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写作 >> 写作讲坛 >> 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重思考

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重思考

2025年06月  作者:朱高祥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重思考   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是检验媒体应急能力与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尺。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潮新闻是国内首家抵达震区的省级媒体,凭借快速响应、专业策划和全媒体 ...
内容:

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重思考

 

  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是检验媒体应急能力与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尺。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潮新闻是国内首家抵达震区的省级媒体,凭借快速响应、专业策划和全媒体传播,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报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受众好评。笔者作为报道组核心成员,针对此次报道实践,结合新闻传播理论,从协同作战、视觉赋能、深度挖掘三个层面,系统梳理报道经验与启示,为同类报道提供参考。

1

思考一:前后方协力配合制造“虹吸”与“黑洞”

  地震发生后,潮新闻是第一家从国内出发抵达缅甸重震区的省级媒体,这为后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报道奠定了一定优势。复盘来看,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离不开两个重要“法宝”:

  一是记者24小时在现场,积极发挥“虹吸作用”。在突发事件中,记者不仅是信息传递者,更是现场故事的“挖掘者”。地震发生后,潮新闻两位特派记者连夜赶赴缅甸,再历经15小时的车程抵达距离震中仅17公里的重震区、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震区现场,救援抢险、医疗救护、家属寻人、余震频发等各类事件交织,记者需要大量吸收消化各类信息,凭借敏锐嗅觉从中抓取到鲜活故事,通过“虹吸式”报道模式,形成独家、高质量报道。

  二是采编团队多维度资源整合,显示强大“黑洞效应”。潮新闻多部门骨干参与到此次报道中,汇聚成强大采编合力。在整组报道中,我们将这次报道看成一个“黑洞”,吸收深度报道、视频、传播、编辑等部门的40余名骨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报道赋能。比如报道组负责人参与过雅安地震、尼泊尔8.2级地震、天津港大爆炸等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具有丰富报道经验,可以更好统筹报道次序。两名特派记者,一名记者追踪缅甸电诈问题两年多,两次前往中缅边境调查采访,曾现场报道公安部押解缅甸电诈犯罪嫌疑人行动,对缅甸地缘政治、社情民意具有深厚知识储备;另一名记者参与过温州动车事故、雅安地震等灾情报道,对事故直播和摄影,同样具有丰富经验。后方编辑团队亦在各自领域有突出能力。在丰富端口内容的基础上,采编团队还要抓取适合网络传播的新闻点进行二创,从而不断引发内容爆点。在此操作下,潮新闻采编团队抓取缅甸重震区震撼画面以及救援正能量内容,提炼出关键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缅甸震中华人目睹12楼变3楼”等相关话题冲上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单个话题阅读量超千万。

2

思考二:视觉叙事与新闻图片的“情感穿透力”

  对于灾害现场而言,新闻图片凭借其直观性、情感张力与艺术表达,成为跨越语言屏障的通用介质。本次报道中,潮新闻特派摄影记者拍下一系列震撼照片,这些特殊时刻的场景,烘托出了现场的救援气氛,容易将每个读者带入现场。而在图片的选用和呈现上,团队也颇费一些心思。

  一是编辑从数千张回传照片中选出7张搭配报纸专版报道,强化版面视觉冲击。在《100小时救援在持续,希望在延续》彩色双连版专版上,新闻图片配合现场深度报道一同呈现。编辑放大了渲染情绪的照片,让它成了视觉中心,也是奠定整个版面基调的灵魂。

  二是将图片转化为海报,搭配融媒体专题等产品,延长传播周期。在实操中,这些记录重震与救援照片,不仅是现场报道所需,更是报纸版面、融媒体传播等二次创作的素材。一张优质图片的重要性不亚于视频,即便信息含量时常不如视频多,但因其含有艺术性思想性,以及现场强烈的画面形象和感染力,传播效果特别好。

  三是新闻图片是现场报道的“感性符号”,读者往往能读到文字之外的张力。相机快门按下的重震瞬间,文字、视频均无法取代。无论是幸存者被救出的那一刻,还是手捧白菊、抹泪的悼念者,或是11层公寓坍塌成一片废墟,新闻图片往往凭借艺术化角度处理,传递给读者最直接、最真实、最形象的现场。潮新闻特派记者在现场拍下一系列独家、吸引眼球的救援图片,比如抓拍到幸存者被绳索运输落地的一刻,众人伸手去接住担架的画面。尽管只是一张照片,读者在这个场景中看到来自中国救援队的力量。这一张照片,也作为潮新闻开屏页,获得读者关注。

