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发言人 >> 发言人讲坛 >> 从高考和DeepSeek,谈谈群体情绪和历史真相

从高考和DeepSeek,谈谈群体情绪和历史真相

2025年06月  作者:燕志华  来源: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从高考和DeepSeek,谈谈群体情绪和历史真相   全文提纲如下,谢谢大家阅读!   (一)从隋炀帝评价两极分化说起   (二)当下多数网民的情绪统治了网络   (三)当下“知识越多越反动”现象   ...
内容:

从高考和DeepSeek,谈谈群体情绪和历史真相

 

  全文提纲如下,谢谢大家阅读!

  (一)从隋炀帝评价两极分化说起

  (二)当下多数网民的情绪统治了网络

  (三)当下“知识越多越反动”现象

  (四)人民群众的消失

  (五)网络“沉默的大多数”更需要关注

  (六)流量统一了中国社会的评价标准

  (七)企业家将运营流量当做核心竞争力

  (八)国宝DeepSeek正遭流量社会巨大伤害

  (九)中国社会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标准

  高考刚刚结束,本应恭祝各位考生都能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

  但是这里有个悖论,那就是即便大家都考得好,反倒导致“剧场效应”,也就是前排站起来了,后排也必须站起来,这会导致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竞争反倒更激烈了,大家也并不一定能实现理想。所以我觉更为科学的祝福,应该是说:

  恭祝大家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各自的人生理想!

  虽说高考带石成金、改变命运的作用因为时代变化有所降低,但是不能轻视高考。它有个神奇的隐性社会价值,那就是让金字塔腰部以下的广大百姓,起码信仰高考是公平的,有这样一种群体认知,就具有社会治理价值。而且,年轻人不参加高考,你如何在芸芸众生中证明自己努力过、拼搏过?有和自己的理想相匹配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然不是轻视没有文凭的人们,文凭不再是人生成功所必需的条件,但是的确,如果没有大学文凭,你需要抛洒更多的汗水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高考文凭,本质是国家以最高信用认证的人生免检牌照。

  说到高考,人们更多感念小平同志。今天还看到一篇回忆文章,追忆邓小平当年恢复高考的决策过程,令人感慨。

  但是如果再向前回溯,是不是也应该想起隋炀帝杨广,向他遥遥致意?

  (一)从隋炀帝评价两极分化说起

  隋炀帝杨广在位仅仅14年,却干了4件足以彪炳古今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开创了科举制。

  自此之后,朝廷的选官制度开始由世袭制度转向考试制度,从而使得普通读书人也能通过开科考试实现人生理想。科举制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文明成果之一,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文官制度,也是今天高考制度的滥觞。另外三件大事,分别是兴建洛阳、开凿大运河,以及西巡张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西域的帝王。

  可是,如此具有历史贡献的一代君主,隋炀帝在民间的评价,在世代流传的百姓传说中,却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他骄奢淫逸,滥用民力,为下扬州看琼花开挖大运河,并且三征高句丽,加剧国内矛盾等。

  这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

  民间百姓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和他真正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常常大不一样。

  这实际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民间评价低的,可能贡献大,比如秦始皇、隋炀帝;民间评价好的,可能历史价值却很普通,比如唐玄宗、寒门宰相等。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大致在于,贡献大的帝王为建造巨大工程,常常横征暴敛,导致百姓家破人亡、怨声载道,出现“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四大传说之一的故事。类似的民间故事、三侠五义、野史传说一旦成为评书、戏曲、小说,对于中国百姓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最普遍的传播行为,可以说是导致历史人物的民间评价和历史评价出现巨大悬殊的最主要原因。

  就是说,民间的评价是出于主观情感的角度,历史的评价来自客观理性的角度。

  (二)当下多数网民的情绪统治了网络

  这种特点在当下的中国网络现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当下的网络热点和网络舆情中,大家通常能看到如下现象:

