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丨逐句分析这篇消息的优点与不足2025年07月 作者:吴兆喆 来源:吴聊公众号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案例分析丨逐句分析这篇消息的优点与不足
今天,我们赏析一篇林草行业的消息,带大家一起感受短消息的魅力。
我省首笔碳票质押贷款落地
十八洞村560余公顷林地凭碳票获300万贷款
湖南日报6月 ... 内容:
案例分析丨逐句分析这篇消息的优点与不足
今天,我们赏析一篇林草行业的消息,带大家一起感受短消息的魅力。
我省首笔碳票质押贷款落地 十八洞村560余公顷林地凭碳票获300万贷款 湖南日报6月22日讯 昨天,记者从省林业基金站获悉,我省发放首笔湘林碳票质押贷款,绿色金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我省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森林覆盖率53.15%,省林业部门于今年4月份正式签发湘林碳票,作为林业碳汇价值凭证。其中,花垣县十八洞村565.37公顷林地近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获得湘林碳票。 为扩大生态茶园建设,十八洞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湘林碳票为质押申请贷款。工商银行湘西州分行创新采用“碳票质押+母公司保证”组合担保模式,通过省林业局授权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完成碳票质押登记,向申请公司发放“种植e贷”300万元。 据介绍,省林业部门正在完善配套制度,扩大湘林碳票应用场景,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碳汇+信贷”特色产品,探索开发碳汇保险、碳基金等衍生金融产品,拓展林业生态价值实现途径。 (《湖南日报》2025年6月23日1版)
这篇消息正文只有326字,但选题重大、时效性强、逻辑清晰。我们逐句分析(关于时效性,学院派认为必须以事件发生时间为“新”,事实上,在新闻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媒体未必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刊发,所以,记者获得事件的时间也是时效的体现。) 一、报道选题重大 消息紧扣“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两个重大主题。一是“碳票质押贷款”这一绿色创新金融工具,直接切中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事件发生地“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上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是脱贫攻坚的历史地标。 二、标题信息量大 1.引题开门见山。尤其“我省首笔”点明了事件的首创性,这是湖南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创新举措。 2.主题说服力强。数据是铁的事实,如“560余公顷”“300万贷款”精准点出了林地的价值,使标题更加案例化。 3.两级标题递进。主题进一步呈现了引题“首笔”的具体内容,包括地点、规模、成果等新闻最具价值的内容清晰呈现。 略有不足的是,“300万贷款”丢了单位,严格来说,应该表述为“300万元”。 另,如果是给中央媒体投稿,短消息非必要的情况下,一行题即可。 三、导语简洁有力 1.新闻要素齐全。昨天(When),记者从省林业基金站(Who)获悉,我省(Where)发放首笔湘林碳票质押贷款(What),绿色金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Why)。 2.倒金字塔结构。通过权威的消息源点出了事件的核心价值。 当然,导语中还可以把其他重要信息,如发放贷款的银行、获得贷款的地方、获得贷款的金额等适当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不过,导语字数不宜太多,提纲挈领即可。 四、主体逻辑清晰 1.交代背景和政策依据。第二段先是介绍了湖南的森林资源优势和省林业部门为推进金融创新作出的努力,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点明了政策已经稳妥落地。特别是数据增强了消息的可信度。 2.阐述核心事件的因果。第三段说明了贷款主体、贷款目的和质押物,介绍了金融创新模式和交易关键流程,交代了贷款发放方、具体产品和贷款金额,清晰地展现了相对复杂的金融操作流程。 3.内容严谨且文字简洁。通过准确的机构名称、地名和数据,展现了新闻的严谨。行文简洁流畅,没有冗余信息。 略有不足的有两点:一是读者不知道“湘林碳票”到底是什么“票”,怎么获得、使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二是“碳汇价值”不够直观,如果将“近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换成人们可感可知的比喻更有利于让读者理解。 五、结尾升华意义 结尾介绍了省级层面的后续行动,并点明了行动的重要意义,即“拓展林业生态价值实现途径”,使报道具有政策指导性。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