝新闻“双百三千计划”,推动全集团新闻资源统筹制作、全省“蹲点工作室”协作、“全国热点新闻直播联盟”合作,不断提升客户端全媒矩阵能级,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新闻直播网络,策划慢直播、短视频、热点评论等衍生新媒体产品,端内外日活数据显著提升。 融媒机制队伍锻造有力。中国蓝新闻探索实行集群战队制等新型组织形态,优化“DESK+战队+工作室”组织管理机制,完善传播评价体系,建强内容编发、热点直播、矩阵运营、客户端互动、蓝媒协作、创意研发等战队和“中国蓝名嘴IP”工作室,更好打通业务链条、推动深度融合、优化运行效率,提升中国蓝新闻融合传播内驱动能。 2.核心方法论:聚力打造“网络正能量传播主平台” 近年,中国蓝新闻以打造网络正能量传播主平台为目标,坚持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底层逻辑,围绕新媒体传播“短、时、新”特点,抓有价值的流量,用独到的视角体现主流媒体传播价值,也取得了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高“含浙量”爆款的四字秘诀。讲好浙江正能量故事,推动浙江本地内容形成全国影响力,是中国蓝新闻的核心主业。2025年以来,中国蓝新闻超六成的全国热搜和浙江相关。打造正能量爆款的秘诀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即“热”“情”“优”“美”:做足热点传播、输出情绪价值、深耕优质内容、善于记录和发现美好。例如,原创短视频《司机突发疾病 交警横跨六车道救援》,全网播放超7300万次,同时登上了全国热搜。 强化“正能量+服务”的账号定位。进一步增加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服务型内容,打造具有暖心、贴心、诚心特色的民生服务性新闻板块。客户端“中国蓝帮帮团”栏目立足于用户需求,整合集团民生类节目的优势资源,上线民生报料处置主平台和若干特色帮忙应用。目前推出了“浙里回家”“中国蓝健康服务平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智慧调解平台”等民生服务板块。2024年清明节期间,“中国蓝帮帮团”推出的《为3位山东籍烈士寻亲》融媒新闻行动,引发强烈社会反响,5场系列直播全网收看近1500万人次。栏目上线以来一共见证了300多场认亲团圆。“浙里回家”也被评选为中国新媒体公益十大优秀案例。 创新“共情传播”新打法。“全国抓热点、天天有直播”是中国蓝新闻2023年探索出来的一条路径。在此基础上,客户端又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许多重要赛事同国内有时差,中国蓝新闻客户端推出了超长“大时段”伴随式直播《与你一起看奥运》,在每场比赛开赛前,提前一小时开播,提供话题场域,为粉丝预热观赛氛围。其后,在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直播陪伴中,主持人打破传统赛况的专业解说模式,采用共情式轻松漫谈的播报风格。观众在观看赛场赛事之余,同时了解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运动员光环背后的真实与不易,不仅拉近了心理距离,还引导受众和运动员产生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共情体验,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号长制”运营不同账号。2024年以来,中国蓝新闻于客户端设立“首屏长”,同时针对涨粉最有潜力的微博、视频号、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安排了专门运维账号的“号长”,推进专属的运营逻辑和思路。比如微博号,中国蓝新闻聚焦全国正能量话题,特别是营商环境、窗口服务等网友关注的内容,精心设计暖心话题词,得到了全国网友的关注。比如视频号,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养生知识等内容,推出一系列医疗养生直播和短视频产品,专门开设《中医小妙招》等专栏,赢得了大批黏性很强的忠实粉丝。针对小红书,根据平台用户年轻、时尚的受众特点,重点关注浙江大文旅赛道,为每一条短视频设计专属海报和话题词,吸引了不少“00后”用户的喜欢。 3 构建“屏+端+网+号”一体化传播生态 传播力先行,始终是传媒发展的底层逻辑,以融合重塑推进传播力建设,中国蓝新闻大力实施新闻传播矩阵的提能升级改革。接下来,中国蓝新闻矩阵将以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为传播枢纽,以浙江卫视大屏新闻栏目群、Z视介重大文化传播平台、广电名嘴文化达人IP,包括集团各频道的美丽浙江、风云传播中心、1818黄金眼融媒、中国蓝国际等社交媒体的垂类账号为依托,以央、省、市、县四级联动的新闻协作网为支撑,打造新型融合传播力,积极构建“屏+端+网+号”融合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最终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协同共生:通过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打破组织壁垒、打通账号鸿沟,形成“资源集约-内容协同-效益共享”的新型生产关系;从流量竞争到价值沉淀:以“正能量+服务”的内容定位,抓“有价值的流量”,也通过流量将价值沉淀到中国蓝新闻矩阵上;从本土深耕到放眼全国:依托“屏+端+网+号”一体化传播生态,放大传播效果,持续推动浙江本地内容形成全国影响力。 4 结语 中国蓝新闻的实践表明,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迭代,更在于对社会价值的坚守与引领。2025年的改版,既是自我革新的宣言,更是面向未来的冲锋。在媒体融合的深水区,中国蓝新闻将继续以“浙江速度”响应变革,以“浙江温度”连接用户,为全国主流媒体转型提供更具示范意义的“浙江方案”,在技术驱动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突破中,书写浙江故事的新篇章。 作者:孙 宇 孟文林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