  无论你是谁,只要能够顺应网民情感需要,你的文章就会达到10万+,粉丝数量翻番,他们就说你好话,鼓励你直播卖货,任你收割韭菜而毫无怨言。

  如果你仗着有点知识,说点真话,说出真相,一旦触犯群体心理,就可能被视为公敌。

  就是说,只要顺着群体的情绪来,就会受到欢迎;如果不注意群体情绪,不能提供群体情绪价值,很容易就会冒犯网民群体,成为负面人物。

  这也是当下网络舆情的一个规律:越是社会地位高的、文化层次高的权威,越是容易被网民打压;那些草根出身、奋斗出人头地的网红,常常会受到网民的鼓励和追捧。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今天十多亿百姓都上了网,都借助新媒体账号有了话语权,他们中间的大学生比例很低,知识水平、文化层次乃至认知层次并不算高。当他们看到一些公众人物的观点不太符合他们的原先预期的时候,就感觉此人面目可憎。一旦很多人都讨厌这个人,他就很难翻身了,一上网就会被吐槽、辱骂,反倒不敢发声了。

  尤其在今天中美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众人物如果坚持原先的价值立场,没有刻意凸显自己的爱国民族立场,很容易会成为大家批评的对象。

  但是偏偏在过去数十年,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的教育、形成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认知,常常是普世的价值观、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对于西式生活方式的向往、对于欧美社会制度的肯定。

  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网民往往对于知识阶层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一露面发声,如果不能反美反日、仇美仇日,就会被认为是公知。

  结果,网红文章常常10万+,而那些专家学者,不光文章没人看,而且容易招骂,常常只好退入书房,不问世事了。假大师横行于世,借助流量和情绪收割网民;真大师三缄其口,无声无息只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样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制结果,中国社会会因此走向何方?

  这也导致一个悖论:今天无数百姓将孩子送入了高考考场,是希望孩子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孩子未来最想成为的人,大概率是当下被父母痛批的那些专家学者,或者其他类型的公众人物。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你的批评是不是一个回旋镖?

  (三)当下“知识越多越反动”现象

  问题还在于,如果专家学者对于网红进行质疑,立马会遭到网民的迎头痛击。

  比如聂圣哲质疑董宇辉,遭到了网民的痛批。连支持聂圣哲的胖东来老板于东来,也慢慢受到了网民的冷遇,接下来说不定会影响胖东来的声誉,因为他走的是“百姓路线”,而他支持的聂圣哲却是精英路线。

  但是很显然,聂圣哲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董宇辉是当下的网红,两者的人生阅历、知识视野、洞察能力是很难同日而语的。但是聂圣哲背后的支持者是少数,而董宇辉背后是压倒性的多数。

  今天的网络,正在根据流量的多少来分配话语权和真理含量。

  粉丝众多的董宇辉,显然有更大的话语权,其登高一呼,肯定会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他的言论很容易上头条,成为新闻。如果他要攻击聂圣哲,网民口水立马就会淹没后者。

  但是又该如何看待聂圣哲?难道真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四)人民群众的消失

  今天的网络舆情和群体情绪,显然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人民群众的消失。

  我们以前惯于将多数人的观点、看法视为民意。当然民意有更为复杂的政治学的定义,多数人不一定就代表民意,这里仅仅使用其字面意思。

  但是今天多数网民算人民群众吗?他们的看法,是民意吗?你如果将一些观点视为民粹主义,就会招来千夫所指。

  可是如果在相当多的社会问题上,网民普遍的看法充满了情绪化、非理性,甚至将“理中客”都视为假正经,那民意在哪里?人民群众在哪里?

