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上的“炼字炼句”2025年07月 作者:刘国昌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标题上的“炼字炼句”
刘国昌
标题上的“炼字炼句”最见功夫。
标题讲究精炼简洁,文字力求字字珠玑。因此,做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炼字炼句”的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谈谈在标题上是如何“炼 ... 内容:
标题上的“炼字炼句” 刘国昌 标题上的“炼字炼句”最见功夫。 标题讲究精炼简洁,文字力求字字珠玑。因此,做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炼字炼句”的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谈谈在标题上是如何“炼字炼句”的。 一、加一个字,标题增彩。 例: 原题:“一张蓝图干到底” 改题:“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 点评:改题在“干到底”前加了一个“一”字,强化了“干”的力度。较之原题增加了力量。 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或改一个字,俗称“一字功”。 唐代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曾在“推”和“敲”两个字上下功夫。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也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做出的。“一字功”是炼字炼句的基本功,当好好磨练。 二、巧用动词,立体生动。 例: 原题:延安::“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改题: 人在“格”中走 事在“网”中办 ——我市以“网格化”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点评:原题用“小”和“大”形成反差,凸显网格化的管理作用,但比较宽泛,不具体。改题用了两个动词“走”“办”,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善用谐音,朗朗上口。 例: 原题:春风四月暖 阅读正当时 改题:四“阅”天 读好书 点评:四“阅”天是四月天的谐音,用这个谐音,既点明了时间(四月),又突出了活动核心(读书),节奏轻快,朗朗上口。而原题比较平淡、平常,缺少特色。 善用谐音做题,是当下流行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做出的标题朗朗上口,给人印象深刻。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滥用。谐音要“谐”得准、“谐”得好,不可硬“谐”。 四、妙用词汇,增加韵味。 例: 原题:品读三首儿童诗 改题:寻得三首写童古诗 点评:同样是读儿童诗的内容,但在标题上将“品读”换成“寻得”,这标题就有了韵味。“寻得”一词带有探索感和故事性,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阅读欲。而“品读三首儿童诗”则平淡,吸引力较差。 五、多种修辞,全题增色。 例: 原题: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 改题: 车辚辚 马萧萧 凯歌震云霄(肩题)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 丹东举行盛大欢迎大会(副题) 点评:原题只是叙述了一个新闻事实,缺少感染力。改题运用比喻(最可爱的人)、引用古诗词(车辚辚 马萧萧)等修辞手法雕琢标题,使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标题“炼字炼句”中,要善于运用“积极修辞”。依据具体情况,以比喻、借代、引用、设问、比拟、感叹等修辞手法修改标题。这样做出来的标题技高一筹。 小结语 做标题,改标题,是“炼字炼句”的平台,也是衡量、考验媒体人文字功夫的试金石。倘若功底欠佳,那就做不出精彩的标题。 有鉴于此,举凡一个媒体人都应抓住“炼字炼句”的机会,大胆、细心一试笔墨!只要持之以恒做下去,用不了多久文字功夫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