3

思考三:消息与深度报道的协同策略

  灾害报道需要受众思维,受众想要了解的信息就是记者采访与写作的指引。所以,在本次重震报道中,潮新闻采用消息与深度报道的协同策略,打好组合拳,扩大报道影响力。

  用快讯抢占第一落点。灾难发生后,现场的一切都处于“浓雾”之中,各种谣言充斥,大众需要及时了解前方现场的实时进展。快速、动态、持续的现场播报变得必不可少。潮新闻特派记者于3月30日凌晨抵达曼德勒后,第一时间就从前方发回短平快的现场报道。当天,记者又通过文字、视频、直播等方式,快速呈现震区的救援进展与变化。在《星夜兼程,潮新闻特派记者抵达缅甸地震重灾区曼德勒》等报道中,记者用现场照片、视频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快速发回震区灾害情况与救援进展,既有现场实时画面,也有对中国被困人员与救援队的救援进展报道,满足受众对灾区信息的渴望。

  用深度构建叙事纵深感。短消息之外,全方位、多层次、深度性的报道,更是受众想要阅读的内容。消息与深度报道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新闻报道“快”与“慢”的协调。如果说消息面向的是与自媒体、社交网络的竞争,深度报道则需要应对与其他媒体的同题竞赛,是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有力工具。地震发生之后,网络上情绪化内容泛滥,有深度、有细节、有调查的报道成为“必需品”,甚至“奢侈品”。缅甸地震报道中,记者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先后推出多篇深度报道,如《直击缅甸地震|震后24小时:惊魂未定的震区民众,源源不断涌入的救援力量和物资》《缅甸地震50小时:破碎的“华城”,星夜兼程的中国救援队》等,通过细致入微的现场观察、体验与采访,传达出更多短消息里无法完整讲述的故事与细节。通过场景还原、人物故事、数据整合,弥补了短消息的碎片化缺陷。其中多篇报道获10万+阅读量,还在《钱江晚报》以整版、通版的形式进行刊登,做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在众说纷纭的“分心”时代,强化深度报道,是选择了一条“走心”的道路。深度报道不仅是媒体权威性与专业性的体现,也是对消息在深度、广度、高度上的延伸,让多样化的报道形成传播合力,进而提升议题设置能力。而从整组报道看,如果说快讯、消息是“导语”,那么精准的内容表达和定位,无论是综合视频还是深度报道,都是重特大突发报道的“关键收尾”。此次缅甸地震报道表明,在突发事件中,媒体需兼具速度、温度与深度,才能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重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重思考
· 新闻宣传在 “稳” 的基底上契合 “企格
· 新闻宣传是里子,不是面子
· 企业党建工作与新闻宣传密不可分
· 写好“新闻随笔”的4个要素
· 从新闻宣传工作看一个单位的文化氛围
· 人民日报这样做新闻 | 积累千日,纠错一
· “网曝”“网传”等词严禁进标题已8年,
· 时政报道还能这样写?还能把自己摆进去?
· 米博华:“数智”来了,但记者不会离开
· 人民日报社办公厅原副主任:如何写出令人
· 做好青年话题宣传报道 引导广大青年挺膺

推荐 . . .

从新闻宣传工作看一个单位的文化氛围
从新闻宣传工作看一个单位的文化氛围
时政报道还能这样写?还能把自己摆进去?鲜活丰满,我大叹开眼
时政报道还能这样写?还能把自己摆进去?鲜活丰满,我大叹开眼
新闻宣传做不好的单位,其他工作也好不到哪里去
新闻宣传做不好的单位,其他工作也好不到哪里去

相关 . . .

· 新闻标题上可以用标点符号吗?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怎么写?
· 新闻写作基础:新闻的结构
· 新闻写作六要素---5W1H原则
· 如何写好侧记?
· 网评文章怎么写的范文
· “小杜特写”,特在哪里?
· 采访时遇到的6种情况,怎么办?
· 记者采访技巧:七分采三分写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