  所以,决策者就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你的决策如果未能照顾到多数人情绪,常常会遭到他们的批评。但是更多时候,决策需要理性、科学、具有可持续性,需要逆人性、逆潮流,站在多数人的反面;但是如果你照顾到多数人,决策看起来深得民心,众人欢呼,但是却导致短视的后果,伤害社会的长远发展。所以说,决策者当下的更多风险,在于可能受到多数网民意见的裹挟。

  如何定义今天的网民群体,令人困惑。

  勒庞写作的名著《乌合之众》,是脱胎于法国大革命的记忆。他发现大革命中的民众总是充满群体激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群体的情绪暴虐如狂风暴雨,常常大手一挥就换一批革命者,换下的只能排队上断头台。勒庞由此总结并提炼出了“乌合之众”这个概念,结果如同文化磁铁,一下子吸附了无数的思想家聚集过来,并以这个概念为中心形成了历史评价体系。

  但是你能说今天的网民是“乌合之众”吗?显然是不对的,也是充满风险的。这不光会导致离心离德的风险,境外敌人更是高兴,他们恨不得通过挑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让社会撕裂、官民对立。

  (五)网络“沉默的大多数”更需要关注

  如何认识今天的网民群体,其实是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的,也是需要网民群体和知识分子好好思考的。

  我的看法是,即便一个最大的网红,其全网的粉丝量也很难过亿。比如司马南,其全网粉丝为7000万。少数抖音大V的粉丝更多一点,但是要考虑到,他们吸引的粉丝更多是文化层次并不是太高的网民。一些粉丝量巨大的意见领袖在今日头条也公开承认,他在头条的粉丝文化层次并不高,70%以上都是本科以下的水平。

  但是中国14亿百姓,网民是11亿。网红大V的粉丝量在整体网民面前,也是极少数。

  当我们衡量一件事传播达到极大的成功、触达率已经实现了理想水平的时候,其标准不过是10万+。但是这个数字,在11亿网民这个数量级面前,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任何舆情事件闹得再沸沸扬扬,恐怕所有发声的网民、愤怒的网民、被影响的网民加起来也就数千万。新闻联播作为中国影响力、穿透力最强的节目,其每晚能直接影响到的百姓,至多两三个亿,通常数千万。

  这说明什么?说明绝大多数的网民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所以说,网络和流量不过放大了此前少数人的音量,并且会产生巨大的传播力。但是绝大多数人和传统社会、线下社会一样,都是沉默者。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他们是想象中的人民群众、民意的金字塔的基础。

  热点事件中沸沸扬扬的社情民意当然要重视,并且需要拿出措施,满足合情合理的诉求。但是他们更可能是11亿网民的分子。这是一个网络的认识论的问题。

  (六)流量指标统一了中国社会,成为唯一成功标准

  这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公众人物和历史人物?其标准到底如何确定?

  自从进入微博时代以来,网络流量,客观上已经统一江湖,统一了社会评价标准,成为中国社会衡量成功和影响力的最高标准。流量如同汹涌的巨流,所过之处,就留下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和分水岭,成为分辨是和非、黑和白的标准。

  只要流量大,似乎就代表正确、代表民意、代表历史方向。正如上文所言,社会正在根据流量来分配话语权和真理含量,当然也在分配财富。

  这其实正是中国社会的巨大风险。如果流量代表民意,这股流量终归要流到大海,到时候大家都会被带到沟里去。

  但是今天的中国,又缺乏一个社会标准,能够和流量标准进行抗衡。我们通常提到的正能量、原创力,其实很难和流量匹敌。

  当然,还有一个资本标准,更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问题。但是资本过于贪婪,反倒是导致今天网民群体崛起的重要因素,资本的声誉形象在全世界都变得面目可憎。这个标准只能借鉴,而不能通用。

  今天的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算法机制、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挑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频频爆发,其实最大问题是人类的主体性在逐步丧失,而机器正在走向历史舞台,如果没有抗衡的人类力量,人类被机器统治,或许是个宿命。

  如果以流量来评价公众人物和历史人物,那风险就太大了,因为流量里绝大多数都是口水、唾沫、情感、情绪,而缺乏足够的理性反思。

  这对于主流媒体接下来的系统性变革,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给出一个课题:是否系统性变革依然以流量为中心、为目标?有没有新的标准?

  我想起小平同志在“姓资还是姓社”讨论达到白热化的时候,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对于今天的决策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可能依然是个很好的标尺。

  (七)企业家将运营流量当做核心竞争力

  虽然流量具有风险,但是中国的企业家群体,率先看到了群体情绪中蕴藏的无限商机。

  因为你只要刻意讨好网民,你就能获得回报。反之,就会被网民疏远。

  我将中国企业家对待网民的态度,从冷到温,再到热,列出如下一个顺序:

  钟睒睒—王兴—曹德旺—马云—任正非—王传福—董明珠—刘强东—雷军

  其中,钟睒睒和雷军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冷对网民,一个是热烈拥抱网民。

  中间以任正非为中心,两边的马云和王传福对于网民,常常是保持了一个适当的距离,不热不冷。他们主要以产品为中心,很少以网民评价为产品的标准,只关注产品和用户。

  最值得关注的是任正非。在网民将华为当做民族产业旗手的时候,即便是网民热烈心理如同岩浆爆发的时候,我们看到任正非依然不为所动,不光没有被挟裹,而且还刻意地和这股热流保持了距离。

  (八)国宝DeepSeek正在受到流量社会的巨大伤害

  中国社会和科技发展,正在遭到这种全民生产情绪价值和虚假信息的终极伤害。

  很多有识之士发现,我们的人工智能国宝DeepSeek,经常出现幻觉现象,就是信息越来越不准确了。很多用户也发现了这一点。

  有科学工作者指出说,人工智能就像个孩子,你喂的食品如果有营养,他就能健康成长,如果你投喂的食品营养不够,甚至是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孩子”会虚胖,成长受到伤害。

  我们的信息环境,如果都在生产具有情绪价值的内容,你让人工智能如何健康成长?如果都是话术、套话、空话、外交辞令、口是心非,这孩子吸收着这样的“营养”长大,他也会反过来忽悠你。

  但是中国社会,不光企业家用流量来经营商业,非常之多的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都在学会讨好网民。

  以一套精致的话语体系来和网民打交道,追求的结果不是科学理性和知识价值,而是情绪价值和你好我好大家好。

  很多检查审计也是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打太极。

  科研工作者也不是真正做科研,终其一生,都在认认真真做假学问。尤其是社科类专家学者,常常著作等身,但是估计很多人退休第二天就失去影响力。

  中美未来竞争,或许人工智能是个重要战场。

  但是人工智能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我们身边充溢着虚假信息和虚情假意的流量环境。

  人工智能的幻觉现象,可能是中国社会和网民群体遭受的最大的“回旋镖”。

  人工智能如果发展不好,不光是个科技问题、发展问题、国运问题,更将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问题,那将是对当下不健康的网络环境的终极审判。

  (九)中国社会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标准

  为什么在高考进行的前后说这么多?

  因为我研究网络舆情多年,近年来越来越发现网络流量作为社会标准,越来越暴露了社会风险,社会也在受到伤害,我们网民追求情绪价值,营造了流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受害者。流量的结果,只有少数人会获益,社会和大多数人,终将遭到流量反噬。

  社会依然需要求真务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依然具有指导价值,社会需要追求科学客观理性。

  社会需要持续探索流量之外的社会评价标准,否则社会评价标准越来越庸俗化,社会会慢慢沉沦,不光影响当代,更可能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燕志华 博士

  高级记者/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从高考和DeepSeek,谈谈群体情绪和历史真
· 对于接下来国内舆情风险的研判和提示
· 面对舆论围观 地方政府“听劝”模式的B面
· 什么是新闻发言人?
· 中国最美新闻发言人谈“新闻发言”
·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是什么级别?
· 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心得体会
· 新闻发言人培训:内容与课程安排
· 新闻发布会能不能走点心?
·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 新闻发言人的表现和言论
· 新闻发言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推荐 . . .

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
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
王重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法学教授
王重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法学教授
王勇平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讲授舆情应对技巧课
王勇平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讲授舆情应对技巧课

相关 . . .

·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相当于什么级别干
· 五得利致癌门迷局:不同机构检测结果截然
· 中共第一代女新闻发言人——龚澎
· 危机公关:企业应重视搞好内部员工关系
· 傅莹:岁月打磨出来的沟通者
· 王重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回顾
· 政府新闻发言人语言风格解析 以外交部新
·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发言人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